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实际应用教学设计(优秀6篇)

时间:2013-02-08 05:13: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反比例函数实际应用教学设计 篇一

在数学教学中,反比例函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学生们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设计来进行教学: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汽车行驶速度与到达目的地所需时间的关系,让他们发现速度越快,到达目的地所需时间越短,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反比例函数的例子。通过这样的案例引入,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和计算。比如,可以给学生一组数据,让他们计算速度和到达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让他们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通过这样的实际计算和绘图,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进行综合性的应用。比如,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来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应用,可以让学生将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应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反比例函数实际应用教学设计 篇二

反比例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学生们比较难以理解和应用的内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设计来进行教学: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人口增长与人均土地面积的关系,让他们发现人口增长越快,人均土地面积越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反比例函数的例子。通过这样的案例引入,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和计算。比如,可以给学生一组数据,让他们计算人口增长和人均土地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让他们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通过这样的实际计算和绘图,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进行综合性的应用。比如,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通过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来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应用,可以让学生将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应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反比例函数实际应用教学设计 篇三

  一、知识与技能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辨别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领悟反比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随宽x的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着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在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①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②能否用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③能否了解所讨论的函数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

  分析及解答:(1);(2);(3)

  其中v是自变量,t是v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n是自变量,s是n的函数;

  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的形式,其中k是常数。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活动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u的变化而变化;

  (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3,立方体的高h随底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1)能否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2)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3)能否比较深刻地领会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分析及解答:(1);(2);(3)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不能为零。

  活动3

  做一做: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2,相邻的两条边长为xcm和y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师生行为:

  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生能否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学生能否顺利抽象反比例函数的模型;

  ③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活动4

  问题1:下列哪个等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

  问题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4时,y的值。

  师生行为: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并给予及时引导。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学生能否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分析及解答:

  1、只有xy=123是反比例函数。

  2、分析:因为y是x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再把x=2和y=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的值。

  解:(1)设,因为x=2时,y=6,所以有解得k=12

  三、巩固提高

  活动5

  1、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3时,y=8。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y=2时x的值。

  2、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学生独立练习,而后再与同桌交流,上讲台演示,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

  四、课时小结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发认识一旦建立概念,即已摆脱其原型成为数学对象。反比例函数具有丰富的数学含义,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感知数学眼光,审视某些实际现象。

反比例函数实际应用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并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的函数解析式;

  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4、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研究、应用过程;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教学用具:

直尺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

  教学过程:

  1、从实际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我们在小学学过反比例关系.例如:当路程S一定时,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

  即vt=S(S是常数);

  当矩形面积S一定时,长a与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从函数的观点看,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可以分别看成自变量与函数,写成:

  (S是常数)

  (S是常数)

  一般地,函数(k是常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如上例,当路程S是常数时,时间t就是v的反比例函数.当矩形面积S是常数时,长a是宽b的反比例函数.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下面的例子仅供

  2、列表、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与的图象

  解:列表

  说明: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反比例函数,无法推测出它的大致图象.取点的时候最好多取几个,正负可以对称着取分别画点描图

  一般地反比例函数(k是常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3、观察图象,归纳、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前面学习了三类基本的初等函数,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里可视学生的程度或展开全面的讨论,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学习。

  显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提出问题:你能从图象上发现什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呢?并能从解析式或列表中得到论证.(下列答案仅供参考)

  (1)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可以扩展到k0时的情形,即k0时,双曲线两支各在第一和第三象限.从解析式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xy=k,即x与y同号,因此,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的讨论与此类似.

  抓住机会,说明数与形的统一,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

  (2)函数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x从左向右变化时,图象呈下坡趋势.从列表中也可以看出这样的变化趋势.有理数除法说明了同样的道理,被除数一定时,若除数大于零,除数越大,商越小;若除数小于零,同样是除数越大,商越小.由此可归纳出,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同样可以推出的图象的性质.

  (3)函数的图象不经过原点,且不与x轴、y轴交.从解析式中也可以看出,.如果x取值越来越大时,y的值越来越小,趋近于零;如果x取负值且越来越小时,y的值也越来越趋近于零.因此,呈现的是双曲线的样子.同理,抽象出图象的性质.

  函数的图象性质的讨论与次类似.

  4、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性质.大家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数学学习要求我们要深刻地理解,找出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能数学地发现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给以一定的解释.即数学是世界的一个部分,同时又隐藏在世界中.

  5、布置作业习题13.81-4

反比例函数实际应用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三种函数中的一种,是一类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函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反比例函数的例子。因此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意义的教学是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由于之前学习过函数,学生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另外在前一章我们学习过分式的知识,因此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的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解决问题: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情感态度: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立.

  五、教学过程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

  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请同学们写出上述函数的表达式

  14631000(2)y=tx

  k可知:形如y=(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x(1)v=

  是自变量,y是函数。

  此过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由于是分式,当x=0时,分式无意义,所以x≠0。

  当y=中k=0时,y=0,函数y是一个常数,通常我们把这样的函数称为常函数。此时y就不是反比例函数了。

  举例:下列属于反比例函数的是

  (1)y=(2)xy=10(3)y=k-1x(4)y=-

  此过程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与练习让学生更加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问已知y与x成反比例,y与x-1成反比例,y+1与x成反比例,y+1与x-1成反比例,将如何设其解析式(函数关系式)

  已知y与x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1

  k已知y+1与x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xkxkxkxkx2x已知y与x-1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

  已知y+1与x-1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kx?1此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为以后在求函数解析式做好铺垫。

  例:已知y与x2反比例,并且当x=3时y=4

  (1)求出y和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求当x=1.5时y的值

  解析:因为y与x2反比例,所以设y?k,只要将k求出即可得到yx2

  和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之后引导学生书写过程。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最后学生练习并布置作业

  通过此环节,加深对本节课所内容的认识,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六、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现有的认识基础上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应该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多练习巩固。

反比例函数实际应用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列出实际问题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3.使学生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4.经历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会说出它的性质。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2、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

  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题

  教学难点

  1、列函数表达式

  2、反比例函数图象解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作业检查与讲评

  二、复习导入

  1.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我们知道当

  (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

  (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小华的爸爸早晨骑自行车带小华到15千米外的镇上去赶集,回来时让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用的时间少了。假设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在行驶过程中都不变,爸爸要小华找出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和其他实际问题一样,要探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应先选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变量,再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设小华乘坐交通工具的速度是v千米/时,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是t小时.因为在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速度,所以

  从这个关系式中发现:

  1.路程一定时,时间t就是速度v的反比例函数.即速度增大了,时间变小;速度减小了,时间增大.

  2.自变量v的取值是v>0.

  问题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求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根据矩形面积可知

  xy=24,即

  从这个关系中发现:

  1.当矩形的面积一定时,矩形的一边是另一边的反比例函数.即矩形的一边长增大了,则另一边减小;若一边减小了,则另一边增大;

  2.自变量的取值是x>0.

  三、新课讲解

  上述两个函数都具有的形式,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function).

  说明1.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定义相比较,本质上,正比例y=kx,即,k是常数,且k≠0;反比例函数,则xy=k,k是常数,且k≠0.可利用定义判断两个量x和y满足哪一种比例关系.

  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又可以写成:(k是常数,k≠0).

  3.要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只要求出k即可.

  实践应用

  例1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

  (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

  (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

  (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

  例2当m为何值时,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

  例3将下列各题中y与x的函数关系与出来.

  (1),z与x成正比例;

  (2)y与z成反比例,z与3x成反比例;

  (3)y与2z成反比例,z与成正比例;

  例4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2.求x=1.5时y的值.

  分析因为y与x2成反比例,所以设,再用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k,进而再求出y的值.

  例5已知y=y1+y2,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

  小结

  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function).

  要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出k值,即可确定.

  练习2

  1.分别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指出哪些是正比例函数,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哪些既不是正比例函数也不是反比例函数?

  (1)小红一分钟可以制作2朵花,x分钟可以制作y朵花;

  (2)体积为100cm3的长方体,高为hcm时,底面积为Scm2;

  (3)用一根长50cm的铁丝弯成一个矩形,一边长为xcm时,面积为ycm2;

  (4)小李接到对长为100米的管道进行检修的任务,设每天能完成10米,x天后剩下的未检修的管道长为y米.

  2.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当x=4时,y=3,求当x=5时,y的值.

  3.已知y=y1+y2,y1与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当x=1时,y=-12;当x=4时,y=7.(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和x的取范围;(2)当x=时,求y的值.

  4.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

  (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当x=3cm时,求y的值.

  5.试用描点作图法画出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

  上节的练习中,我们画出了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发现它并不是直线.那么它是怎么样的曲线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般的反比例函数(k是常数,k≠0)的图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质.

  二、探究归纳

  1.画出函数的图象.

  解1.列表: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列出x与y的对应值:

  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在京各点点(-6,-1)、(-3,-2)、(-2,-3)等.

  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上述图象,通常称为双曲线(hyperbola).

  提问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

  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1.这个函数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和函数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2.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

  3.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你能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中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函数y将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

  反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注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轴和y轴没有交点;

  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以上两点性质在上堂课的问题1和问题2中反映了怎样的实际意义?

  在问题1中反映了汽车比自行车的速度快,小华乘汽车比骑自行车到镇上的时间少.

  在问题2中反映了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饲养场的一边越长,另一边越小.

  三、实践应用

  例1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

  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又由于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m+1<0,由这两个条件可解出m的值.

  解由题意,得解得.

  例2已知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的象限.

  例3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例4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

  (1)求m的值;

  (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x≤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5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x厘米.

  (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画出函数的图象.

  说明由于自变量x>0,所以画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是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分支.

  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探讨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hyperbola).

  2.反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五、课堂练习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3时,y=8,求:

  (1)y和x的函数关系式;

  (2)当时,y的值;

  (3)当x取何值时,?

  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所在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n的值.

  4.已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A(2,-m)和B(n,2n),求:

  (1)m和n的值;

  (2)若图象上有两点P1(x1,y1)和P2(x2,y2),且x1<0

  四、课后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卷一份

  六、课后教学反思

反比例函数实际应用教学设计(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