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单元(最新3篇)

时间:2013-01-08 02:50: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单元 篇一

《小学生活七步诗》

在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写七步诗这一古典文体。七步诗是一种古代汉族文学形式,形式简洁,富有韵律感,适合小学生学习和创作。通过学习七步诗,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古代文学之美,提高文学素养。

在这个单元中,老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七步诗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即每句七个字,每句四个字节,押韵方式为AABB。然后,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范例,让他们欣赏并理解七步诗的韵律之美。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尝试写一首自己的七步诗。在写作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写七步诗这一古典文体,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学之美,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学生在这个单元中能够有所收获,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成为优秀的小诗人。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单元 篇二

《走进诗歌的世界》

在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单元中,学生将学习欣赏和理解一些优秀的现代诗歌。诗歌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文学形式,通过押韵、节奏和意象等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引起读者共鸣。通过学习诗歌,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感受诗歌之美,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单元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简短、优美的现代诗歌,让学生欣赏并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义。老师可以通过解读诗歌的语言、意象和节奏等要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特点。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节奏感。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增强自己的文学修养。

希望学生在这个单元中能够从诗歌中汲取灵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感受到文学之美。同时,希望学生能够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诗歌的形式记录生活的点滴,成为真正的文学人。愿学生在诗歌的世界里畅游,感悟生活之美,追求心灵的自由。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单元 篇三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单元)

第十一课《长城》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交换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学习1、2自然段。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导入: 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中,最著名的要数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了。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长城》这一课,具体了解一下。(板书:长城) 2.读文,初步了解长城的样子和作者站在长城上的联想。 3.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 1)嘉jiā 峪yù 屯tún 魄pò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2)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气魄 凝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的是书中哪一幅图的内容?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长城的特点是什么?   图 1 远看 气势雄伟 (投影书上第一幅图 打出字幕:远看) 2.看图,图中有哪些景物?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起伏的高山,依山而建的长城,远远望去,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一条长龙。再加上作者后面用具体数据的说明,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长城之长,山岭之险,我国古代建筑——长城的气势如此磅礴!    出示板书:    (此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对比,我国土地广袤,幅员辽阔,东西相距 5000公里,南北跨度5500公里,从而体会长城之长。)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二段,对照第二幅图读文,图中都有什么?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出示图像,由第一幅图向近景推近,转换为第二幅图) 出示板书: 2.指名读1、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特点描述的特点。 四、作业 1.朗读1、2自然段。    2.熟读3、4自然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在观察时展开联想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的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怎样表达的。讨论之后总结: 作者观察方法: 由远及近 由整体到部分 抓特点 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长城→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2.默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作者“会很自然地想起”?作者想起了什么?把有关词语划出来。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书:长、险、多、重、难、才、凝结)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 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 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 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物, 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齐读三、四自然段,指导背诵。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五《草地夜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险,使学生受到红军战士无所畏惧,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的精神的感染。 2.按事情的发展过程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艰险,体会出老红军为了革命,为了小战士,那种无所畏惧,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使学生受到感染。 教学难点 学生对老红军为了革命,舍己救人的品质能够初步感到,但是关系到文章中的更深那种战友情,同志情,恐怕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这个故事只是千千万万中的一个,老红军是群像的代表,学生理解起来更有困难。 教学准备: 录音机  录音带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初步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熟读课文。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文情境,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整体的角度对课文有一个认识,对理解课文内容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包括,回忆内容,理清层次。 1导言

:引入课文情境, 2抓课题,理清层次。 抓住课题的重点词“行”理清层次。(板书) 一人行    二人行 一人行 二 理解课文情境,深入体会 一人行: 小红军一个人在稀烂的路上,疲惫,饥饿,艰难地行。这部分写出了道路的艰险,“我”的艰难,是故事的发生。采用默读,轻声读,指名读的办法使学生再现那小战士在草海艰难行走的画面。 1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板书:稀烂的路 一步一挨) 2小战士目前的困难是什么? 3这段的意思是什么? 二人行: 随着老红军的出场,这部分情节有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老红军千方百计地帮我赶路;老红军背我走,献出了生命。帮我行,老红军使用了三个办法,学生在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往往是读得懂内容,体会不深,老师在引导学生找出老红军语言,动作后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办法使学生理解内容,体会老红军对我的帮助。 1导言:就在“我”极度疲惫情况下,老红军来了。 2抓外貌,体会老红军的同样饥饿疲惫。 3抓“迎面”,体会同志情。 4抓我与老红军之间的对话和老红军的动作,体会老红军千方百计地帮我。(分角色读) 板书:激励行 哄着行 催我行 帮我行 背我行 第二部分:老红军背我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也是最扣人心弦部分,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品质的表现。老红军在遇到危险那一瞬间心里考虑的是“我”,是革命。可是书中没有直接地表达出来,是通过他的话语,行动而展现的。因此带着学生品味老红军的语言,动作以及“我”的心理是体会文章感情的关键。 1引言:随着夜幕的降临,行军更加困难,我们不禁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发生了什么情况? 2抓语言,体会老红军的心理。 他的心里只是有“我”和革命。 3抓动作,体会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品质。 板书:顶 甩 4体会我的心理:朗读课文 一人行: 我化悲痛为力量,迎着风雨前进,在老红军的鼓舞下我已经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1体会是一幅什么画面? 板书;光明大路 迈开大步 2“要记住革命”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不同? 三 落实训练点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全文的训练点,通过概括段意,归纳内容实现,从中体会文章的主次。 1各段的意思是什么? 2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那些部分是次要的? 四 总结全文: 五 板书 草地夜行 一人行    二人行      一人行 稀烂的路   激励行      光明的路 一步一挨   哄着行      迈开大步 催我行 背我行 顶 甩 教学反思: 第12课《莫高窟》教案 教学目标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想!)(学生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 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明确读书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3、指导分段。 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分段,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提高阅读能力。 三、主动探究,朗读感悟 1、交流: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景物,叫人赞叹不已。有一位作家参观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呢?(指名分读第2、3、4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学生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点击彩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单元(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