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精简3篇】

时间:2014-03-03 05:16: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

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

1. 如何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

2. 如何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相关内容。

2. 平行线和直角三角形的几何模型。

3. 相关练习题和解析。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平行线和直角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复习相关知识。

2. 学习平行线的性质: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方法和性质,通过几何模型展示平行线的性质。

3. 进行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平行线的练习题,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4. 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通过几何模型展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5. 进行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直角三角形的练习题,加深对直角三角形的理解。

6. 拓展应用: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建筑物的高度、斜坡的倾斜角等。

7.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平行线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线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判定两条线是否平行。

2. 能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应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

1. 如何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

2. 如何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相关内容。

2. 平行线和直角三角形的几何模型。

3. 相关练习题和解析。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平行线和直角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

2. 学习平行线的性质: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几何模型展示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3. 进行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的练习题,巩固平行线的知识。

4. 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几何模型展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知识。

5. 进行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直角三角形的练习题,应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6. 拓展应用: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建筑物的高度、斜坡的倾斜角等。

7.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平行线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要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勇于探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平行线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三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二)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二)作者:张敏生教案首页

课题认识毫升教学课时5课时第3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

理解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应用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技能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情感

重点

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程教师活动

一、认识毫升

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

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板书:mL,ml)

6、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

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设计意图】

二、升与毫升的进率

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

【设计意图】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全班集体订正。

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

想想做做3 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

想想做做4 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名:为什么2000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5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

四、你知道吗?

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

同学们总结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补充与反思

教案首页

课题练习二教学课时5课时第4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

理解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应用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技能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情感

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

难点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程教师活动

一、深化认识升与毫升

练习二、1 1、指名读题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升和毫升的感受在书上连一连。

3、集体订正。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错的。

练习二,2 1、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2、指名口答

3、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二、升与毫升的换算

练习二、3 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为什么3升大于2500毫升?

练习二、4 1、实物投影出示第四题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这四个量杯。(指名口答)

3、请每位同学思考,这4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升少还是比1升多?

【设计意图】

三、估计容量

练习二、5 1、出

示第五题图

2、如果我要盛2升的水,选哪种容器比较合适?

3、如果我要盛50毫升的水呢?

练习二、6 1、请每位同学默读第六题的第一小题。

2、明确要求后,请每个小组按照书上第六题的步骤做一个讲师液体的器具。(小组操作,师巡视指导)

4、接下来,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三个容器,先估计它们的容量,再用你们的器具量一量。

5、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

四、课后作业:练习二,7学生活动

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说它们各有多少毫升的水。

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理由。补充与反思

教案首页

课题美妙的"杯琴"教学课时5课时第5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容量知识科学地制作"杯琴"。

理解

应用

技能并能演奏出简单的乐曲。

情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

制作"杯琴"。

难点利用制作的"杯琴"演奏出简单的乐曲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程教师活动

一、激趣导入

二、探索奥秘,制作"杯琴"

1、教师利用准备好的"杯琴"演奏乐曲

谈话:教师刚刚学了一招,你们想看看我的表演吗?

教师弹奏,学生听。

谈话:看了老师的表演你发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2、谈话:我们通过实验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请你们先拿出质地不同的杯子,用量杯量同样多的水倒入杯中,用筷子敲击杯子,听听发出的音是否相同。

请你们再拿出质地相同,大小相同的7个杯子,用量杯量同样多的水倒入杯中,用筷子敲击杯子,听听声音是否相同。

在这7个杯子中倒入不同量的水,再敲一敲,你们会发现什么?

3、谈话:你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杯琴"的制作原理,下面就小组合作制作"杯琴"。

各组完成制作后,选派代表展示。

由于学生没有精确的量杯,加上音准的调试不到位,几组学生展示后学生会有所争议。这时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量杯作科学的制作,并且教师也应配合,带上电子琴给他们校音。

4、师生合作完成"杯琴"制作。

5、制作成功,集体合作《小星星》

6、总结

三、编编唱唱,奏响欢歌

四、知识大储备

1、提问:上完这节课,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总结今天上课的内容)

2、阅读"你知道吗",了解有关具有同样发声原理的乐器。

【设计意图】学生活动

学生问:用的杯子是相同的吗?各装入多少水才发出这样的声音。

学生活动,发现音不同。

学生活动,发现声音相同。

学生活动,会发现杯子里水越多,音越高。

补充与反思

MSN(中国大学网)

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