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案(精彩3篇)

时间:2016-08-08 05:14: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并能够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图形的性质,如边数、角度等。

3. 训练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不同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

2. 理解各种图形的性质。

教学准备:

1. 图形卡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2. 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询问学生认识这个图形吗?请学生说出这个图形的名称。

二、学习

1. 介绍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的名称和性质。

2. 让学生观察图形卡片,找出不同图形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3. 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各种图形的性质,如边数、角度等。

三、巩固

1. 让学生在纸上练习画各种图形,并写出图形的名称。

2. 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画的图形,讨论其中的错误之处并纠正。

四、拓展

1. 让学生在教室或校园中找出各种图形的实际例子,并描述其性质。

2. 让学生设计一个包含不同几何图形的图案,展示给全班同学。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和理解常见的几何图形,提高对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作业

让学生回家找出身边的各种图形,如窗户、门牌等,并写下它们的名称和性质。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不同的几何图形,并能够准确描述它们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

1. 深入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

2.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1. 图形卡片:梯形、菱形、长方形等。

2. 彩色粉笔、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梯形,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请学生描述出这个图形的性质。

二、学习

1. 介绍梯形、菱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名称和性质。

2. 让学生观察图形卡片,找出新学习的图形与之前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

3. 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三、巩固

1. 让学生在绘图纸上练习画出新学习的几何图形,并写下它们的名称和性质。

2.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绘制的图形,提出修改意见并共同改进。

四、拓展

1. 让学生在校园中寻找更多的几何图形实例,并记录下它们的性质。

2. 让学生在纸上设计一个包含多种几何图形的图案,并解释图案中各个图形的作用。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提高对几何图形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六、作业

让学生回家找出更多的几何图形实例,并写出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篇三

  第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教材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其中的圆是曲线图形,其他都是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本单元继续教学直线图形,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编排一次操作型的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给图形知识的教学增添数学文化的内涵。

  1. 以“边”为切入口,体验平面图形可以按边的数量分类。

  直线图形都有边、有角,图形的特征往往表现在它的边和角上。研究图形的边和角,是建立图形概念,掌握图形特征的重要内容。本单元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边,体会有些图形的边的数量相等,有些图形的边的数量不等,从而按边的数量对图形分类。初步认识“几”边形的学习任务比较轻松,教材在适当引导之后,让学生体验数学内容,形成自己的认识。

  (1) 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认识多边形。

  第26页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教学四边形从已经认识的图形开始,两块地砖的面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茄子”卡通的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图形的边,通过看看、指指、摸摸等活动体会图形的边,并数出两个图形都有四条边。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接受“豆荚”卡通讲的知识:“它们各有4条边,都是四边形。”“想想做做”第1题从两个方面巩固初步形成的四边形概念,一方面是有四条边的图形才是四边形,没有四条边的图形不是四边形;另一方面是四边形中除了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外,还有以前没有学过的图形。

  教学五边形和六边形,采用体验与迁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白菜”卡通问题的启示下,由学生得出: 有5条边的图形是五边形,有6条边的图形是六边形,初步形成“有几条边的图形是几边形”的概念。教材里呈现的五边形与六边形都是两个,其中一个是一般的图形,另一个是正多边形。既接触特殊图形,也接触一般图形,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正确的多边形概念。

  (2) 用小棒搭图形,体会几边形有几条边。

  在例题里教学了“有几条边的图形是几边形”,“想想做做”第2题继续体验“几边形有几条边”,从而完善多边形的概念。要求学生用小棒分别搭出五边形和六边形,通过“至少要用几根小棒”体验五边形有5条边,六边形有6条边。教学时要强调“至少”,使搭的每条边都只用1根小棒。小棒的长度可以都相等,也可以不都相等,这样就能搭出各种五边形和六边形,使概念的外延得到充分的展现。

  (3) 把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获得多边形的概括性认识。

  “想想做做”第3题里有九个图形,其中有比较特殊的图形,也有一般的图形,要求统计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个数。把每个图形边的条数写在图形上,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去数图形的边,另一方面能随时保存数学信息,便于统计。这是从儿童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作出的安排。通过统计和填表,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多边形的含义,体会平面直线图形可以按边的数量进行分类。

  2. 通过图形的变换活动感受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培养空间观念。

  折、分、拼、移都是变换图形的常用手段。有些变换,改变了图形的本质特征,由一类图形变成另一类图形。有些变换,并不改变图形的本质特征,仅是非本质属性的变化。因此,变换能让学生在动态中深入地认识图形。

  “想想做做”第4题用一张长方形纸依次连续地折,指出每次折出的是几边形。学生照教材里的图示每折一次,手里的图形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是,图形的边的条数有时会增加、有时会保持不变、有时会减少。在边的条数的变与不变中,对多边形的认识趋向深刻。

  “想想做做”第5题把一个四边形、一个五边形和一个六边形都分成三角形,说出最少能分成几个。这是一次边想像边操作,在实践中体会规律的活动。“最少”分成几个是十分重要的前提,如果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不受“最少”的限制,不仅问题的答案无限,还缺失了思维的价值。为了把原来的图形分成三角形,要在图形内画对角线。在画的过程中能发现,应该从图形的某一个顶点出发,与其他不相邻的各个顶点连线。还能发现四边形最少分成2个三角形、五边形最少分成3个三角形、六边形最少分成4个三角形,图形的边数越多,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也多。这些体会的获得,是空间观念的发展。

  3. 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数学能力。

  适宜学生的开放性问题,能营造体现个性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合作学习和共同发展的需要。“想想做做”第6题在一张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在正方形纸上的位置决定剩下图形的形状特点。学生动手剪,会出现三种情况:

剩下的图形分别是五边形、四边形或三角形。这道题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想到三种情况,也不要求记住各种情况。只要全体学生都认真参与,在班级内会出现剪的各种情况,于是产生交流的兴趣与需要。通过交流,体会剩下的图形形状的多样性,激活思维。

  七巧板是传统的玩具,教材编排《有趣的七巧板》这一实践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平面图形,巩固学到的图形知识;鼓励有个性的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实践活动分五步进行。第一步认识七巧板,在“茄子”卡通问题的指导下观察七巧板,了解一共有七块图形,其中三角形5块,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1块;5块三角形的大小不完全一样,2块最大的三角形大小是一样的,2块最小的三角形大小也一样。第二步用七巧板中的两块先拼成正方形,再改拼成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这一步让学生体会七巧板是用来拼图形的,在拼图形的时候,要有选择地使用七巧板,拼法不同,拼出的图形不同。第三步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成已经认识的图形,并说出图形的名称。通过拼和说,巩固图形知识,体会图形的变换,初步掌握拼法,激发活动兴趣。第四步增加选用的块数,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六块拼图形。由于选用的块数增加,拼法就灵活,拼成的图形就多样,促进了思维的发散,形成拼图的技巧。第五步用一副七巧板拼图形,拼出的不限于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还可以是其他各种各样的图形。在有趣的拼图活动中,培养初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教案(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