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经典3篇】

时间:2016-03-03 06:44: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篇一

在古典诗歌中,押韵和平仄是非常重要的元素,能够增加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在写作过程中,如何运用押韵和平仄,成为了许多学生和诗人们的难点。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将押韵和平仄融入到我们的写作中。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押韵。押韵是指在诗歌中将两个或多个音节的末尾音相同或者相似的字放在一起,使得诗句更加和谐。押韵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叠韵、交韵、对仗等。在写作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押韵形式,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为了押韵而牺牲诗句的意境和情感,押韵应该是为了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而存在的。

其次,让我们来谈谈平仄。平仄是指诗句中音节的声调高低,分为平声和仄声。平声是指声调平坦的音节,仄声是指声调升降的音节。在古典诗歌中,平仄往往与押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韵律美。在写作时,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音节的平仄来提升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如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押韵和平仄。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押韵形式来增加诗句的韵律感,比如可以使用叠韵来表现柔情蜜意,使用交韵来表现悲愤怨怨。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音节的平仄来提升诗句的节奏感,比如可以在重要的情感表达处使用仄声来增强表现力。总之,押韵和平仄是诗歌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我们应该在写作中多加运用,让我们的诗歌更加声情并茂。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押韵和平仄的运用,使诗歌更具有韵律感和美感。希望今天的教案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押韵和平仄的要领,写出更加优美动人的诗歌作品。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篇三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千言万语总关“音”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感受古典诗词讲究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鉴赏古今诗歌词曲,使学生对写作诗文时的韵律和谐有所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 教学重点: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体会韵感。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天上雪花飘,我把雪来扫。堆个大雪人,头戴小红帽。安上嘴和眼,雪人对我笑。 ○小手绢,像照片,小猫小狗在上边。洗手绢,晾晾干,一根绳子晾一串。猫来瞧,狗来看,好像参观摄影展。 ○糖果娃娃进嘴巴,舌头搂它牙躺它。舌头悄悄告诉牙,糖果是个好娃娃,你要生病别怪它,怪你自己不刷牙。 一、请模仿下文,①继续完成童谣;②另作一首类似的儿歌(题目自定)。 ①一九得九,爷爷爱喝酒。二九十八,袋子吹喇叭。三九二十七,嫂嫂刷油漆…… ②一排鸭子,个子矮矮,走起路来,屁股歪歪。翅膀拍拍,太阳晒晒,伸长膀子,吃吃青菜。 这些儿歌同学们可能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我们看看这些儿歌有什么特点呢?押韵。那么都押什么韵呢?学生回答。 ①四九三十六,小叔去磨油;五九四十五,大伯去打虎;六九五十四,哥哥写大字;七九六十三,弟弟吃饼干(妈妈把饭端)

;八九七十二;姐姐扎小辫;九九八十一;妞妞穿花衣。 ②熊猫宝宝,走路摇摇,翻个筋斗,让你瞧瞧。吃着竹子,肚子饱饱,扭着屁股,到处跑跑。 ●(2)鉴赏诗歌,分析韵脚。学生朗读诗歌,找出韵脚。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韵脚是“尘、新、人”(“新”的古音与“尘、人”同韵)。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绉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诗是平起平收式,韵脚是“好、棹、闹、少、笑、照”。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是仄起平收式,韵脚是“花、斜、家”。 补充:对课本上的诗的分析 1)古代诗词鉴赏。《客中作》没有直白地表达思乡的感情,而是通过写客中作乐来写作客他乡的飘零感,整首诗全方位调动人的感观──嗅觉、视觉,还有触觉。而这首诗的韵脚也恰是感观的落脚点:“香、光、(他)乡”。《商山早行》首联开宗明义“客行悲故乡”,全诗寓情于景,写到了“残月、晨霜、槲叶、山路、枳花、驿墙、凫雁、池塘”,这些意象都带着伤感的意味,其中有些也构成韵脚:“霜、墙、塘”。而《虞美人》则是移句换韵:“了”和“少”,“风”和“中”,“在”和“改”,“愁”和“流”,音律的变化与作者心情起伏回转配合,可以说在形式和内容、情绪上达成了高度的和谐。 (2)现代诗歌鉴赏。现代歌词中也有对押韵的要求,不过远不如古诗词那么严格。《娃娃的故事》歌词儿歌化、口语化,作为韵脚的`字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的词:“话、家、下、它、妈”。而且考虑到孩子的特点,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是语气词。这些词并不影响押韵。《乡愁四韵》歌词比较注重文学性、抒情性,而且题目就明确显示了要借“韵”传情,用到“水”和“味”,“红”和“痛”,“白”和“待”,“香”和“芳”。歌词一韵一情,同韵复沓,把思乡之情逐步推向高潮。 ●(3)举例扩展,总结归纳。 ◆押韵 一、诗歌押韵 (1)律诗押韵通则: ★A.都用平声韵(唐代刘长卿、白居易,宋代苏轼、黄庭坚写过少数押仄声韵的律诗)。 例如: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韵脚为“森,阴,心,砧”此四字都是平声字。 ★B.通常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只有首句用韵时可以用邻韵。 例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韵脚分别为:村chun昏hun魂hun论lun 例二: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韵脚为“州zhou休xiu筹chou牛niu愁chou ★C.句尾不能连三平,也不能连三仄(但也有少数例外)。 如上两首诗末句分别为:白帝城高急暮砧。为平仄平。 分明怨恨曲中论。为仄平仄。 不及卢家有莫愁!为仄仄平。 ★D.律诗基本上不能出现重复字,但也有少数是内容突破了形式。 ★E.“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只要不造成句尾连三平或连三仄,一般都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绝句四首(其三)(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F.句式一定是整齐的五言或七言,没有长短句。 (2)古诗押韵规则:可用仄声韵,可用平声韵;平仄韵可以转换,不必一韵到底;不押韵的句尾之平仄,可与韵脚相同。 二、词的押韵 词的押韵方式比诗复杂,而且变化很多。大致的情况有:(1)一首一韵:如范仲淹的《渔家傲》。(2)一首多韵:如李白《菩萨蛮》。一首词用韵最多的要算薛昭蕴《离别难》,共七部韵,交互错杂,最为复杂少见。(3)以一韵为主,间押他韵:如李煜《相见欢》,此词即以平韵“楼、钩、秋、愁、头”五韵为主,间入仄韵“断、乱”二韵为宾。(4)同一韵部平韵仄韵通押:同部平仄韵,如“东”协“董、送”。“支”协“纸、寘”,“麻”协“马、祃”等。称作“同部三声叶”在词中最常见的,有《西江月》、《哨遍》、《换巢鸾凤》等调。如苏轼《西江月》,“霄、骄、瑶、桥”四平韵,与“草、晓”二仄韵,都同在第八部。这类平仄通协的词调,以平韵与上、去韵通协者为多,平韵与入韵通协者甚少。这是因为在宋词中入声韵往往独用,不与他韵通用。(5)数部韵交协:如陆游《钗头凤》。此词即以上片的“手、酒、柳”与下片的“旧、瘦、透”相协,又以上片的“恶、薄、索、错”与下片的“落、阁、托、莫”相协。(6)迭韵:如白居易《长相思》,迭二“流”字、二“悠”字。(7)句中韵:宋词在句中押韵的例子很多。如柳永《木兰花慢》上下片的第六七句:“云衢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归途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又如《惜分飞》的上下片结句,毛滂作“更无言语空相觑”,“断魂分付潮回去”;汪元量作“泪珠成缕眉峰聚”,“断肠解赋江南句”等等都是。除以上七种情况,词的押韵还有四声通协(一首词中平、上、去、入四声韵通押)、平仄韵互改、平仄韵不得通融(词调押韵有的有严格规定,有些词调决不可通融平仄韵通押)、协韵变例等四种情况。 ◆平仄 一、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 (1)组句规则──同句交替。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依此类推。 (2)组联规则──上下句相对。以五言为例,如上句为“平平仄仄平”,下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下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 (3)组篇规则──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 两联之间平仄相粘,就是第1联的后一句,和第2联的前一句,的第2,4,6字平仄应该相同。 如一首律诗: 1平平仄仄仄平平,2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 5平平仄仄平平仄,6仄仄平平仄仄平。7仄仄平平平仄仄,8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一联的后一句就是例中的“2”句,和第二联的前一句就是例中的“3”句,这两句就需要“粘”,也就是第2,4,6字平仄应该相同。 以此可知,一首律诗的8句中,12句,34句,56句,78句分别需要平仄相“对” 23句,45句,67句分别需要平仄相“粘” 例如: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灵活原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果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春望》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第一、三、五)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第二、四、六)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