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精简6篇)

时间:2015-04-08 08:30: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

标题:利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流利、自信地用英语进行交流。

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在情景中学会有效沟通。

二、教学内容:

1. 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对话,如购物、就餐、问路等。

2. 学习相关的词汇和句型,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利用角色扮演、小组对话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进行口语练习。

三、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合作,在小组内进行对话练习,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不同情景中进行对话练习,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练习: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老师进行指导和纠正错误。

3. 拓展:让学生在其他情景中应用所学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

1.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情况。

2. 学生在情景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3.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资源:

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 情景对话的教材和练习题。

3. 小组合作的教学材料和指导方法。

七、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二

标题:利用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选取具体的项目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研究和创作。

2.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让学生形成团队,共同合作完成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项目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展开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指导和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选题:老师确定项目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选题。

2. 计划:学生制定项目计划,明确目标和分工。

3. 实施: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开展项目实施。

4. 展示:学生团队展示成果,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交流。

5. 总结:总结项目学习的经验和收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

1. 学生项目成果的质量和创新性。

2. 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3. 学生对项目学习的态度和参与度。

六、教学资源:

1. 项目主题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2. 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的指导方法和技巧。

3. 团队合作的教学材料和指导方法。

七、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项目内容和指导方法。

2. 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 篇三

  教材分析

  《夏夜多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5课。本单元课文都是以快乐的夏天为专题组织材料的,内容丰富。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夏天的景物、气候,体会夏天的美好。《夏夜多美》既写了夏天的美景,又写了夏天的情趣,是一个童话故事,旨在让学生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设计理念

  根据课文设计了师生合作表演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符合一年级学生好奇、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同时引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朗读、分角色朗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都愿意参与教学活动。学习我会认的字,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使自学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3.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美。

  4.保护环境、爱护昆虫。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夜晚,(板书:夏夜)谁愿意描述一下夏天的夜晚景色?(板书:多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读出美感,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中,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可以找朋友帮助解决。

  (2)用________画出你觉得最动人的句子。

  (3)师:下面,我们来听课文录音,看谁最先听懂课文中的故事。简单扼要地讲给大家听好吗?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把学生的自学落到实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转换角色,细读课文。

  (1)师:课文哪些地方你觉得最动人,读给同学们听。(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2)想像读:教师范读,请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夏夜的景美、情美。

  (3)评价读:师:请小朋友读倒数三个自然段。师:你们读老师来想像,好吗?老师要根据你们是否读出夏夜的美来评价。

  (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当中去,先齐读,再请有信心读好的学生读,教师指导。)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夏夜美。

  出示字幕动画课件,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扮演睡莲姑姑,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小蚂蚁、小蜻蜒、萤火虫、旁白。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这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好动、喜欢小动物等,学生对分角色朗读非常有兴趣。】

  五、歌谣识字,好记好认。

  1.师:我们分角色朗读得真不错,有几个生字朋友不知你们刚才认识了没有?

  2.教师加上动作描述。

  出示第二段: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

  学生根据字意做动作,闭上眼睛做睁开的动作。趴在桌子上,想像小蚂蚁掉进池塘的样子。

  3.教师加上动作描述。

  出示第四段:快上来吧!睡莲弯弯腰,让他爬了上来。

  学生根据字意加动作,学生找到腰的位置和老师一起前后左右动一动。伸出手做爬的动作。区分趴、爬。

  4.教师根据字意讲解。

  出示时字。师:大家认识吗?时间的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每一天。(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详细说明。)

  5.教师出示带拼音我会认的字:莲、哭、根。认字,组词,请学生根据课文说一句话。

  6.教师加上动作描述:睡莲姑姑弯弯腰,让小蚂蚁爬了上来。小蚂蚁如何做的?

  出示第9段落: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师生达成共识。

  7.歌谣:感激,感谢要有心,诚心才感人。感谢有言行,谢谢最好听。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把重点字、词通过表演加以理解,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情景。】

  六、师生共同表演,走进童话故事。

  师:说一说当你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你怎么做的?(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给予表扬。下面我们再合作一次,我要看你们的表现如何。

  出示头饰:老师来扮演睡莲姑姑好吗?谁愿意扮演小蚂蚁、小蜻蜒、萤火虫。(几名学生分别担任角色。)其他同学你喜欢哪个角色就分别为他们鼓劲。

  【学生对这一环节的设计很感兴趣,态度积极,满怀热情,进一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七、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从中我们知道,得到他人的帮助要有礼貌地表示感谢。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如何表现?对,要伸出友爱之手。大家相互帮助,生活才更加美好,世界才更加美丽,你们说是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一个夏天的夜晚,公园里静悄悄的。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里,大家想一想是谁救了他?

  二、出示头饰,板书。

  出示睡莲姑姑。师:她怎么救小蚂蚁的?(学生表演睡莲姑姑说的话。)

  出示小蜻蜒。师:他如何帮助小蚂蚁的?(学生表演小蜻蜒送小蚂蚁回家。)

  出示萤火虫。师:他做了什么呢?(学生表演萤火虫飞来点起小灯笼。)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有所回顾,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也起到上下文衔接的重要作用。】

  三、出示字幕,质疑解疑。

  教师表演引读:小蚂蚁爬上飞机

  学生表演补充: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师:飞机是真的吗?在课文当中指的是谁?把小蜻蜒比喻真的飞机,所以加上号。

  教师表演引读:蜻蜒飞呀飞,飞过

  学生表演补充: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师:小蚂蚁高兴吗?为什么?到家了,大家都帮助他,睡莲姑姑、小蜻蜒,还有萤火虫。帮助小蚂蚁回家,他们也很高兴。看到他们互相帮助你高兴吗?

  再读:读出夏夜的美,读出小蚂蚁到家的喜悦心情。

  教师表演引读:星星看见了

  学生表演补充:(高兴地)眨着眼睛。

  师:星星看见了为何高兴地眨着眼睛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生共同表演:啊,(多美的)夏夜呀!

  师:夏夜哪儿美,课文中怎么说的?只是讲了夏夜景色美吗?在夏夜景色美的烘托下,还体现了哪儿美?体现了小动物们相互帮助的品质美,这深深打动了星星,他高兴地眨着眼睛。

  【这一环节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体现小动物们的高贵品质,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四、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的情况。

  1.出示习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多美的( )

  高兴地( )

  绿绿的( )

  青青的( )

  亮晶晶的( )

  弯弯的( )

  静悄悄的( )

  呜呜的( )

  师: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2.出示习题,你会连线吗?

  3.指导我会写的字。

  教师板书讲解:她,女字旁,女同学用她来代替最合适,还有谁适合?妈妈、阿姨、姥姥、女老师等。为了区分男、女,男同学用哪个她、他?都有谁合适用他呢?爸爸、叔叔、爷爷等。

  师:请用送、过组一个你最想组的词语,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师:请你说一句话,要求是句子中带有时、让这两个字,看谁说得通顺、流利。最后学生在书上书写生字。

  五、运用新词语,我说夏夜美。

  师:刚才同学们词语搭配得很恰当,句子说得很通顺、流利。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一下我们身边的夏夜美景吗?看谁描述得最美。

  教师出示图片:星空、花园、池塘、街道。学生也可以不受约束,自由表达。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示、补充,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让语言更加完善。)

  六、总结。

  师:大家描述的夏夜真美呀!让我们期待夏夜的到来吧!让我们身边经常有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让月亮笑起来,让星星高兴地眨着眼睛,这样夜色会更美。

教学设计方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把握诗中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

  2、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

  2、难点:

  诗人在构思诗篇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这一点较难捉摸。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者及作品介绍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艾青出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胡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读书,但依然受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这首诗是艾青在狱中写的。

  二、播放朗读录音

  三、课文分析

  1、提问: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些什么?诗人的感情又是怎样的?

  明确:

  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与我的关系。感情: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4~8〕: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格。感情:眷恋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感情: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13〕: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感情:讴歌与赞美。

  诗,是十分讲求意象的一种文学体裁,可以说,没有意象就没有诗。所谓“意象”,用艾青的话说就是“纯感官的,具体化了的感觉”。是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这四部分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诗中作者的情感是通过记事写人来抒发的,而这些事又是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来表现的,这一系列的意象又写出了人物形象。

  2、提问:在第一部分中,作家用了哪些意象来写?

  明确:描写了一系列图景,有“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典押的园地、长满青苔的石椅”,给人创造一种孤独、凄凉、冷落的意象。

  3、提问:在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大堰河对我的爱抚,作家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爱的?

  明确:诗人不惜笔墨进行了铺排,先用8个排比句刻画出8个细节,这8个真切、动人的意象,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写得非常具体、充分。还写了自己回到家中的陌生、忸怩,来衬托出大堰河对我的爱。大堰河为了生活,到地主家干活,劳动是极繁重的,作者用了6个排比句写出来,然而她却是“含着笑”,这表明她的勤劳与善良,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这种爱是超越了功利关系的伟大而无私的爱,真正的母爱。又通过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的描写,有切糖、夸画、赞儿,特别是那个梦,表现她具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4、提问:在第三部分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写大堰河的葬敛之薄?

  明确:用了“同着……”五个意象,犹如五组电影的特写镜头,给大堰河这一勤劳、善良、普通农村妇女的一生画上了一个血淋淋的句号。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的感情也升华到了极致。这与前三段中通过塑造大堰河形象来进行抒情不同,作者抛弃了具体的叙述或描写,直接喧泄自己心中火山噴发似的激情。

  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时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这都是以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艾青曾经多次说过:“诗人必须说真话。”他还说:“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别人的心。”这首诗正是依靠真情实感,塑造一系列真切动人的意象,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这点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 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 本课是结(ji5)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7 我要的是葫芦

  芦 盯 挂 怪 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花()的蚜虫

  ()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的小花雪白美丽可爱红艳艳

  ()的蚜虫害人讨厌可气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二、朗读练习。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习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习。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习下一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六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着名的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姿态各异的奇石,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找出各节中概括节意的句子,了解并体会各节是如何围绕概括句写具体的。

  3.掌握本课15个生字,积累课后要求“读读写写”的词语10个。

  4.学习用“每当……就……”的句式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节。

  教学重点:

读懂每一节意思,了解怎样围绕中心把一段话写具体。

  教学难点:

认识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段式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2.师用曲线划出“黄山风景区”。

  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风景区吗?请你来谈谈。

  3.师介绍: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着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精辟评价。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1990年,黄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风景区的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有大小72个山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黄山有四绝,即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1)“闻名”是什么意思?“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

  (2)除了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风景区或成就闻名中外?

  3.理解“奇特”

  奇特什么意思?黄山风景区什么很奇特?(石头)

  板书:奇特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黄山风景区奇特的石头。

  4.板书课题:

  *15、黄山奇石

  (奇特)

  二、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

  用“——”划出,交流

  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15.黄山奇石

  金鸡叫天都

  (奇特)

  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三、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

  2.标序号,读通课文;

  3.完成课后2、3题。

  四、检查自学:

  1.注意“状”和“琴”的写法。

  2.“形”和“雄”的部首(右边)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交流课后2、3题。

  “每当……时候……就”的上半句表示时间,后半句是说在这样的时候,谁(或者什么)会产生什么情况。“就”是连接词,并且还有必然性的意思。

  五、熟读课文,理解第一节

  1.小组朗读课文,理解第一节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交流:

  第一句:地理位置。

  第二句:写山上多奇石,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通过想象和联想,给它们起了一些有趣的名字。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

  3.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词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5人分节朗读,要求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

  2.交流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15.黄山奇石

  金鸡叫天都

  (奇特)

  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二、学习课文

  (一)第二节“仙桃石”

  让我们来读懂这一节的意思。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节,弄清每句话的意思。

  2.指名读,讨论理解:仙桃石奇特在哪里?请你用曲线划出有关词句。

  归纳板书:①形状像桃子;②巨大;③似乎是从天上仙人那儿飞下来的;④险,“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⑤牢,尽管它与下面的山石接触面很小,但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

  3.在引读和提问中理解:

  看到形状像桃子一样的巨石,就会使人想象到——(它似乎……落地太快)。因为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石盘子)。因此第2、3两句是作者的想象。

  第3句是什么关系的句式?(因果)通过想象将“仙桃石”神化的两个词是——(似乎、也许),突出了仙桃石的奇,也使文章生动有趣。

  (继续读)尽管——(这样……)还是——(牢牢……)。这组关联词是什么关系的句式?(转折)进一步写出了“仙桃石”之奇。其中的“这样”就是指——(只有……石盘子)。

  4.齐读并小结:我们通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读懂了第二节,了解了仙桃石是块奇特的石头。

  (二)第三节

  过渡:猴子观海是块怎样的石头呢?

  1.自由朗读第三节,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

  交流板书:形象逼真

  2.再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猴子观海”写具体的。

  (一动不动,蹲,仿佛在观看)——拟人手法。

  (三)第四节

  过渡:我们用学习第三节的方法学第四节。

  1.首先请自读,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交流。

  板书:特别有趣

  2.再读,请你用曲线划出“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在哪儿的句子。交流。

  3.这写冷冰冰的石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写活了,让人觉得它们确实有趣呢?(拟人)请你用小圈圈出描写“金鸡”姿态、动作的词和“五老”神态、心情的词。自读体会。

  4.引读:

  “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每当……啼叫),可是,当你爬上天都峰,再回头看那“金鸡”时——(那只……走来)。原来“金鸡”和“五老”是同一山顶上的一组大石头。

  同一组石头为什么会有两个有趣的名字?书上哪句话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板书:变)

  小结:同一组石头,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却不一样,真是特别有趣。

  5.齐读第4节

  (四)第五节

  1.读文,课文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还介绍了哪些?有没有具体写?为什么?

  2.作者怎样简单写的呢?再读有关内容。

  三、总结

  三、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节;

  2.仿照课文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来写,看谁写得最生动。

教学设计方案(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