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实录-探微【优质3篇】

时间:2016-09-02 07:40: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宋太祖实录-探微 篇一

在宋太祖赵匡胤的统治下,中国经历了一段辉煌的时期。他是北宋的开国皇帝,也是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使得北宋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赵匡胤的统治得益于他对政治能力的卓越把控。他深知政治的重要性,因此在朝廷中选拔了一批有能力的官员,建立了健全的官僚体系。他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如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科举制度、整顿财政税收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宋太祖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济方面,宋太祖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他实行了开发河渠、修筑水利工程、发展农业等政策,使得农业生产得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同时,他还鼓励商业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繁荣。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宋太祖时期的国家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方面,宋太祖也十分重视。他提倡儒学,重视教育,推行科举制度,培养了一大批文人学士。在他的统治下,北宋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如《岳阳楼记》、《茶经》等,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措施,使得北宋国力得到了提升,国家稳定、人民富裕、文化昌盛。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绩,为后世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太祖实录-探微 篇二

宋太祖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开创了北宋的统治,但同时也留下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在历史上,关于宋太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

赵匡胤虽然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使得北宋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但他的统治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他对政敌的残酷手段。在他的统治下,曾有很多政敌被斩首,这种铁腕手段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恐惧。其次是他对后宫的奢靡生活。赵匡胤在位时,后宫的花费极其巨大,导致国家财政困难。这些问题导致了宋太祖时期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此外,赵匡胤还存在一些个人缺陷。他好酒色、贪图享乐,导致了国家政治经济的不稳定。他对待功臣不公,导致一些忠良之士离开朝廷。这种行为,也引起了人们对他的质疑和不满。

在历史上,对宋太祖赵匡胤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的。有人认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帝王,开创了北宋的繁荣时期;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位专横暴君,给国家带来了很多问题。无论如何,赵匡胤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功过得失,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宋太祖实录-探微 篇三

-宋太祖实录-探微

2008年第4期总132期史学史研究JOURNALOFHISTORIOGRAPHYNo.4,2008SerialNo.132

宋太祖实录 探微

燕永成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上海 200234)

[摘 要] 宋太祖实录 前后经过四次编修,成书三部,至迟到元代时仍有传本存世。其纪事由于皇帝直接干预以及史臣避忌等原因,从而始终存在缺漏、原无后增以及与它史有异等问题,它直接促使私家通过著述欲辨明该段史事。

[关键词] 宋太祖实录 初修本 重修本 增订本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5332(2008)04 0098 08

宋太祖实录 作为北宋最早编修的实录,因牵扯到北宋建国、天下一统、太祖施政以及皇位传授等许多重大甚至敏感的事件,故而经过宋太宗、真宗父子多次重修。今虽有学者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对其编修过程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但仍有必要从其编修与流传、所载内容及其影响等方面加以深入探讨。!

太祖实录 前后经过两个阶段共四次编修。

早在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春正月,朝廷任命李等编修 太祖实录 ,由沈伦监修。到五年修成,

?共五十卷。参加修撰的史官有:李、扈蒙、李穆、董淳、赵邻几、郭贽和宋白。

对于此次修成的 实录 ,太宗此后告诉宰相说:?太祖朝事,耳目相接,今 实录 中多有漏略#。并且他随之具体指明:?太祖受命之际,固非谋虑所及。自昔受禅者如曹操、司马仲达,皆数十年窥伺神器,先邀九锡。至于易世,方有传禅之事。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非有意也。无何边吏言契丹侵轶,太祖方醉卧传舍中,朕与赵普、李处耘并在左右,无何众愤汹汹,擐甲露刃者云集,请登天位以副人望,此盖历数所钟,且非人力能效也。当时之事,史册有所阙,宜令[李]至等数人重加缀集。#也就是说,该次修成的 实录 遗露了太宗本人也曾参与的?太祖受禅#等重大事件,故为太宗所不满。同时,苏易简在批评史官扈蒙时指出:?大凡史官宜去爱僧。近[收稿日期] 2008 06 20

[基金项目]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J50405。

[作者简介] 燕永成(1967-),男,陕西咸阳人,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

史文献学、宋史。

! 参蔡崇榜: 宋代修史制度研究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1年版)第六章之? 太祖实录 四修考析#以及张明华 宋太宗与北宋初几部官修史书的形成 ( 史学史研究 2004年第4期)

? 宋太宗实录 卷76, 李附传 ; 玉海 卷48。

% 职官分纪 卷15, 史馆修撰 ; 续资治通鉴长编 (以下简称 长编 )卷35。%

史学史研究 2008年第4期者扈蒙修史,蒙为人怯懦多疑忌,故其史传多有脱落。#!

何以会如此?还需从该次编修的史官构成来看,监修沈伦早年曾是太祖幕府中的主要成员。此后他于?开宝六年拜相,太平兴国四年罢。#?可见他在太祖太宗两朝均位居显要地位。史官李、李穆和扈蒙不仅历经太祖太宗两朝,而且均于太祖开宝年间参与编修过 旧五代史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还曾参预编修过 周世宗实录 的扈蒙,在开宝九年正月太祖?受朝乾元殿,降王在列,声明大备#之时,进献? 圣功颂 ,以述太祖受禅、平一天下之功。#%董淳不仅参与编修过 周世宗实录 ,而且奉诏撰有?惟记孟昶事#的 后蜀纪事 2卷&。同时,就史官郭贽、宋白和赵邻几而言,其中郭贽曾事太宗?藩邸#。他不仅深为宰相赵普所器重,而且上奏太宗说:?臣受不次之遇,誓以愚直上报#。而对于?以文学沉下位#的宋白,郭贽曾?荐引之,遂同掌诰命。#?又早在太宗潜藩时,宋白?尝贽文#,太宗有袭衣之赐。此后在北汉刘继元归降之次日,宋白及时上奏 平晋颂 ,太宗连夜召至行宫褒慰,并且说:?俟还京师,当以玺书授职。#(又到太平兴国四年,由郭贽和宋白举荐,随即赵邻几献颂,太宗?览而嘉之#,迁授左补阙、知制诰。可惜赵邻几数月卒)。由此可见,不仅郭贽、宋白和赵邻几三人之间关系紧密,而且同太宗关系非同一般。

总之,该次 实录 的编修官,既有跨越太祖太宗两朝的史官,也有由太宗亲自选拔并委任参与修史的史官。对于前者,他们不仅亲身经历了太祖朝的诸多重大事变,而且还常常参政议政,从事修史工作。这次修史,他们必须在体现太宗修史意图的同时,还需慎重处理太祖时的诸多重大事件。而对

于后者,如何在修史时全面贯彻太宗的旨意无疑是他们的主要任务。那么在距太祖去世仅一年多,又由如上两部分史官共同来编修 太祖实录 ,其结果只能是:除一般史事之外,对于重大甚至敏感的史事采用?漏略#的记事方式,也许是对当时史官们?有利#的选择。

到淳化五年,太宗鉴于 太祖实录 ?颇有漏略#,便任命张洎等人重修太祖朝史。参与编修的史官有:张洎、李至、张和范杲。不过,对于史官范杲,史载:?初,太宗以太祖朝典策未备,乃议召杲。杲闻命喜甚,以为将加优擢,晨夜趋进。至宋州,遇朗州通判钱熙,杲问以?朝议将任仆何官+,熙言:?重修 太祖实录 尔+。杲默然久之,感疾。至京师,旬月卒。#,而李至则以?目疾#辞史职,张以?早事伪邦,不能通知本朝故实#辞,于是朝廷只好诏命宋白与张洎同修。张洎等请太宗特降敕命,?询问太祖朝薨卒勋臣子孙及门人故吏、知旧亲戚,并班行旧老能知先朝故实及周朝军中事者,并许尽言,令史官参校,不至缪戾者书于国史。#朝廷从其请?。此奏表明,该次修史时,太祖朝史料阙漏严重。

到同年冬十月,张洎等撰成 太祖纪 一卷,?以朱墨杂书。凡躬承圣问及史官采摭之事,即朱以别之#。史未及成,张洎迁参知政事,宋白独领史职。历数岁,史卒不就。张洎等所上 太祖纪 亦

?不列于史馆云。# 可见此次重修难以顺利完成。其中对于宋白修史之事,南宋史家李焘指明曾

参用过宋白所修的 张琼传 。其具体史事为:乾德元年八月,太祖宠臣史等诬告嘉州防御使张琼?养部曲百余人,自作威福,禁旅畏惧,且诬毁皇弟光义为殿前都虞侯时事#,最后导致张琼?自杀#。对于该事, 新录 (按:指真宗咸平时李沆重修本)及 国史 并宋白所为 张琼传 并云?狱具,乃赐死!

?

%

&

? 宋史全文 卷23上。 隆平集 卷4。 宋史 卷269, 扈蒙传 。 直斋书录解题 卷5。 宋史 卷266, 郭贽传 。

( 宋史 卷439, 宋白传 。

)

,

? 宋史 卷439, 赵邻几传 。 宋史 卷249, 范杲传 。 长编 卷36,淳化五年七月。

长编 卷36,淳化五年冬十月丙午。

宋太祖实录 探微

于城西井亭#。最后李焘选择?从 旧录 (按:指太宗太平兴国时沈伦初修本)#,并?疑 新录 与 国史 及宋白或加润饰也。#!由此例可知,宋白明显对 旧录 做了改修,并直接影响了此后成书的 新录 和 国史 。

以上为 太祖实录 编修的第一阶段,由太宗诏修,编修过两次,成书一部,即后世所称的沈伦初修本。该本 实录 也称 前录 ,或 旧录 。

到真宗执政时期,随着初修 太宗实录 及太祖太宗 两朝国史 的相继完成, 太祖实录 的增修又相应地依次展开。

咸平元年九月,真宗认为此前沈伦初修本 太祖实录 ?事多漏略#,而张洎重修的 太祖实录 又?未成#。此时正逢钱若水仅用九个月时间刚刚完成了 太宗实录 ,于是他诏令吕端、钱若水等重加刊修 太祖实录 。若水?恳辞#,真宗勉励说:?卿新修 太宗实录 甚为周备,太祖事多漏落,故再命卿,毋多让也!#?于是由吕端及李沆先后监修,到咸平二年六月书成,凡五十卷并 事目 二卷。

对于该次重修成的 太祖实录 ,卷首有监修李沆的 进书表 。其?叙 前录 之失及新书刊修条目甚详。#%并且 进书表 略云:? 前集录 叙天造之始,稽国姓之源,发挥无取,铨次失当。今之所正,率由旧章。文武群臣,旧载者九十二人(原注:或作九十一),今增其遗漏一百四人。其于制礼作乐、经文纬武、申明大政、厘改庶务者,于甲令垂为法式,靡不具载#。真宗览后称善&。对于上述记载,李焘则表述为:? 前录 文武臣僚止九十一传,沆整其阙谬,合成一百四传,凡得姓受禅,平和李沆重修本,其言当更为可信。

此次 实录 编修官计有钱若水、王禹伪,更法制,皆创行,纪述视 前录 稍详。#?按李焘在编修 长编.太祖朝 时曾充分运用过沈伦初修本、李宗谔、梁颢和赵安仁(。其中李宗谔系李之子,?博学,晓音律,尤精于典章沿革,朝廷创制损益,莫不与闻。#)赵安仁?尤练达典故,近世衣冠人物、制度沿革,悉能记之。//亦以其能备记太祖朝书问规式,因获预闻。#,他此?时为宗正卿,上言夔王子太宗属当为兄, 实录 所纪缪误#。钱若水则?援国初诏令,廷诤数四乃定。#?王禹?辞

章敏赡,喜谈世事,臧否人物以正道自持,故屡被摈斥。# 在该次修史期间,禹?直书其事,执政

以禹 为轻重其间#,故被贬知黄州 。梁颢则?从王禹为学,禹! 颇器之。# 由此可见,参与该次 实录 重修的史官,均以博闻通识见称。但与李等 实录 修史官相比,他们基本成长并活跃于太宗、真宗时期,已非太祖朝重大史实的亲身经历者。正因为如此,赵安仁有关夔王光赞是否为太宗之兄的问题,钱若水只能用文献记载来论定。

这次重修成的 太祖实录 ;后世通常称为李沆重修本,或称 新录 。

虽则钱若水等重修成?稍详#的 太祖实录 ,但到景德四年闰五月,马知节上奏说:?太祖数事,

? 恐 实录 中未载#。于是真宗令马知节具录奏闻,以备史阙 。

到大中祥符九年二月,真宗犹谓李沆所修 太祖实录 ?未备#,于是复诏刚刚完成太祖太宗 两!

?

%

&

?

(

)

,

? 长编 卷4。 长编 卷43,咸平元年九月己巳。 直斋书录解题 卷4。 宋会要.运历 1之29; 玉海 卷48。 宋会要.职官 18之69。 宋史 卷266, 钱若水传 。 名臣碑传琬琰集 下编卷3曾巩 李文正公 隆平集 卷6。 宋史 卷266, 钱若水传 。

传 。子宗谔 。 隆平集 卷13。 东都事略 卷39, 王禹

? 玉海 卷48。 ! 东都事略 卷47, 梁颢传 。

史学史研究 2008年第4期朝国史 的赵安仁等增修,由王旦监修。修史官有赵安仁、晁迥、陈彭年、夏竦和崔遵度。该 实录 于次年完成,卷数与李沆所修相同。

对于该次增修的具体状况,史书缺乏记载。不过,由于它成书于 两朝国史 之后,又由同一批史官负责增修,增定弥合此前 实录 与 两朝国史 记事不一之处是否是其增修的主要职责呢?现今 琬琰集删存 (按:该书为杜大 名臣碑传琬琰集 一书的删存本)卷三存有 太祖实录.王全斌传 ,该传叙述王全斌伐蜀及平定全师雄叛乱事甚详。今结合该传予以探究。

其中如对于乾德二年十二月发生的大漫天之战,李焘在 长编 卷五同年同月辛未纪事条注文中指出:? 新录 载大漫天之战,全斌擒其寨主王审超、监军赵崇渥、三泉监军刘延祚。 全斌本传 乃云赵崇渥逃出,复与三泉监军刘延祚及王昭远等来战。#今将 琬琰集删存 卷三所存 实录.王全斌传 与上文对照,则会发现它与? 全斌本传 (按:当指 两朝国史.王全斌传 )#相同,而与? 新录 #异。又如 长编 卷七乾德四年闰八月记载:王全斌言?破贼帅吕翰,克雅州。翰走黎州,为其下所杀,弃尸水中#。李焘在该记事注文中指出:? 新 、 旧录 皆无之。 本纪 载此事于丙寅后、乙亥前。#然而该记事同样存于 琬琰集删存 卷三所存 实录.王全斌传 中。

由此可知, 琬琰集删存 所存 太祖实录.王全斌传 纪事既不同于沈伦所修的 旧录 ,又不同于李沆所修的 新录 ,而与 两朝国史 相一致,此当出自最后由王旦监修成的 太祖实录 。同时,我们由此亦不难得知,增定弥合此前 实录 与 两朝国史 记事不一之处是该次 实录 增修的主要职责。

由上可知,真宗时期的两次增修,是在初修 太宗实录 和编修 两朝国史 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旨在进一步增补删定太祖朝史事。

综上所述, 太祖实录 经太宗、真宗父子四次编修,成书三部。相应地,应当?有三本传于世。#!然而,由于实录?多涉国体#而不便示人,所以以传抄形式流传的诸本 太祖实录 往往为世人难以见到。加之北宋末经过靖康之难,官方秘藏的北宋诸朝诸本 实录 基本散失。于是在南宋初建之时,朝廷便立即下诏搜求民间存留的北宋 实录 。据李心传记载:?己酉南渡,国史散佚,靡有孑遗。其后数下诏访求之。绍兴元年,才得布衣何克忠所藏 太祖实录 四册而已。上以书籍残缺之际,特命以官。已而戚里张懋家献太祖至神宗六朝 实录 、 会要 、史志等书。#?这表明南宋官方经过多方搜求,才存有 太祖实录 等。那么南宋无论官方还是私家,北宋所修的三种 太祖实录 是否均还存世流传呢?

对于沈伦初修本,因属于最初编修本,其间保存着最基本的原始史料,故受到世人及后人极大关注。早在真宗景德四年九月,朝廷就下诏:?群臣家有藏太祖旧 实录 者,悉上史馆,无得隐匿。#%到徽宗元符三年,晁说之在应诏言事时指出:?太宗患国初承学之士所撰 太祖实录 不足以尽创业之大美,诏张洎等重修 太祖实录 。而今之好学者犹多求旧史,以考同异,是旧史之不可掩如此。不若因之以公天下,而不措意于其间也。且夫初欲增美者犹不能塞后世异同之辩,而初谓辩谤者能免后世二三之议乎!#&由此可见,早在北宋时期,沈伦初修本因极少?增美#已成为民间传布搜求的重点对象。

南宋时,据赵彦卫记载:见?(孙仲益尚书)又说 实录 后来重修窜改,失本意者多。祥符间,禁沈义伦本,自后沈本难得。今亦时见之,可以参照。#?陈振孙更进而指出:?李焘云:世传太祖自陈桥推戴马上,约束诸将本太祖圣意, 前录 无太宗扣马之语,乃 后录 所增也。 前录 既不传,今不!

?

%

&

? 郡斋读书志 卷6。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 卷4。 长编 卷66。 景迂生集 卷1。 云麓漫抄 卷10。

宋太祖实录 探微

可考矣。李焘 长编 且载,而云? 旧录 所无,今从 新录 +。然则焘亦尝见 旧录 也耶?近闻士大夫家亦多有之,求之未获也。#!这充分表明,沈伦初修本在南宋民间确有流传。而史家李焘?所至求奥篇隐帙,传录雠校,虽阴阳、小说亦无遗者,家藏积数万卷。#?他在编修的 长编 中,不仅征用了沈伦初修本,并且还征用了李沆重修本。

由此可见,如史家李焘同时拥有沈伦初修本和李沆重修本, 名臣碑传琬琰集 作者杜大

王旦增定本。这说明南宋目录学家晁公武所言的?有三本传世#不误。

到元代时,袁桷在修辽金宋史搜访遗书时指出:? 宋太祖实录 旧有两本:一是李

太宗屡曾宣索,已有避忌。至真宗咸平再修,王禹直书其事,出为黄州。禹诸臣所为,所著 建隆遗事 ,足拥有见深意。前 实录 无太宗叩马一段,后 录 增入,显是迎合。#%在此袁氏只是指明 太祖实录 原存有以上两本 实录 。不过,王恽在其笔记 玉堂嘉话 卷八中记述道:?至元贞元年岁六月十三日, 宋太祖实录 抄并校勘无差时,开真定野河事甚不便。#&这说明 太祖实录 至迟到元代时还存在。

诸本 太祖实录 现今虽然均已亡佚,但由于宋人的征引以及论述则为我们提供了探讨的依据。如史家李焘在编修 长编.太祖朝 时,曾将沈伦初修本和李沆重修本 实录 与国史、重要私著加以充分比勘,并且对记载互异的史实加以辨析注明,这为我们深入细致地探求 太祖实录 相关内容提供了诸多便利。在此以其为主体,再结合他书征引,以便对 太祖实录 有关内容加以探析。

首先, 太祖实录 内容的确存在漏略。对此,充分利用过沈伦初修本与李沆重修本 实录 的李焘指出:?臣窃见太平兴国三年初修 太祖实录 ,命李等同修,而沈伦监修,五年成书。及咸平元年,真宗谓伦所修事多漏略,乃诏钱若水等重加刊修,吕端及李沆监修。二年书成,视 前录 为稍详,而真宗犹谓未备。大中祥符九年,复诏赵安仁等同修,王旦监修,明年书成。 太宗实录 初修于至道,再修于大中祥符九年; 神宗实录 三次重修; 哲宗实录 亦两次重修。神宗、哲宗两朝所以屡修,则与太祖、太宗异。盖不独于事实有所漏略而已,又辄以私意变乱是非,绍兴初不得不为辨白也。#?章如愚亦指出:?太祖太宗之 旧录 ,事多遗阙,其失也略;神宗哲宗之 旧录 ,事多窜易,其失也诬。尝考其故事,实未见于津涯,翰墨或多于漏略,而张

在缺漏,那么到底缺漏在何处呢?

具体而言,一则是 太祖实录 对一般史实记述的确有所漏略。如乾德二年春正月?曹彬等领兵大破契丹及北汉军于辽州城下#事,李焘指明:? 新 、 旧[录] 并无此。#)又如乾德三年二月丙午朝廷下诏?伪蜀文武官并遣赴阙#事,李焘在 长编 卷六该条记事注文中指出:? 新 、 旧录 并无之,此据 本纪 。#再如乾德四年六月?于塔坦国来修贡#事,李焘注明:? 新 、 旧录 无之。#,凡此类为 太祖实录 漏略的史事条目,李焘在 长编.太祖朝 部分指明多处,在此不一一例举。!

?

%所修,仅止一卷,迨李沆重修而始备。#(李焘和章如愚均在将太祖太宗两朝 实录 与神宗哲宗两朝比较后,表明 太祖实录 纪事存 直斋书录解题 卷4。周必大: 文忠集 卷66, 李焘神道碑 。 清容居士集 卷41。

& 秋涧先生大全集 卷100。

?

(

)

, 宋史全文 卷25上。 山堂先生群书考索 续集卷16。 长编 卷5。 长编 卷7。

史学史研究 2008年第4期另一则是 太祖实录 对重大史事的记述存在缺略。如后世熟知的太祖为解除开国武将之兵权而实施的?杯酒释兵权#事件,李焘明确指出:?此事最大,而 正史 、 实录 皆略之,甚可惜也!#为此他只能依据司马光的 涑水记闻 、王曾 笔录 和丁谓 谈录 等重要私著来补充记述该事件!。又如开宝元年二月?太祖纳皇后宋氏#事,李焘评论说:?纳后,大礼也,而 本纪 及 新 、 旧录 皆不书。#?再如导致太祖离奇死亡而由其弟光义继位的?斧声烛影#事件,李焘指出:?顾命,大事也,而 实录 、 正史 皆不能记,可不惜哉!#%此外,史臣有所?避忌#而导致 实录 纪事疏略。此如赵普施计谋害太祖信臣冯瓒,此事牵连到皇弟开封尹光义幕府刘

又称刘等已从别敕处分,恐瓒金带等,不独赂

事亦若有所避忌,故不甚详,当细考之。#&

以上诸例充分表明,对于太祖朝许多与太宗有关联的重大政治事件,史臣因?避忌#等原因,采用了回避缺书的方式,从而造成 太祖实录 纪事严重缺略。

其次, 太祖实录 纪事存在诸多差异。作为以编年为主体的实录,准确记时是最基本的前提。对此,李焘在 长编.太祖朝 部分指出诸多沈伦初修本与李沆重修本 实录 记时相异之处,在此不作例举。而应引起我们重点关注的是,李焘在记述的太祖朝重大事件中,存在该记事多为沈伦初修的 旧录 原无而李沆 新录 增修的现象。如后周末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欲整军入京城,李焘依 新录 记述道:?匡义立于马前,请以剽劫为戒。#而 旧录 则谓:?实太祖自行约束,初无纳说者。#?又如关于太祖太宗帝位传授的'所谓?金匮之盟#事件,李焘依? 正史 及 新录 #记述杜太后向太祖说:?汝与光义皆我所生,汝后当传位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答说:?敢不如太后教。#但是? 旧录 盖无是事。#(再如卢绛因杀死前歙州刺史龚慎仪,在他承诏赴阙时,遇见慎仪兄子龚颖,遂被颖执诉于太祖,太祖以?绛状貌酷类侯霸荣#而诛绛。对于此事,? 旧 无其事,此据 新录 。#)此外,出于有损形象等原因,亦偶而存在 旧录 原有而被 新录 删除的现象。此如乾德四年闰八月,南唐主遣使来贡,?助修乾元殿#,? 本纪 及 新录 皆无之,独 旧录 于己丑日载此。#,

以上诸例表明,真宗时期李沆等重修 太祖实录 时,的确增定补充了许多有利于太宗以及宋初朝政的事件。其间如?金匮之盟#,系太平兴国六年九月赵普?密奏#太宗之事?,它绝不会出现在沈伦初修本中。

最后, 太祖实录 与其它官私史之间存在纪事不一的问题。如周必大指出:?本朝太祖受周恭

帝禅诏,元本载 五代开皇纪 ,与今 实录 无一字同,此事由来久矣!# 元人刘亦?受冯瓒金带等贿#,于是? 新录 一人也。#对此,李焘指出:?大抵 新 、 旧录 载此对此甚至评论

道:?殆史官改易元本,乃知尽信书不如无书。# 又如建隆二年春正月,朝廷?分遣常参官诣诸州度

! 民田#事,李焘指出:?此从 本纪 也, 新 、 旧录 尽无之。# 可见该条记事出自后修的 两朝国

史 。再如乾德二年七月,朝廷开始于江北设置折博务,禁止商旅过江。并且?诏谕唐主,恐其挟中!

?

%

&

?

(

)

,

?详参 长编 卷2,建隆二年秋七月纪事。 长编 卷9。详参 长编 卷17,开宝九年冬十月壬子纪事条。 长编 卷7,乾德四年八月庚戌纪事条。参 长编 卷1,建隆元年春正月甲辰纪事条。参见 长编 卷2,建隆二年六月甲午条。 长编 卷17,开宝九年五月乙亥条。 长编 卷7。 长编 卷22。

文忠集 卷180, 史官改定制诏 。

隐居通议 卷24, 周恭帝禅位诏 。

! 长编 卷2。

宋太祖实录 探微

国之势,有所侵扰也。#而? 国史李煜传 乃云今年以江南饥,始开过江折博樵采之禁。#此处 两朝国史.李煜传 记事明显与正文 实录 相反,李焘认为?盖误也#!。此外,晁公武在 重修太祖实录 解题中亦指出:?按( 重修太祖实录 )书太宗不夯市及杜太后遗言,与司马温公所书不同,多类此。#?

从以上几方面情况来看,除一般史事在记述时时而存在差异之外, 太祖实录 诸本在记述诸如太祖受禅、杯酒释兵权、金匮之盟、斧声烛影等重大史事方面,的确存在严重缺漏或有意增改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太宗、真宗父子的直接干预有关。史载? 宋太祖实录 旧有两本:一是李诸臣所为,太宗屡曾宣索,已有避忌。#%史官王禹亦透露:?上近取 实录 入禁中,亲笔削之。#&又 两朝国史 的编修直接影响着王旦增修本 太祖实录 ,在此我们不妨看看 两朝国史 编修过程。大中祥符四年七月,国史院进呈所修 太祖纪 ,真宗?录 纪 中义例未当者二十余条#,告诉王旦、王钦若等说:?如以钟鼓楼为漏室,窑务为甄官,岂若直指其名也,悉宜改正之#。于是朝廷下诏:?每卷自今先奏草本,编修官及同修史官,其初修或再看详,皆具载其名。如有改正、增益事件字数,亦各于名下题出,以考其勤惰焉。#?以上状况足以表明,太宗、真宗父子直接控制着 太祖实录 等官史的编修。另一方面,史官为体现当政者的修史意图,往往有意避忌严重。除前述扈蒙修史着意避忌之外,据亲自参与过 太祖实录 编修的王禹讲:?太祖神圣文武,旷世无伦,自受命之后,功德日新,皆禹所闻见。今为史臣,多有讳忌而不书。#(此外,主修过沈伦初修本 实录 的李,于太平兴国八年任参知政事之后,随即建议?所修时政记每月先以奏御,后付所司。#)对此,南宋时人吕中极力批评说:?修时政记则可,李

可。#,即便李欲以奏御则不可;修起居注则可,梁周翰欲以进御则不本以文章进用,

罢相后,次年太宗便任命张如此顺应太宗,但对于他自后出任宰相一事,太宗曾对近臣说:?及居相位,自知才微任重,无所弥纶,但忧愧而已。#?当淳化四年李

洎等重修 太祖实录 。这表明太宗对李修史及执政并不完全满意。由此可见, 太祖实录 在最初编修时,便由于史臣避讳严重而存在先天性史事漏略问题,随后重修中又遇到太宗、真宗父子直接干预,由此导致 实录 愈修愈加不实的问题。

正是由于 太祖实录 多次重修,并且缺漏删改严重,这直接导致私家欲通过著述以便辨明太祖朝诸多大事。其间颇为突出者便是在真宗咸平年间曾参与 太祖实录 重修的王禹及其 建隆遗事 。

王禹于咸平年间重修 太祖实录 时,极为认真负责。他自称:?自后忝预史臣,同修 实录 ,

曾参与官方修史,并且因坚持直书史事而被贬外,这些都促使其

所撰的 建隆遗事 (又名 箧中记 ),李焘、王明清、晁公武等昼夜不舍,寝食殆忘。已尽建隆四年,见成一十七卷,虽然未经进御,自谓小有可观#。只可惜?忽坐 流言,不容绝笔。# 正是因王禹史著颇受后人重视。对于题为王禹

因其记事与王禹平日所为不符,或者与史实不完全符合,从而对该书作者及其内容提出质疑。如李焘专门撰有 建隆遗事辨 。不过,因该书内容涉及宋初许多重大事件,王氏又自称?考于国史或!

?

%

&

? 长编 卷5。 郡斋读书志 卷6。 清容居士集 卷41。 郡斋读书志 卷6。 长编 卷76。

( 郡斋读书志 卷6。

)

,

? 宋太宗实录 卷26。 长编 卷39,至道二年二月壬申。 大事记讲义 卷4。

小畜集 卷22。

史学史研究 2008年第4期有不同#!,故李焘、邵伯温等人对其内容多有征引。举其关涉宋初大事者,如其记?廷美与太祖、太宗皆杜太后所生#?,则与太宗向李等言:?廷美,朕乳母陈国夫人耿氏所生#%异。又如?帝位传授#事,李焘所见?世所传 建隆遗事 十三章#中

,第十一章记太祖崩前言?传位晋王#,而第七章记杜太后欲令太祖传太宗传廷美再传德昭,李焘对此?两存其说#&。再如?太祖欲迁都洛阳而赵匡义谏止#事,?正史阙之。#?总之,该书虽因记事内容不足全信而受到世人质疑,但该书的流传无不表明,宋初官修 太祖实录 等自身的缺陷及政治斗争的复杂,致使北宋初期政治疑团重重, 建隆遗事 等私家著述的出现,无疑对后人深入揭示宋初政治疑案有所帮助。

最后需说明的是, 太祖实录 自身纪事虽存在诸多缺陷,但它作为对太祖朝史实较为原始的记录,其史料价值仍不容忽视。如南宋周必大曾记载说:?太祖皇帝尝令江南李煜作书谕广南刘,令归中国,煜命其臣潘佑视草,文甚典丽,累数千言。今载之 太祖实录 ,饶州董氏刻 佑集 亦有之。#(又如岳珂详录建隆元年七月甲申 太祖实录 所载?立皇后制#原文,随后评论说:?按制词中首称咨尔,实与册文无异。至入尾词,先书可立为皇后,复申命戒,始用廷告体,令所司备册,与今制殊不同。此盖国朝立后第一典,故不可不详订也。#)赵汝愚则利用 太祖实录 ,撰有 太祖实录举要 若干卷,。这说明当时宋人就极为看重 太祖实录 纪事内容。

!

?

%

&

?

(

)

, 邵氏闻见录 卷7。 长编 卷2,建隆二年六月甲午?皇太后崩#条注文。见 宋太宗实录 卷28,太平兴国九年春正月丁卯?廷美卒#。见 长编 卷17,开宝九年冬十月壬子及 长编 卷22太平兴国六年九月辛亥?赵普为司徒#条注文。见 长编 卷17,开宝九年夏四月; 邵氏闻见录 卷7。 文忠集 卷180, 记李煜与刘 愧郯录 卷2。 宋史 卷392, 赵汝愚传 。书全文 。

ExploringSONGTAIZUSHILU

YanYongcheng

[Abstract]SONGTAIZUSHILUhadbeencompiledfourtimes.TherewerethreeversionsbyYuandynasty.Itscontentwasinsufficientlyknownandconflictswithotherhistoricalbooks.Thishadbeencausedbytheinterventionsfromtheemperorandtheavoidanceoftaboosfromthehistorian.Itdirectlyinvokedprivatehistorianstostudythissectionofhistoricalevents.

[Keywords]SONGTAIZUSHILU Thefirstversion Therevisedversion Theaddedversion

-宋太祖实录-探微【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