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计划 篇一
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将致力于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们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三年级上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加减乘除、数学逻辑等。
2.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和数的读写。
2. 加法和减法运算。
3. 乘法和除法运算。
4. 数学逻辑推理。
三、教学方法:
1. 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入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师讲解、学生合作、小组讨论等。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测验等。
2.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我们相信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将能够取得显著进步,建立起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以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计划 篇二
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下面是我们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和数的读写。
2. 加法和减法运算。
3. 乘法和除法运算。
4. 数学逻辑推理。
三、教学方法:
1. 通过案例、问题导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 采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
1.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综合评价、学习笔记、课堂表现等。
2.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和指导,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我们相信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将能够全面发展,不仅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计划 篇三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计划 -计划
一、班级学生概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计划
。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借读生中,由于学习环境不稳定、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活贫困等种种原因,造成了部分借读生数学素质相对低下,学习习惯较差,学习不够自觉等状况。本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二),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要求: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
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计划》()。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1、在课堂中改进笔算教学,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在教学量与计量的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精心设计每节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在教学中,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己动手“做数学”、“玩数学”、“用数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平时要多加关注,注意让好的学生去带动他们、帮助他们,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促进他们进步。对于优生,要尽可能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得好,学得精。
五、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毫米的认识………………………………………1课时左右
分米的认识………………………………………1课时左右
千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电教课时
执行情况
1
8月29日至9月4 日
始业教育(预备周)
2
9月5 日至9月11 日
一、测量
毫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
4
1
3
9月12 日至9月18日
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
4
1
4
9月19 日至9月25 日
二、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万以内的加法;
4
1
5
9月26 日至10月2 日
万以内的减法;
4
1
6
10月3 日至10月9 日
国庆放假
1
7
10月10 日至10月16 日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
整理和复习;
4
1
8
10月17 日至10月23日
三、四边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