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特征与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系统地规划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设计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设计是有目的性的。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针对性地促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学设计是系统性的。教学设计需要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确保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再次,教学设计是灵活性的。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信息进行灵活调整,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教学设计是评价性的。教学设计需要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的特征是有目的性、系统性、灵活性和评价性,只有具备这些特征,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设计的特征与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前必须进行的工作,是教学过程中的“蓝图”,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设计的特征体现了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设计是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使教学更贴近学生,更具针对性。
其次,教学设计是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需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逐步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教学设计是整体性的。教学设计需要将不同教学环节和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确保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最后,教学设计是创新性的。教学设计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结合新的科技手段和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的特征是个性化、循序渐进、整体性和创新性,只有具备这些特征,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教学设计的特征与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设计的特征与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正在形成一门科学,正在形成一门以人类学习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课堂教学设计属于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在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兴起之前,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发展极其缓慢。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基本上靠教师的教学经验,凭感觉进行粗略的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课堂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蓬勃发展。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利用,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者不得不仔细地考虑各种教学媒体利用的时机与频率的科学性,不得不考虑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使用的科学配合,不得不考虑教学环境对实现教学目的和达成教学目标的影响作用,不得不考虑教学资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作用和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辅助程度,不得不考虑教学工作者所考虑的这些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所有上述涉及的不得不考虑,促成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结果的科学预测,促成了教师对不确定教学结果的预计和构想,促成了教师缩小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之间所存在的差距的欲望。这也就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产生。既然课堂教学设计属于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教学设计又属于一门研究学生学习的科学,那么,这门科学就应该存有自己的特征,而了解这些特征对教师追求教学艺术是大有帮助的。笔者这里不想从课堂教学设计构想的假定性、教学结果的不确定性、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性、影响因素的可变性等方面阐述课堂教学设计的特征,想从更加实用的角度分析课堂教学设计不同于其他设计的特点。归纳起来,课堂教学设计在这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大体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设计的产生在于课堂教学构想与教学实践差距的存在。
从理论上讲,课堂教学设计是为了将预先构想的教学方案付诸于教学实践;从实践角度来看,课堂教学设计是为了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构建出可以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一种构想。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跨越理想与现实或者构想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就是为了寻求可以使理想成为现实的可靠条件和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设计的初始阶段,教师对于如何将课堂教学设计的构想落实为课堂教学实践的条件或者途径都是模糊不清的。教师多是依靠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等一些理论基础的支持,凭着自己日常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对影响课堂教学诸多因素的科学分析,逐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尽量理想化地符合教学规律和构想中教学实践的发展,使教学构想变为教学实践的条件和途径逐渐清晰起来。可以使课堂教学构想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差距尽量缩小的能力,也就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体现。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诸多因素的科学分析,取决于教师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境况的了解,取决于教师对影响教学的各种可变因素的理解力和分析的深度。如果不存在教学构想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也就不会产生旨在联系课堂教学构想与课堂教学实践的课堂教学设计。
2.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虽然是由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所构成,但归根结蒂学习是属于学生自己的事情。中国过去就有"师傅领进门,学不学在个人"的谚语,印欧语系中也有类似中国的"牛不喝水别摁犄角"的谚语,大意是"你只能将马牵到河边,而不能强行让它喝水"。所有这些谚语都说明了一个意思,也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课堂教学设计也必须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能力是练就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习,在于引导学生形成各方面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并不是如何使自己教得更好,而是如何使学生学得更好,也就是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的学习效率实际上是学生的可用学习时间与学生实际学习时间的比值。学生的可用学习时间,按课堂教学设计时间范围讲,不会超过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是指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所用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尽量减少学生课下为学会课堂教学中所教授的教学内容所占用的时间。影响学生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个人形象、教师的人格特点、教师的感召力以及来自学生方面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同样的课堂教学45分钟,有的学生可能只学习了35分钟,有的学生可能连一半时间也没用在学习上。究其原因,有的来源于教师,有的来源于学生。无论来自教师还是来自学生,从课堂教学设计角度上分析,都属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没能做到最好。那么,教师平时如何树立个人形象,增强自己的感召力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离开这一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至于情感、注意、毅力、耐力、信心等因素不起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就是一句空话。"向45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学生实际学习所用的时间也是个变量,不是个定值。影响学生学会某些知识的因素也有很多,最主要的因素当属于教师与学生的智力方
面的因素,也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理解力等等。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就包括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把课堂教学设计高效率地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力,当然也包括教师如何控制课堂教学,尽量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构想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的差距缩小到最小程度的能力,更应该包括教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与课堂教学智力活动有关的非智力因素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只有尽量使学生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所占用的45分钟时间,又尽量缩短了学生为学会某些知识所占用的时间,学生的学习效率才有可能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就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这也就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