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上册教案 篇一
标题:认识数字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数字0-100;
2. 能够进行数字0-100的加法运算;
3. 能够进行数字0-100的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0-100,掌握数字0-100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数字100以内的减法运算。
三、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0-100;
2. 加法和减法的实际物品,如小球、玩具等;
3. 计算题目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认识数字0-100
通过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0-100,并能够快速说出来。
2. 加法运算
让学生观察实际物品的数量,进行加法运算。例如:桌子上有5个苹果,再加上3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
3. 减法运算
同样通过实际物品的数量进行减法运算。例如:桌子上有8个橙子,拿走3个,还剩下几个?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写出计算过程。
4. 练习题目
让学生进行练习题目,巩固加减法运算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数字0-100,还掌握了数字0-100的加减法运算,为以后更复杂的数学运算打下了基础。
小学数学四年上册教案 篇二
标题:认识几何图形和测量长度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 能够测量长度,使用标准长度单位进行计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几何图形,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难点:使用标准长度单位进行计量。
三、教学准备
1. 几何图形的图片卡片;
2. 测量长度的工具,如尺子、米尺等;
3. 练习测量长度的活动。
四、教学过程
1. 认识几何图形
教师通过展示几何图形的图片卡片,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 测量长度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尺子或米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练习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3. 计量单位
教师介绍常见的长度计量单位,如厘米、米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 练习活动
让学生进行测量长度的练习活动,包括测量教室内不同物体的长度,并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常见的几何图形,还学会了如何测量长度,并掌握了长度的计量单位,为以后的几何学习和测量活动奠定了基础。
小学数学四年上册教案 篇三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单元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 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好数学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材第65~69页: 学习用画图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和列表的过程 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难点: 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教科书P65-67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数据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策略的价值,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难点: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例题图等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问:什么叫策略?你在哪些地方见到用过?能举例说明吗? 根据已有经验交流,互相补充 互相说日常所见 集体交流 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 图中直接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图中有三个小朋友,小华,小明和小军。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了相同的笔记本5本 在已知条件比较多、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清楚的看出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之间以及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板书: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 能用列表的方法整理这些条件和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结合学生列表整理的情况,展示列表过程 独立活动 小组交流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小明 小华 在列表时,为什么先要把小明的情况填进去? 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填在同一行,有什么好处? 填表和摘录条件比较,哪个方便些? (先要根据小明的算出一本的钱) 方便分析 比较 填表更清晰 列表之后,干什么呢? 就是分析数量关系(板书:分析数量关系) 看条件 问题…… 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可以怎样想?会列式吗? 总结策略 1、 从买3本用18元想到先求一本用多少元,是从条件还是问题想起的?(板书:从条件想起) 2、 要求买5本用多少元想到先要求一本的价钱,这是从哪里想起的?(板书:从问题想起) 自主探索 独立列式解答 交流讨论 1、 根据买3本用18元,想一本用多少元(从条件想起) 2、 要求买5本用多少元,先要求一本的价钱(从问题想起) 提问算式每一步的意义 互相交流 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他买了多少本? 请每个人独立列表整理 怎样分析数量关系? 指名板演算式 共同检查 选择信息 独立填表 汇报交流 同桌互相交流 列式解答 各自检查订正 在分析数量关系时,你运用了什么策略? 列表整理数据 你能将这两个表格合并起来吗?出示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 )元 小军 ( )本 42元 独立填表 交流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 30) 元 小军 ( 7 )本 42元 出示 3本 18元 5本 ( )元 ( )本 42元 能够将表格中的内容填在括号里吗? 表中的箭头什么意思? 观察这个图,你发现了什么? 独立填写括号 互相交流 箭头表示本数和用的钱数是对应的 (本数越多,用的钱越多,但不管怎么变,每本的价钱不变……) 组织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 巡视 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展示学生的表格及算式 共同交流方法、思路 列表整理信息时要注意什么? 独立完成书中的表格 列式解答 检查订正 (相应数据对好……) “想想做做”第2题 “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是什么意思? 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组织全班交流 说说解题思路 56×6=336(元) 336÷8=42(元) 336÷48=7(个) 认真读题 分析 就是说“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所用的钱相等” 列表整理信息 解答问题 同桌交流 检查订正 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4题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那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感受? 列表整理有关信息,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69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稍复杂的信息,并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用从问题想起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挂图等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习 揭示课题 一台织布机3小时织布84米,如果织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 要求:先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再解答。 指名说解题思路,并说说用列表的好处 一台 3小时 84米 一台 8小时 ?米 独立列表解答,交流思路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表和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运用这种策略,我们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中的已知条件 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苹果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苹果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 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认真读题 仔细分析 信息比较多 出示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如果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把所有的信息都整理进去吗? 你能根据问题列表整理信息? (巡视 个别辅导) 展示学生所列表格 不需要都整理,只要用到“与桃树、梨树有关的信息” 独立列表整理信息 桃 树 3 行 每行7棵 梨 树 4 行 每行5棵 分析数量关系,你打算从哪里想起? 怎样想? 小组讨论 交流 可能有两种思路(分别从问题、条件想起) 请列式解答 巡视 适当进行指导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独立列式解答 交流 说意思 3×7=21(棵) 4×5=20(棵) 21+20=41(棵) 试一试 出示问题: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 要求:列表整理,分析数量关系,解答 展示学生表格和答案 桃 树 3 行 每行7棵 苹 果 树 8 行 每行6棵 独立列表整理,互相交流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独立列式解答 检查订正 3×7=21(棵) 8×6=48(棵) 48-21=27(棵) 你能根据题目呈现的信息,自己提问题,再设计表格填表并解答吗? 选择典型题展示共同交流 (让其他学生猜一猜被展示者的分析思路) 独立提问题,设计表格,填表 列式解答 互相交流 比较小结 刚才列的表格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思考 交流 组织练习 用列表的方法,来算算,用这些栅栏还可以围成长是几米的长方形? 长(米) 8 7 6 5 宽(米) 1 2 3 4 面积(平方米) 8 14 18 20 引导观察:刚才我们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可以围出很多种情况。 想一想,如何围面积最大? 指出:在确定长方形周长后,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独立填表 交流填表情况 观察每组数据 讨论交流 8×1积最小,7×2、6×3积依次增大,5×4积最大, “想想做做”第1题 选择列表、不列表的答案予以展示 共同交流 分析图意,收集信息 独立解题 (列表、不列表皆可) “想想做做”第3题 展示学生作业 共同评议 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每步求的是什么? 可以怎样检验我们的解答对不对? 独立填表 解答 交流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路 互相说每步的意义 口述检验过程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解决问题的哪些策略?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互相交流 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要求:练习本上整理条件,作业本上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