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篇一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教育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近日,我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收到了一份精美的教学设计,深受启发。
首先,这份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非常清晰明确。通过分析学生的水平和需求,设计者确定了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课程结束时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这种系统性的目标设定让教学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其次,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安排合理且丰富多样。设计者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者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此外,教学设计中的评价方式也很值得借鉴。设计者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考核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综合评价方式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教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总的来说,这份教学设计不仅在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上做到了合理和丰富,更重要的是,设计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我相信,这份教学设计的精髓将会对我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的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近,我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教学设计中发现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首先,这份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非常明确。设计者通过分析学生的需求和水平确定了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这种明确的目标设定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内容安排得很合理。设计者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教学设计中的评价方式也很值得借鉴。设计者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考试成绩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综合评价方式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教师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总的来说,这份教学设计在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上都做到了合理和丰富,设计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我相信,这份教学设计的精髓将会对我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的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读通诗意。
我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时光。
怀念旧友我徒然吟诵起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回到家乡才感到人事皆非。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万艘帆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已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章,我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二)文本探究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交流点拨】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心情:痛苦而又孤寂。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交流点拨】特点:用典。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心情: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交流点拨】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与“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永不放弃的精神境界。
4.结合诗题,说说尾联的用意。
【交流点拨】回应题目,点明酬谢之意,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三)拓展延伸
爱国诗词积累: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魏·曹植《白马篇》)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宋·陆游《金错刀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刘禹锡是唐朝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政治家,他的七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尽管是初一年级的阅读课文,却是初三年级的中考默写篇目,也是鉴赏篇目。也就是说从应试的角度看,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结合本单元刚刚学习过白居易的《诗二首》,和下一单元即将学习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再结合刘禹锡、白居易以及柳宗元这三位好友的共同遭遇,我们不禁会思考:为什么有才华,为民请命的古代文人常常会遭到贬谪的命运,他们是如何面对这种人生打击的。
本首诗歌的教学,既要符合本单元的要求,即读读背背,赏析诗歌的意思,还想通过介绍刘禹锡个人的际遇、与两位好友的关系、三人相似的人生经历,来引发学生思考,并感受像刘禹锡这类的古代文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旷达开朗,奋发自励的情怀。
教学目的:
1、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
3、懂得古代文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旷达开朗,奋发自励的情怀。
教学重点:
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方法:
朗读、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诗人的别号:
李白:诗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杜甫:诗圣(露成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居易:诗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写诗刻苦成魔一般,当时的人们称他“诗魔”。诗人间也有互送别称的,白居易就曾送人“诗豪”的别称。)
提问:诗豪是谁呢?(刘禹锡)
2、刘禹锡的简介:(先让学生说说所知道的情况)
陋室主人刘禹锡:
中唐诗人,洛阳人,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政治家,字梦得,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被白居易称为“诗豪”。于诗与白居易合称为“刘白”,二人唱和诗结集为《刘白唱和集》。于文与柳宗元合称为“刘柳”。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二、释题。
白居易和刘禹锡同朝为官,相互认识么?关系如何?(学生根据诗歌题目回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
酬:答谢,这里指以诗回赠。乐天:白居易的字。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如:见谅,见教。见赠:白居易赠送给刘禹锡的诗作。即:酬谢白居易在扬州初逢时的席上赠送给我的诗作。
(PPT出示白居易的赠诗)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这四句诗,对刘禹锡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无限感慨和不平——你远在边远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怨愤与对友人的同情溢于言表,见其直率与坦诚,亦见其与刘禹锡友情之深厚。
唐敬宗宝历二年(827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回洛阳,途中在扬州遇见了从苏州刺史任上回洛阳的白居易。两位诗友阔别多年后初次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赋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排行二十八,“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因此白居易称刘为“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也写下了一首诗作为酬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回赠之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三、指导朗读诗歌。
1.学生听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诵读节奏。
2、自由诵读诗歌,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初步了解诗人的经历。
四、指导理解赏析。
首联,第一、二句:“巴山楚水”:泛指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诗人的贬居之地。弃置身:弃置,抛弃,这里指被贬官离京。弃置身,被抛弃的人。三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朝廷冷落的不满。诗一开头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板书:首联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革新失败被杀,刘禹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古代属楚国,多水)司马。815年曾被招回长安,因游玄都观看桃花作《戏赠看花诸君子》诗讥刺权贵,又被贬为连州(在今广东省西北部)刺史,后又转任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古代属巴国,多山)、和州刺史。二十三年:作者从805年被朝廷贬职,到827年重新回京任职,其间共二十三年。回想二十多年来两度遭贬,一直在远离京城的荒僻之地为官,心中感慨万端。
在遭贬谪的日子里,诗人的心态如何,生活状态怎样?
(PPT出示)
戏赠看花诸君子
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颔联:第三、四句:怀旧:怀念老朋友。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诗人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板书:颔联运用典故,世事变迁)
了解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三人的经历:
白居易:(772~846),800年29岁时与元稹同中进士,815年被贬谪为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任杭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太子太傅。
刘禹锡:(772-842),与柳宗元同年中进士,805被贬朗州司马,晚年(827)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柳宗元:(773—819),793年20岁中进士,805年贬邵州刺史,又出为柳州刺史。
颈联:第五、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颇为曲折复杂。针对白居易的同情和叹惋,诗人吟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叹息,说自己已如“沉舟”、“病树”,只好看着别人纷纷在仕途上奔忙,不必为自己的的“寂寞”、“蹉跎”介怀,以此来宽慰白居易。
人教版:“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
“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联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
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板书:颈联千古名句,表达胸襟)
(PPT出示)
白居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柳宗元:“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尾联:第七、八句: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板书:尾联点睛之笔,表达意志)
四、为民请命的古代文人常常会遭到贬谪的命运,他们是如何面对这种人生打击的?
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有着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旷达开朗,奋发自励的情怀。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遍,背诵出来,当堂默写。
六、小结。
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悼念战友,自己回故乡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一步深化,颈联把自己的沉沦和新贵们的得势进行对比,使自己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急转直下,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
七、作业。
(1)抄写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校编配套练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的要求:
1.反复诵读,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联系学过的送别诗,进行比较鉴赏。
3.背诵、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3
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
教学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课文
背诵《赠汪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入
二、学生自由读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三、说说读这首诗的初步感受。
四、讲解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从诗的标题看,这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两位诗友阔别多年后在扬州初次相逢,白于筵席上赠诗相赠,
刘乃作此酬答。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诗的开头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三、 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
五、六句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
末两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五、小结
在这首诗里,诗人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
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
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六、学生背诵学过的送别诗。
简要说说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异同。
七、当堂背诵、默写这首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一、学习古人丰富的情感;
二、欣赏诗词曲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义。
三、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
(1)节奏;(2)重音;(3)韵脚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
刘禹锡那样讲究书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时又对口头文学的民间歌谣发生了新鲜事物感。他不但学会了唱民歌,还受了民歌的启发,写出了《竹枝词》《杨柳枝词》等耐人吟咏的好诗,创造一种新体载。终为一代大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
当时淮南节度使是王播。王播在扬州设宴招待刘禹锡、白居易两位诗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四句,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从宪宗永贞元年(805)被贬,到宝历二年,只有二十二年。由于作诗时已是岁末,预计次年春初才能到达洛阳,而且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干脆称为“二十三年”,以求平仄协调,符合格律。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诗的首联,便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抒情才能。刘禹锡因积极参加顺宗朝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受迫害。在宦官和藩镇的联合反扑下,顺宗让位给宪宗,王叔文被杀,刘禹锡等被贬。他先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县),调夔州(今重庆奉节)、和州(今安徽和县),未离谪籍。朗州在战国时是楚地,夔州在秦、汉时属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贬地。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读诗思考:
1、本诗各联分别写了什么?
首联:表现辛酸,愤懑不平 颔联:悲悼旧友,感叹变迁
颈联:新贵得意,悲叹身世 尾联:意志不衰,坚忍不拔
2、对过去诗人是怎么看的?对现实诗人是怎么表现的?对未来诗人是怎么展望的?从中你觉得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3、拓展延伸:
模拟白居易与刘禹锡相逢,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然后表演。
4、赏析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5、总结本诗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