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 篇一
在一年级数学下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一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安排:
一、数的认识和运算
1.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1-20的数字认识和数的大小比较。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内容:数字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游戏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采用故事、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形状和空间
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各种形状,学会简单的形状组合和分解。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感知能力。
2. 教学内容:各种形状的认识,形状的组合和分解,简单的空间概念。
3.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周围的物体,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形状。利用拼图、积木等教具,让学生体验形状的组合和分解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量的认识和计量
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常见的计量单位,学会简单的量的比较和计量。
2. 教学内容:长度、重量、容积等常见计量单位的认识,简单的量的比较和计量。
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比较、游戏测量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不同的计量单位。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量的比较和计量的过程。
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我们将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 篇二
在一年级数学下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以下是一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安排:
一、数的认识和运算
1.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1-100的数字认识,学会快速算术运算。
2. 教学内容:数字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快速的加减法运算。
3. 教学方法:通过数字游戏、计算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快速掌握数字和运算规律。引导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图形与空间
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各种图形,学会图形的变换和拼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 教学内容:各种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和拼接,简单的空间概念。
3. 教学方法:通过拼图游戏、图形拼接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图形的变换和拼接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三、量的认识和计量
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计量单位,学会复杂的量的比较和计量。
2. 教学内容:长度、重量、容积等常见计量单位的认识,复杂的量的比较和计量。
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测量、量具比较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我们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思维和操作能力,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 篇三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的分析:
我们一年级二班现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1人。经过了半年的学习,他们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学能力在上学期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他们天真、好动,好奇、好问、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所以,本学期,计划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各种基本能力。
二、本册教材知识系统及安排:
本册教材包括“南极小客人”、“下雨了”、“农夫与牧童”、“绿色行动”、“小小存钱罐”、“大海边”、“阿福的新衣”、“我们的鞋码”、“儿童乐园”几个部分。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在实际情景中能正确地任、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景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三)、统计与概率:
1、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2、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四、教改思路及措施;
1、认真学习区《学科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及时获取有价值的资料,学习先进的教改理论,教改经验。
2、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以课堂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将新思路、新方法渗透到每节课中。
3、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活动性。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景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引导他们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注意学习过程的构建性。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
6、改革评价模式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的发展。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我能行”的观念意识,配合学校的评价改革方案,科学合理地运用“我学会了吗?”“丰收园”等栏目,全面了解学生的小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五、教学进度安排:
1、“南极下客人” 2课时 2、“下雨了” 1课时
3、“农夫与牧童” 3课时 4、“绿色行动” 4课时
5、“小小存钱罐” 2课时 6、“大海边” 7课时
7、“阿福的新衣” 2课时 8、“我们的鞋码” 1课时
9、“儿童乐园” 2课时
六、教学业务学习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
1、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建立新理念,并认真做业务笔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数学课上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2、自学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现代价值教育所面临的主要课题。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能力。
3、多听别的老师的课,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4、继续练习基本功,提高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