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用工保障措施方案(优秀6篇)

时间:2016-08-07 07:25: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企业用工保障措施方案 篇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用工保障措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保障员工的权益和福利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还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有效的企业用工保障措施方案。

首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是保障员工的基本需求。企业应该投入资金和资源来改善工作场所的设施和设备,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舒适和健康。此外,企业还应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

其次,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是保障员工权益的关键。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制定公正合理的薪酬政策,并确保薪酬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此外,企业还应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第三,保障员工的福利是企业用工保障的重要内容。企业可以提供各种福利,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职工住房公积金等,以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此外,企业还可以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平衡。

最后,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是企业用工保障的关键。企业应该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鼓励员工参与和表达意见和建议。此外,企业应该定期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和工作环境评估,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企业用工保障措施方案是确保员工权益和福利的重要保障。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提供丰富的福利和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企业可以实现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提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应该重视用工保障,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企业用工保障措施方案 篇二

在现代商业世界中,企业用工保障措施是确保员工权益和福利的重要方面。如何制定一套有效的用工保障措施方案,成为了企业管理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本文将介绍一些成功的企业用工保障措施方案,并讨论它们的优点和实施方法。

首先,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是保障员工权益的关键。企业管理者应该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和互动,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并及时解决员工的问题和困难。此外,企业还可以组织各种员工活动和培训,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其次,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是保障员工权益的重要手段。企业应该建立公正合理的薪酬体系,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进行薪酬调整和奖励。此外,企业还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福利,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职工住房公积金等,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第三,建立健全的培训和发展体系是保障员工权益的重要环节。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和知识水平,并实现个人和职业的发展。此外,企业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基金,为员工提供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支持。

最后,建立公正透明的员工评价和晋升机制是保障员工权益的关键。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进行公正的评价和晋升,避免任人唯亲和内外勾结等不正当行为。此外,企业还应该建立员工投诉和申诉机制,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企业用工保障措施是确保员工权益和福利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建立健全的培训和发展体系以及建立公正透明的员工评价和晋升机制,企业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双赢。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用工保障,不断改进和完善用工保障措施方案,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用工保障措施方案 篇三

  为深入贯彻“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切实做好重点企业和重特大项目用工服务保障工作,缓解部分企业“招工难”“技工荒”问题,助推淮安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制定本措施。

  一、加强劳动力资源供需监测

  (一)加强企业用工监测。建立完善基于企业用工需求、市场招聘、社会保险缴纳、失业登记于一体的企业用工监测机制,动态进行用工监测分析和调度保障。对重点企业、重特大项目以及紧急缺工100人以上的企业,安排专人帮办服务,通过余缺调剂、本地挖潜、劳务输入等方式解决用工缺口。

  (二)促进人力资源有效对接。分析把握城乡劳动力供给状况和新业态从业人员、外埠来淮务工人员等基本信息,统计发布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供需信息和企业工资市场指导价位,促进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返乡人员等各类求职者与用工需求企业有效对接。

  二、拓宽招工用工渠道

  (三)优化公共招聘服务。常态化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适时组织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赴市外招聘,按省内不高于1000元/场/家、省外不高于3000元/场/家的标准给予经费支持,由招聘活动组织单位统一列支,用于招聘期间交通、食宿、展位、宣传等支出。

  (四)鼓励社会力量荐工。各类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其他就业服务社会组织介绍劳动者在我市企业(用人企业不得为劳务派遣公司)就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且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3个月以上(不含补缴)的,给予一次性补贴。其中,介绍客籍劳动者初次在我市企业就业的,给予荐工组织1000元/人的一次性补贴;介绍我市户籍外出务工劳动者返回市内企业就业的,分别给予荐工组织1000元/人、返乡就业人员1000元/人的一次性补贴。

  (五)拓展区域劳务协作。深化与外省市劳务协作,对接当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技院校开展劳务合作,开发一批劳务合作基地,设立一批省外招工服务站,通过驻点招工、委托招工等方式引进省外劳动力资源。“十四五”期间,全市劳务合作基地新增20个。根据年度劳动力引进活动开展情况及实际工作成效,给予劳务合作基地5-10万元/年的运行补贴。

  (六)推进在校生顶岗实习。支持在淮高校、职技院校根据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满3个月并与企业签订工作意向合同(协议)的,从顶岗实习之月算起,按500元/人/月的标准给予学校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补贴。

  (七)支持企业开展共享用工。将企业共享用工服务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畴,帮助开展共享用工的企业发布供需信息、组织对接活动、提供政策咨询等。企业间开展共享用工的,给予输出员工企业500元/人/月标准的补贴,每年不超过3个月。

  (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制定《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育引进,建成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到“十四五”末,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稳定在100家以上,其中大中华区100强1家,省级品牌3家,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不少于10家。常态化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人力资源竞赛,优胜的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认定为市级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的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三、促进技能型员工供给

  (九)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实施“技能淮安”行动,促进政府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相互补充,大规模多层次培训技能人才。实施重点群体专项培训计划,充分挖掘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每年开展返乡人员、新生代农民工、城乡“两后生”、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技能培训2.5万人次以上。动态调整补贴目录和标准,深化“劳动者选单、政府买单”培训机制,支持企业、在淮院校、培训机构开展岗前、转岗、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

  (十)支持校企融合培养。建立校企合作成本补偿机制,支持龙头企业与在淮高校、职技院校合作建设混合所有制院校。“十四五”期间,全市每年新建成不少于1所混合所有制院校,为企业定向输送技能人才2000人。经认定达标的混合所有制院校,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用于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和培训资源开发等。混合所有制院校含产教融合型二级学院。

  (十一)推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培养输送方式。支持企业每年与在淮高校、职技院校新开设“订单班”“冠名班”不少于20个,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不少于600人。经人社、教育部门认定的“订单班”“冠名班”,按每年每班1万元的标准给予在淮高校、职技院校补助。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促进招生招工有效衔接,年培养学徒2000人以上。

  四、汇聚用工服务保障合力

  (十二)发挥人社部门牵头作用。人社部门牵头负责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推进工作。负责落实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各项政策、组建“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专班”、搭建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平台。负责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情况进行研判分析,按月调度督办。负责编撰“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专报。

  (十三)发挥联席会议调度作用。人社、财政、教育、工信等部门加强协作联动,统筹市内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用工,推进企业应急招工与在淮高校、职技院校学生实(见)习联动。建立企业用工服务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企业用工服务保障重大和难点问题,研究制定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工作目标,创优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方式。

  (十四)发挥企业用工主体作用。监督企业严格执行劳动法规,通过持续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薪酬待遇、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等措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员工归属感,降低员工流失率,不断提升企业自身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力。

  (十五)发挥企业属地兜底作用。加大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段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公共交通、物流配送、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生活配套,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转学,努力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同城化待遇、均等化服务。各地要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专项资金。

  本措施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3月17日

企业用工保障措施方案 篇四

  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保企业用工、稳就业局势作用,做实做细企业用工保障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招工引才规模,促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现决定在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集中利用2022年一年时间,开展企业用工保障服务专项行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决策部署,把解决企业缺工问题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工作方针,着眼当前、放眼长远,注重发挥有为政府职能和有效市场作用,深入开展企业用工保障服务专项行动,全力搭平台、提技能、强服务、促匹配、优环境,努力缓解企业缺工问题,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健全四项机制

  (一)健全岗位供需信息摸排机制。

  1.建立缺工企业动态监测机制。通过主动上门、电话联系、集中座谈等方式,全面掌握辖区企业缺工情况,深入了解企业缺工原因,摸清企业招工计划,做到企业缺工规模、缺工类型、技能要求、薪资水平“四清”。建立缺工企业管理台账,完善缺工企业动态监控制度,实施分级监测、动态管理。为重点缺工企业配备人社服务专员,一对一协助解决企业缺工问题。

  2.建立求职需求动态监测机制。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摸排登记,加强与当地教育部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资源共享,发挥安徽公共招聘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作用,动态掌握本地劳动者求职、失业人员登记等信息,建立求职者就业需求清单,并及时与缺工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匹配。

  (二)健全市场招工有效对接机制。

  1.完善岗位供需信息发布机制。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和“一网五点”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制度,提升数据的典型性、准确性和利用效率。定期发布全省“紧缺”职业排行,更好服务于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加强与沪苏浙等地市场供求信息联合发布。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站要统筹开设招工复工服务专区。

  2.健全市场化人岗对接机制。组织动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提供企业用工服务,搭建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信息平台,实现供求信息无缝衔接、精准匹配。

  3.健全人力资源共享机制。平衡企业淡旺季用工需求,支持企业开展用工余缺调剂合作,及时汇集发布企业缺工和劳动力富余信息,按需组织专场对接。指导开展共享用工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保障劳动者在共享用工期间的合法权益。

  (三)健全政府用工引导促进机制。

  1.建立招工服务领导机制。落实重点企业用工“包保”责任制,原则上,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重点缺工企业不少于1户,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班子成员每人联系重点缺工企业不少于2户,一般干部联系重点缺工企业不少于3户。鼓励各地人社部门牵头组建招工服务专班、招工小分队等,为重点招工企业提供个性化用工招工服务。

  2.完善多方参与职业指导机制。充分发挥省、市职业指导大师工作室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鼓励职业指导师、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业人员、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专长的社会人士等创建职业指导工作室,提供公益用工指导和职业指导服务。

  3.探索重大项目用工服务联动机制。地方政府在开展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时,人社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招用工服务,为保障企业招引创造好的用工环境。

  (四)健全用工保障奖惩激励机制。

  1.建立企业招工服务调度机制。适时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调度,将解决企业用工人数、降低企业缺工率、指导督促企业改善用工环境、培养留住人才等情况列入考核内容,推动任务逐项落实。

  2.探索建立招工补贴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统筹各类资金,对帮助用工急缺企业稳定招用工的组织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对提供用工服务的各类主体,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

  三、实施五项助企专项行动

  (一)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活动。1月25日至3月底,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以“春风送温暖 就业送真情”为主题的春风行动,因地制宜实施“稳岗留工”“接您回家”“送您上岗”等活动,广泛动员社会机构、企业和劳动者参与行动,充分利用市场化资源,为有需要的用人单位提供用工服务和政策支持,为求职人员提供就业服务,优先支持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连续生产、保障供应。“春风行动”期间,全省分地区、分行业、分专业、分工种策划举办1000场次以上招聘会,帮助重点缺工企业解决急需用工10000人以上。

  (二)开展人力资源机构助企行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各市按照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模式,积极组织本地AAA以上等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接缺工规模较大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等,提供用工招聘、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服务,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缺工问题。根据招工数量和效果,按规定给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一定补贴。

  (三)开展跨区域劳务协作和跨省招工行动。加强与人力资源富裕省份劳务协作,按照“点对点、县对县、市对市、省对省”要求,签订合作协议,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探索建立“沪苏浙皖结对帮扶市人力资源共享联盟”,引进发达地区人才,实现高层次人才和人力资源共享。深化皖北、皖江地区劳务对接协作,输入地要积极与输出地定期共同举办各类招聘会,充分利用远程招聘、网络面试等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结合实现输入地企业与输出地求职信息跨区域共享、对接,提升对接工作实效。结合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民营企业招聘月、金秋招聘月等活动,常态化组织有需求的企业组团赴外省高校、人力资源市场等招工,每个市每年不少于10次,并积极做好招聘信息对接、招聘宣传、活动保障、跟踪服务等工作。

  (四)开展技能培训助企行动。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或委托培训机构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按规定给予企业培训补贴,促进职工更加稳定就业。加强校企合作,每个市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技术工人培养对接活动,集中组织技工院校进园区、进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鼓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开展紧缺工种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短期培训,并按规定给予补贴,扩大新成长劳动力在我省就业比例。积极组织院校毕业生来皖开展顶岗实习、上岗实践,阶段性帮助重点企业解决用工缺口。支持企业举办技工院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按规定给予院校相应支持。

  (五)开展企业用工环境提升行动。综合运用专家解读、政策问答、在线访谈、媒体专访、集中宣讲等多种形式,全面宣传解读新发展理念、当前经济形势、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等。每市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人社部门专业人员、人力资源专家进企业,帮助企业应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术,提高识人选人的精准度、有效性。结合“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完善园区、企业员工住宿、就业、子女就近上学、婴幼儿托管等配套政策、设施,指导企业不断改善工作环境,提升企业文化,稳步提高薪资待遇,增进人性化管理和人文关怀,真正做到“待遇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精神凝聚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企业用工保障服务工作,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充分发挥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广泛争取有关部门、群团组织、社会机构的支持,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各地要成立企业用工服务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压实工作责任。专项行动实行省级统筹、市负总责、县(市、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市要细化行动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推动问题清单化、举措精准化、责任明晰化,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三)拓展服务渠道。要运用网站、微信、微博、送岗上门等多种途径,采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发布各类企业需求信息。充分发挥安徽公共招聘网、人社公众号、各类招聘会以及社会招聘中介作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人力资源供需有效对接。要发挥好市场灵敏度高、专业性强的优势,采取奖补激励等方式,推动市场化、社会化解决用工难题。

  (四)加强宣传引导。把宣传工作贯穿专项行动全过程,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举,线上与线下结合,畅通宣传渠道,提高宣传层次。要大力宣传专项行动的'积极成效,深入挖掘各地用工服务保障的经验做法。要密切关注舆情,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回应、及时解决,为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企业用工保障措施方案 篇五

  为进一步激活人力资源要素,切实服务保障我市企业用工需求,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措施:

  一、实行落户“零门槛”促进就业。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在肇合法稳定居住、就业、创业的人员均可申请在我市城镇落户,其配偶、子女及父母可以随迁,享受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

  二、激励劳动者稳定就业。对在我市主导、特色产业企业首次就业或者重新返肇就业,且按规定缴纳社保6个月的劳动者(以下简称“首次在肇或重新返肇就业劳动者”),给予一次性1000元就业补助。

  三、实施安居工程保障就业。对“首次在肇或重新返肇就业劳动者”,在肇购买首套自住房的,按全日制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2万元、大专毕业生1.5万元、中职技工院校毕业生1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本条购房补贴,每人限领一次。

  四、扶优做强人力资源机构服务就业。每年认定一批在肇注册的人力资源服务龙头机构,对推荐劳动力在我市企业就业贡献突出的,给予50-200万元一次性奖补资金。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到市外跨区域为我市企业招工,对成功推荐“首次在肇或重新返肇就业劳动者”的在肇注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400元/人标准给予在肇职业介绍补贴,对超出上年度推荐就业人数基数的增量部分给予机构100元/人奖补。

  五、调动各类市场要素保障用工。对成功推荐“首次在肇或重新返肇就业劳动者”的村(居)委员会,按400元/人给予推荐就业补贴。鼓励企业开展“以老带新”招工,在企业给予老员工推荐新员工奖补的基础上,对推荐“首次在肇或重新返肇就业劳动者”的,再给予老员工300元/人推荐就业补贴。开通企业招工绿色通道,定期为我市主导、特色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组织专场招聘,并对其自主招聘的“首次在肇或重新返肇就业劳动者”,按500元/人标准给予企业吸纳就业补贴。

  六、深化校企合作定向培养。鼓励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大中专、技工院校开设符合主导、特色产业方向的专业订单班。对入读专业订单班的学生,承诺留在我市主导、特色产业企业就业并签订相关协议的,给予一次性资助3000元。鼓励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大中专、技工院校新开设或新建设符合主导、特色产业方向的相关专业和专业集群,给予院校20-200万元一次性补贴。

  七、实行在肇顶岗(跟岗)实习奖励。鼓励大中专、技工院校组织推介毕业年度学生在我市主导、特色产业企业实习,实习学生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且实习时间达6个月以上的,对符合规定条件的院校按300元/人标准给予奖励。

  八、激励毕业生留肇就业。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大中专、技工院校当年度毕业生留在我市企业就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保6个月的,分别以全市高校、中职技工院校上年度留肇人数占比平均数为基数(存量),对超出基数部分(增量)按2000元/人的标准给予院校奖励。

  九、鼓励企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鼓励支持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技能人才认定评定、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工作,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补贴。支持主导、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开发适用于本产业集群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

  十、营造良好企业用工氛围。加大我市重点企业形象品牌宣传力度,引导企业结合实际适当提升员工薪酬福利、改善工作环境,做好企业员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增强产业工人认同感和归宿感。每年开展最强肇庆工匠、最美务工人员、优秀农民工等表扬活动,给予奖励并授予“人才绿卡”。大力宣传肇庆产业工人的先进事迹,开展“肇就业·我自豪”等活动,营造留肇来肇在肇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主导、特色产业”企业目前是指“4+4”产业(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属加工、建筑材料、家具制造、食品饮料、精细化工),今后企业分类名单由市工信局根据我市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界定。

企业用工保障措施方案 篇六

  莆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莆田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强化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十五条措施的通知》(莆人社规〔2022〕6号,简称《通知》),现对《通知》出台的背景依据、政策期限和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背景依据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力“港产城”联动,助力十二条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从企业端、技改端、机构端、社区端、院校端等多角度发力,进一步解决用工难问题。

  二、政策期限

  自2022年4月26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

  三、主要内容

  主要从以下十五个方面强化企业用工服务保障:

  (一)落实社保降费减轻用工成本。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对企业(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中小微企业招用应届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毕业生的、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的,按单位缴纳部分予以社保补贴。

  (二)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予以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最高提至90%。

  (三)优化企业用工奖补政策。将企业新招用员工的稳定就业时间从满6个月调整为满3个月,补贴对象由规上企业扩大到全市所有企业。对“白名单”鞋服工业企业,予以叠加补贴标准。

  (四)实施“以工引工”奖补政策。鼓励企业通过“以老带新”“以工引工”方式招工,对企业在职员工为企业引进劳动力且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给予以工引工奖补,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再增加补助标准。

  (五)鼓励村(社区)参与劳动力输送。对当年新组织10名及以上本村(社区)劳动力到我市企业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给予村(社区)组织人员一次性奖励。

  (六)鼓励企业“机器换工”填补用工缺口。鼓励企业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填补用工缺口,实现用工平衡,对获得省、市级技改项目补助的给予一次性“机器换工”奖补。

  (七)鼓励企业“走出去”招工。对参加组团出市、出省招工的我市企业提高差旅补贴标准。

  (八)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工。对省内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我市企业引进人才和劳动力且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给予用工服务补贴。对人力资源机构受我市各级政府人社部门委托组团市外招聘的,按组织企业数量给予补助。

  (九)加强跨省劳务协作。依托驻外商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在外劳务协作工作站,对输送20人及以上来莆全域内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就业服务经费补助。每增加1名劳动力来莆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给予用工服务奖补。

  (十)鼓励院校输送毕业生。对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含技工院校)为我市企业输送毕业生且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给予用工服务补贴。对在莆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一次性生活补贴。

  (十一)实施百校莆籍学子“雁归工程”。在全国百所高校聘用在校莆籍大学生,建立校园引才大使队伍,负责为我市企业引进招聘高校毕业生,每月给予工作补助,为我市域内任一企业输送毕业生且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引才服务补贴。

  (十二)扩大企业见习活动规模。将十二条产业链重点企业纳入市级高校毕生就业见习基地名单,对吸纳大中专院校(含技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参加见习的,按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150%给予就业见习补贴。

  (十三)推行 “互联网+招聘会”新模式。对组织企业参会按照组织规模给予承办机构补贴,并依据招聘会成效叠加补助,对企业通过线上招聘会引进劳动力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给予招聘会承办机构一次性用工服务补贴。对举办直播带岗活动的,按每场给予补助,成效补助参照其它线上招聘会标准。

  (十四)突出线下招聘活动成效补助。市内各类型线下招聘会对所有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均免费开放。对承办室内、户外招聘会的按参会企业数量给予承办机构活动补贴。对企业通过现场招聘会进行当场签约引进劳动力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给予招聘会承办机构一次性用工服务补贴。

  (十五)鼓励开展共享用工。鼓励行业协会、社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等搭建用工调剂平台,支持学校、企业间签订用工调剂协议,鼓励阶段性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与生产不饱和、富余员工较多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根据调剂用工情况给予双方企业补助;对委托第三方开展用工调剂的,由第三方申请,给予调剂双方企业和第三方补助。

企业用工保障措施方案(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