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数学教学中,角的度量一直是一个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困惑和挫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感有必要对角的度量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概念,而不仅仅是机械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角是两条射线共同端点的形成的图形,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种几何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物体或图形来理解角的概念,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背诵公式和定义。
其次,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角的度量过程中来。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测量和计算角的度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兴趣,还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角的度量是一个需要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和推理论证,而不是只是机械地记忆和应用。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及时复习、多做练习和勤于思考,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角的度量知识。
总的来说,角的度量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改进,只有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这一数学概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将继续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过程中能够更加轻松和愉悦。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篇二
在数学教学中,角的度量一直是一个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困惑和挫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感有必要对角的度量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角的度量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数学概念,学生往往会感到困惑和迷茫,因此在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疑惑,同时也会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同时,我也会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难,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引入和应用。角的度量不仅仅是一种数学概念,更是一种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应用角的度量知识,比如通过测量建筑物的角度、计算运动物体的旋转角度等,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这一概念。
最后,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角的度量是一个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和无聊。因此在教学中我会设计一些趣味性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到愉悦和满足。
总的来说,角的度量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改进,只有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入实际问题和培养学生兴趣,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这一数学概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将继续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过程中能够更加轻松和愉悦。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篇三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例3给出一个角,要求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去度量这个角的大小。用三角尺上的哪一个角去量,可以自由选择。由于三角尺上角的大小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与表达各不相同。如果用三角尺上较大的锐角去量,那个角正好等于较大锐角;如果用三角尺上较小的锐角去量,那个角正好等于较小锐角的2倍;如果用三角尺的直角去量,那个角比直角小。教材安排这些测量活动的目的有两点:一是让学生明白,测量角的大小就是寻找一个大小已知的,并且与被测量角大小相等的角;二是让学生体会,准确测量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度量工具和计量单位,这与测量长度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面积需要统一的面积单位,测量容量需要统一的容量单位是一致的。
量角器是常用的度量角的大小的工具,例3着力教学量角器的构造和计量角的单位。先观察量角器的图画,说说量角器上有些什么,了解量角器的结构。然后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并在量角器上表示出1度角有多大。
量角器的构造比较复杂,学生观察量角器会看到它是半圆形,上面有许多刻度线,所有刻度线都相交于量角器的中心点;以中心点为顶点,任意两条刻度线为边,都能组成一个角;量角器上像这样的角有许许多多,而且形成的角的大小不同。还会看到量角器上的两圈数,都是0、10、20……90、100……180;两圈数的排列分别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方向刚好相反。就大多数学生而言,都能看到量角器的形状以及它上面的刻度线、数字,但想不到中心点与两条刻度线组成一个角。想到这一点十分重要,关系到量角器量角方法的原理,应该引起教学的注意。1度的角比较小,教材在量角器上表示出1度的角。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量角器上每相邻的两条刻度线都组成一个1度的角。2个1度的角连起来就是2度的角,几个1度的角连起来就是几度的角。
量角器上,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有内外两圈刻度。内圈刻度从右往左依次是10°、20°、30°……180°,外圈刻度从左往右依次是10°、20°、30°……180°。教材要求学生“从右边起,依次找出0°、20°、90°、135°、180°的刻度线”“从左边起,依次找出这些度数的刻度线”。教学不仅要完成这些活动,还要体会0°刻度线和20°刻度线组成20°角,0°刻度线和90°刻度线组成90°角,0°刻度线和135°刻度线组成135°角,0°刻度线和180°刻度线组成180°角,从而进一步体会量角器上有许许多多个大大小小的角,而且每个角的度数都能看出来或算出来。
认识量角器以后,就能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设计的教学活动线索是“图示方法——模仿操作——交流体会”。先图画演示怎样把量角器正确地放到要量的那个角上,看出这个角是多少度;再照样子用量角器在教材上量一量,经历量角器量角的操作过程,初步学会使用量角器;然后交流用量角器量角的体会。一要体会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就能在量角器上找到一个与要度量的角大小相等的角。量角器上的角有多少度,被测量的那个角就是多少度,从而明白量角器量角的原理。二要联系上面的操作,说说使用量角器的方法与要领,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的技能。三要体会有了量角器以及统一的计量单位“度”,就能准确测量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角的练习由易到难地编排。“练一练”里的量角,都使用量角器的外圈刻度线。第1题已经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只要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就能说出各个角的度数。第2题要把量角器放到角的上面,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由于只使用量角器的外圈刻度线,把量角器放到角上不是很难。练习十三第9、10两题里的量角稍难些,一是把量角器正确放到角上比较难,二是选择量角器的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比较难。为此,第9题的图画里已经把量角器放到角上,只要根据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的0°刻度线,选择量角器的外圈或内圈刻度,就能得出被测量的角的大小。第10题的图画里,也示范了量角器放到角上的方法,减少学生测量中的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教材没有用文字语言讲述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操作步骤,希望学生通过观察教材里的测量,联系自己进行的量角活动,交流体会并总结使用量角器的方法。练习十三第8题,给出四幅用量角器量角的图画,其中三幅使用量角器的方法都不对,或是量角器的中心点没有和角的顶点重合,或是没有把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或是没有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教材问“(这些)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在辨析正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估计角的大小是比较难的。“练一练”第3题给出了两个角,要求学生判断“两个角的大小一样吗?先估计,再用量角器量”。题目不要求说出每个角的大小,它们的度数仍然可以用量角器量得。这道题要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与其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因为角是同一顶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尽管画出的两个角的边长短不同,以射线的观点看待角的边,就能理解这两个角同样大。练习十三第13题估计少先队队旗中三个角的度数,可以利用第6题量得的三角尺的各个角的度数进行估计。如队旗上的∠1和三角尺上最大的
角差不多,应该是90°;∠2比三角尺上的45°角大些,∠3比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大些,这两个角的度数也能有所估计。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反复观察三角尺上的各个角,记住每个角的度数,作为估计角的大小的参照。实践反思:
1.学生在课始对用量角器量角是非常感兴趣的,都渴望能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但我在教学时,没有很好的利用学生的这点好奇心理,在课始最重要的10分钟,没有能抓住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反而用一种程序化的教学慢慢平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实属不该。
2.对于习惯性教学中我们经常念叨的“点对点、边对边、最后看另一条指向几就是几度”“和右边0刻度线重合看内圈,和左边0刻度线重合看外圈”,学生理解起来有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述上的困难。可能是教学中传授方法来的太快,学生经历的不够,没有形成真正的经验;也可能是知识要领不是源自学生自己的发现,所以落实在行动上就会有错误。如“和右边0刻度线重合看内圈,和左边0刻度线重合看外圈”,有的学生把左右看成是角开口的左右。再如:“最后看另一条指向几就是几度”。学生在摆放量角器时还会出现另一条边在量角器外面的情况,就无法读出度数。
3.对于操作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角的一条边不在水平上,需要转动量角器或书本的情况,学生应用不够灵活,不够机智。
量角也属于一种操作技能,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才会熟能生巧。我会耐心等待,给孩子们一个从不会到会,从慢到快,从机械到灵活的过程。相信孩子们一定能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