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教案 篇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火灾事故,因此了解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教案的形式介绍燃烧与灭火的基本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火灾。
一、燃烧的基本概念
1. 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热量的过程。
2.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燃料、氧气和点火源。缺一不可。
3. 燃烧产生的三种基本物质是热、光和火焰。
二、常见的燃烧物质
1. 固体燃料:木材、纸张、布料等。
2. 液体燃料:汽油、酒精、柴油等。
3. 气体燃料:天然气、丙烷、丁烷等。
三、火灾的分类
1. A类火灾:固体物质燃烧,如木材、纸张。
2. B类火灾:液体或可燃气体燃烧,如汽油、天然气。
3. C类火灾:带有电气设备的火灾。
四、常见的灭火方法
1. 灭火器灭火:根据火灾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灭火器。
2. 沙土灭火:适用于固体燃料的火灾。
3. 水灭火:适用于大部分固体和液体燃料的火灾,但不能用于电器火灾。
4. CO2灭火:适用于液体和气体燃料的火灾,但不能用于固体火灾。
五、火灾应急处理
1. 发现火灾立即报警。
2. 确保自身安全后,扑灭小火灾或撤离现场。
3. 若火势较大,迅速撤离现场,并等待消防队员前来灭火。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燃烧与灭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遇到火灾时也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燃烧与灭火教案 篇二
火灾是一种常见的事故,了解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对于预防和应对火灾至关重要。本文将继续以教案的形式介绍更多关于燃烧与灭火的内容,帮助读者做好火灾防范工作。
一、火灾的预防
1. 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确保电线无老化、插座无短路等问题。
2. 禁止在易燃区域内吸烟或使用明火。
3. 储存易燃物品时,要注意防潮、通风,并避免日晒。
二、火灾的应急处置
1. 发现火灾后,第一时间报警。
2.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行走,避免烟雾中毒。
3. 撤离现场时,避免乘坐电梯,使用楼梯疏散。
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 拿起灭火器,站稳身体,将灭火器喷嘴对准火焰源。
2. 拉开安全销,按下灭火器把手,向火焰源喷射灭火剂。
3. 喷射时要保持适当距离,避免被火焰烧伤。
四、火灾逃生的注意事项
1. 避免用手触摸门把手,以免被烫伤。
2. 用背部接触门,检查门板是否有热度,确保门外安全。
3. 遇到烟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生。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相信读者对于燃烧与灭火的知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应对火灾事故,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希望大家都能够时刻保持警惕,预防火灾发生,做好火灾应急处理,让生活更加安全和舒适。
燃烧与灭火教案 篇三
燃烧与灭火精品教案
课题名称:《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材版本:人教版《化学》 教师姓名:潘建安 学校:黄山市歙县长青中学 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1.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的知识范畴。 2.承前:是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化反应知识学习的延续和具体应用; 启后:为环境的保护和燃料的充分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2.生活经验分析: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 3.学科能力基础:学习了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能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树立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意识; 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 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 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用品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 教学用品 演示实验:试管2、酒精灯、蒸发皿2、坩埚钳、废液缸、镊子、烧杯、石棉网、玻璃棒、火柴、白磷、冷水、酒精 学生分组(七组):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玻璃棒、制取氧气的装置、药匙、废液缸、白磷、冷水、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火柴、纸 (二)主要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实验法 主要教学流程示意图 感知生活 感受钻木取火与火柴、打火机三种不同的生火方式 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实验探究 1.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 2.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3.物质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设置问题 解读探究 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反思提高 如何使燃着的物质熄灭呢? 提出猜想 得出结论 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展示】燃烧用途的相关图片 【提问】如何使物质燃烧起来呢? 【板书】 燃烧条件的探究 【观看、聆听】感受物质燃烧对生活的影响和对社会的推进作用。 通过燃烧用途的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点明课题。 【环节二】设置问题,解读探究 感知生活 【展示】一杯水、一张纸 【提问】你能让它燃烧起来吗?你如何让它烧起来吗? 【追问】火柴、打火机的火又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古人又是如何生火的? 【展示图片】三种生火方式 思考、回答:用火柴点,用打火机点。 观看 从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感知化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出猜想 【提问】1.钻木、划火柴和打火机摩擦都能生火,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追问】火柴上有可燃物吗? 【图片解读】火柴侧面和火柴头上的`物质 【提问】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要产生氧气? 【提问】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1.摩擦生热;2.都需要可燃物 回答:红磷、硫是可燃物 回答:产生氧气, 燃烧需要氧气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 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 实验探究 【过渡】以上只是一种猜测,还必须用实验进行验证。 【提问】问题一:所有物质都能燃烧吗? 【演示】酒精和水在蒸发皿中的燃烧 【引导】提供一定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提出实验方案。 【提问】问题二:燃烧需要氧气吗? 【演示】白磷在热水中有氧无氧的实验对比。 【提问】如何创设一个有氧和一个无氧的环境? 【引导】提供一定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提出实验方案。 【提问】问题三: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吗? 【引导】提供一定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提出实验方案。 【实验】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有选择地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观看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讨论交流,提出实验方案,并有选择进行实验操作。 观看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讨论交流,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设计 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设计 思考,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合作进行实验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探究,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习变量的控制。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得出结论 【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发现物质的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归纳总结,物质的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一定的温度(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 明确燃烧的条件 反思提高 【提问】如何让燃着的物质熄灭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 让学生明确灭火的原理 【环节三】 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提出提问】如何不让燃着的火柴烧到手? 课后学生提出各种方案并进行交流 加强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意识。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归纳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思路。 回顾和巩固课堂知识,明确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