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业务调研方案范文 篇一
标题:信贷业务调研方案范文
第一篇内容
一、调研目的
本次信贷业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前信贷业务的发展状况,分析市场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为公司信贷业务的发展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措施。
二、调研方法
1. 文献资料调研:查阅相关信贷业务的市场报告、研究论文、政府文件等,了解信贷业务的发展历程、政策规定以及市场趋势。
2. 实地调研:前往各大银行、金融机构以及信贷公司,与信贷业务从业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产品特点以及市场竞争情况。
3. 网络调研:通过互联网平台,查找相关信贷业务的市场资讯、行业动态以及用户评价,了解市场反馈和需求。
三、调研内容
1. 信贷业务的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通过调研市场数据和行业报告,分析信贷业务的市场规模、增长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公司的信贷业务定位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 信贷产品的特点和竞争优势:了解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信贷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为公司信贷产品的创新和推广提供参考。
3. 用户需求和反馈:通过调研用户的信贷需求和使用体验,了解目标客户群体的特点、偏好和需求痛点,为公司产品的定位和服务的优化提供依据。
4. 风险管理和监管政策:了解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措施和监管政策,为公司的风险控制和合规运营提供参考。
四、调研时间安排
1. 文献资料调研:预计1天时间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
2. 实地调研:预计3天时间进行银行、金融机构和信贷公司的实地访问和交流。
3. 网络调研:预计2天时间进行网络搜索和数据收集。
五、调研结果分析与报告
1. 调研结果分析: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信贷业务的发展情况、市场需求和竞争优势。
2. 调研报告撰写:根据调研结果编写调研报告,包括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用户需求分析和风险控制分析等。
六、调研预期效果
通过本次信贷业务调研,我们将了解当前信贷业务的发展状况,并针对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措施,以提升公司信贷业务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信贷业务调研方案范文 篇二
标题:信贷业务调研方案范文
第二篇内容
一、调研目的
本次信贷业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前信贷业务的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和优势,为公司的信贷产品创新和推广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1. 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用户对信贷业务的需求、使用体验和满意度,分析市场的需求痛点和机会。
2. 竞争对手调研:对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信贷产品特点、创新点以及市场反应情况,从中寻找我们公司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3. 数据分析:通过对市场调研数据和竞争对手数据的分析,找出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变化,为公司的产品定位和创新提供依据。
三、调研内容
1. 用户需求和反馈:通过市场调研问卷和访谈,了解用户对信贷业务的需求和痛点,分析用户对目前市场上信贷产品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2. 竞争对手产品分析:对市场上主要竞争对手的信贷产品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产品特点、创新点以及市场反应情况,从中寻找我们公司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3. 市场趋势和机会分析:通过对市场调研数据和竞争对手数据的分析,找出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变化,为公司的产品定位和创新提供依据。
四、调研时间安排
1. 市场调研:预计2天时间进行市场调研问卷的设计、发放和数据收集。
2. 竞争对手调研:预计3天时间进行竞争对手的产品分析和市场反应情况的调研。
3. 数据分析:预计2天时间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调研结果分析与报告
1. 调研结果分析:对所收集到的用户需求和竞争对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市场的需求痛点和机会点。
2. 调研报告撰写:根据调研结果编写调研报告,包括用户需求分析、竞争对手产品分析和市场趋势分析等。
六、调研预期效果
通过本次信贷业务调研,我们将了解用户对信贷业务的需求和痛点,分析市场的需求趋势和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为公司的信贷产品创新和推广提供参考,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
信贷业务调研方案范文 篇三
提供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农合行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各商业银行相比相对偏低,他们只能论贷款而贷款,给客户提供一些信息服务,与客户有着深厚的感情,做一些保证贷款和抵押贷款业务,中间业务只做些代发工资业务,不懂的做一些配套业务,如外汇业务、票据业务、理财业务等,而且利率定价也做的较死板,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这些新业务往往被商业银行的业务人员提供了平台,因为农合行信贷人员对客户信息灵、底子清,商业银行的业务人员凡是农合行有信贷业务的客户他们都会去做些新产品业务,风险小、回报率高、利润丰厚。那么农合行的信贷业务人员对这块肥肉为什么不去吃呢?主要原因是农合行信贷业务人员的思想观念和业务素质问题。
一、农合行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的成因
1.思想观念陈旧,只会做传统业务。笔者从2022年9月5日至12月20日实际80多个工作日,实地走访了**农合行的9家支行,对46位信贷人员(占该行全都信贷业务人员的)管辖的前十大户、新增量的农村信用社、租赁的、有不良记录等情况的客户进行财务状态分析和到企业现场盔行实地走访调查,抽查的350家企业、383户农户,占46位贷款人员管辖企业客户704家,农户5472户的50%和7%,实地走访企业102家,农户96户,占抽查管辖客户的27%,46位信贷人员共管辖贷款570552万元,其中贴现业务16272万元,占管辖贷款的,银行承况汇票业务133946万元,占管辖贷款的23%,开出保函业务730万元,占管辖贷款的,国际结算量14479万美元,占管辖贷款的,外汇存款万美元,占管辖贷款的,银行卡累计发卡量67518张,卡中存款18706万元,,占管辖贷款的,从上述数据表明,一些外汇业务、票据业务、信用卡等配套业务占比甚少。如我们调查的一家企业,在**合行融资净敞口人民币5966万元,美金400万元,存单质押的贷款450万元执行基准利率,其他均实行执行利率上浮16%,融资额占该企业总融资资金的47%,而一家商业银行贷款1500万元,承兑1500万元,用单位定期存单质押,保证金100%,执行利率上浮,显然农合行在业务操作中配套业务和利率定价上远远不如其他商业银行灵活。**合行2022年5月举办了产品营销方案设计大赛,20篇作品进行了演讲,其中只有是目前现任信贷业务员岗人员的作品,显然日前在岗的信贷业务员的在产品营销上尚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2.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与管辖的信贷客户需求不对称。从抽查的信贷业务员中可分三个层面,一种是信贷员会调查、有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在一在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也灵,但要这些信贷业务人员写调查报告、贷后检查报告、五级分类填写、算算就麻烦了,只有一二张纸好写,有的会写而不愿意写怕麻烦,有的确实不会写,这种表现主要是在农合行的老一批信贷员中。第二种是信贷员会写的,但写的调查报告等资料都是按照企业提供的报表、与企业老板或财务人员交谈而写的,写的调查报告与我们去实际调查起来有出入。提供的报表有虚假的也写进去,资产不实的也写进去,这种表现主要是新的近2年当上信贷员的业务人员,信息不够灵,实地调查资格又嫩,有一种怕业务做不好的思想。第三种信贷员是极个别的,可以说要被淘汰的,不懂企业的行情、也不深入调查、也不与其他信贷员沟通的,也无新增客户、连周转贷款也调查不清楚,虽有经验,但还是靠老经验,得过且过,这种表现主要是存在于老一批信贷业务人员之中。但**农合行极大多数的信贷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
二、提高信贷人员业务素质的对策
1.要引导信贷业务人员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意识。信贷业务人员是农合行业务发展的主力军,培养好一名合格的信贷业务员非3至5年不可,人力资源成本将不可估量,让他们如何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意识,首先要从农合行的支行一把手抓起,引导和培养信贷业务人员,引导一批在地方上有一定影响力,有一定威信的老信贷人员,让他们转变观念,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为管辖的客户做好相应的配套业务服务,增强他们的营销能力;培养一批年青的信贷业务人员,从目前**合行的现状看,信贷业务人员只占了全体员工的,远远不适应业务发展与管理的要求,如我们调查的46位信贷业务人员,要管57亿贷款,而且农户数达5000多户,一名信贷业务员既要做信用等级评定,又要做五级分类,还要办理日常业务,更要去拓展新的客户,如何去管理好老客户呢?有的信贷业务人员连一年走一边老客户的时间都没有,全凭客户上门办理业务了解情况了事,急需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知识学历、有营销潜力的年青员工充足到信贷业务员队伍,培训他们与客户和农民兄弟建立深厚的感情的农合行的传统优势,树立起责任意识,那么农合行的业务阵地不会丢,农合行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2、要加强对信贷业务人员的培训。按照上面信贷业务人员存在的三种表现,对信贷业务人员一年至少全面培训1次以上,并且平时要不断地开展一些以会代训活动,一是对信贷业务所有下发的文件都要给他们认真地学习,使他们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在各个时期的变化,才能使他们在微观上或在具体操作明确那些是支持的对象、那些是控制压缩的范围农村信用社,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做好业务,另外可分不同层次进行培训,一批要培训他们操作性的东西,写调查报告的格式、五级分类的操作程序等内容,那么他调查了解掌握的情况好写进去,比较规范。另一批要培训他们如何会算账,如何去实地调查,如何去与企业老总、财务人员沟通。实实在在写好调查报告等做好信贷工作。培训以后要考试,考试要考实实在在的东面,如现金流量的测算、五级分类四大因素的分析、如何去实地调查,调查些怎么?如何去与客户沟通,培训一些沟通技巧,更重要的还是要培训一些新业务知识,如外汇业务,农合行信贷业务人员从目前情况分析,能做外汇业务的信贷人员寥寥无几,迫切需要培训与培养。对考不及格,请他们离开信贷业务岗位,现在农合行的信贷业务员好象是终身制,一到了这个岗位,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不管能力强的弱的一干就是到到岗年龄,要实行推出与升迁制,对做的好的信贷业务人员,要给予一定的权限实行授权,对得过且过的信贷业务人员,实行推出机制,让有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营销潜力的年青员工来锻炼培训,把信贷业务人员这只队伍培训好,我们农合行才有希望,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信贷业务调研方案范文 篇四
1、贷款总量情况
粤东地区是非重点区域,五市分行对公信贷余额在全省占比一直较小,信贷资产质量较低。今年以来,五市分行根据我行股改要求和“控制信贷规模,防范信贷风险”的经营策略,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对哪些规模较小、效益低下、发展前景差、信用等级低、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实施信贷退出政策。至6月底,五市分行对公信贷余额为795069万元,比年初减少175077万元(剔除剥离对公客户不良贷款166116万元因素则减少8961万元),余额在全省的占比由年初的降至,为全省分行的信贷区域结构调整作出努力。
图表1、五市分行对公贷款全省占比情况表
单位:万元
20xx年底余额全省占比20xx年6月底余额全省占比余额变化占比变化
五市分行
全省分行-8740400
2、贷款质量情况
五市分行在加大信贷结构调整的同时注重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把加强信贷管理、降低不良贷款额和不良率作为信贷工作的首要任务。但由于几个贷款大户在上半年的经营状况出现较严重下滑,偿债能力有所下降,经办行将其贷款在6月底的信贷清分中列为次级类,如汕头经济特区房地产开发总公司5000万元贷款和南澳县风能开发总公司860万元贷款等,因此五市分行整体不良贷款压缩不多,信贷资产的提高不明显。6月底,五市分行对公客户不良贷款余额67194万元(按五级分类口径,下同),比年初减少162472万元,不良率为,比年初下降个百分点。剔除剥离因素,五市分行不良贷款额则比年初增加3644万元。
图表2、五市分行对公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表
单位:万元
贷款余额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合计不良率
03年底
04年6月底
变化情况
二、贷款结构调整情况
1、区域结构分析。从区域分布变化情况看,粤东地区对公信贷资产逐步向总行确定的重点城市行汕头市分行和省分行确定的次重点城市行梅州市分行转移,这两分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也较好,不良率较低。据统计,6月底汕头市分行和梅州市分行的对公贷款余额分别为298834万元和269430万元,分别占粤东五市分行的38和34,其中,梅州市分行的占比比年初提高2个百分点,而不良贷款率较高的潮州市分行和汕尾市分行的占比均比年初下降1个百分点,逐步实现信贷资源向管理水平较高、信贷资产质量较好的重点发展地区倾斜的区域调整目标。
图表3、粤东五市分行对公客户贷款情况表
20xx年6月底单位:万元
贷款余额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合计不良率
汕头分行
梅州分行
揭阳分行
潮州分行
汕尾分行
五市合计
注:汕头分行为总行确定的重点城市行。
图表4、粤东五市分行对公客户贷款占比变化图
20xx年底占比20xx年6月底占比
2、行业结构分析。在信贷营销的行业选择方面,五市分行注重总行确定的重点行业特别是电力和交通运输业中的优质客户和重点项目的大力营销,并根据当地经济环境的特点和特*产业积极调整优化信贷资产的行业机构,有效地规避行业风险。例如,汕头市的电力、运输服务业,梅州市的水泥、交通运输业,揭阳市的轻工、金属制品业,潮州市的水利、纺织服装业等。据统计,至今年6月底,五市分行的重点行业的信贷余额达456261万元,比年初增加19194万元,余额占比达%,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主要是电力和交通运输业新增投入较多。而房地产开发经营及服务业、建筑业的贷款下降幅度较大,两行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共计减少87653万元,余额占比较年初下降个百分点,其次是批发零售及商务服务业,贷款余额减少48938万元,余额占比下降个百分点。
图表5、五市分行对公贷款的行业结构分析表
单位:万元
行业名称03年底贷款情况04年6月底贷款情况变化情况
贷款余额余额占比贷款余额余额占比余额变动占比变动
电力(含发电、供电)
交通运输业
仓储、装卸搬运等运输服务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教育、卫生
重点行业小计
房地产开发经营及服务业
建筑业’
非金属矿采洗、制品业
金属矿采洗、冶炼压延
机械设备制造业
通讯、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
金属制品业
工艺品制造业
塑料橡胶制品业
纺织服装鞋帽皮毛羽绒制品
食品饮料*草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
医*制造业
农林牧副渔业及其加工服务业
餐饮*住宿业
旅游业
批发零售及商务服务业
信息技术服务业
其他服务业
公共设施管理业
广电音像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
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
其他行业
合计970146100y5069100-175077
注:省分行确定的重点行业为电力、交通(包括公路、铁路、民航、港口)、石油石化、电信、城建、汽车、文教卫生。
3、产品结构分析。今年以来,根据省分行“重点产品”的信贷营销策略,五市分行积极调整信贷产品结构,大力营销重点项目的基本建设贷款和资金实力较强、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良好的工商企业银行承兑汇票及贴现等中、低风险的信贷品种,并加大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房地产业流动资金贷款等风险程度较高的流动资金贷款的回收力度,优化信贷产品结构,取得显著效果。据统计,今年6月底,五市分行固定资产贷款余额399554万元,余额占比较年初提高个百分点,首次超过流动资金贷款。其中:基本建设贷款余额占比达%,比年初提高个百分点;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为17389万元,比年初减少7309万元,仅占固定资产贷款的。而工业流动资金贷款、商业流动资金贷款和房地产业流动资金贷款三种流动资金贷款余额比年初共计减少114763万元,余额占比较年初共计下降个百分点。
图表6、五市分行对公信贷产品变化分析表
单位:万元
产品核算项目名称20xx年6月底贷款余额余额占比20xx年底贷款余额余额占比余额变化占比变化
基本建设贷款
技术改造贷款
住房开发贷款$
国家投资债权贷款`
科技开发贷款
固定资产贷款小计
工业流动资金贷款
其他流动资金贷款
商业流动资金贷款
公共企业流动资金贷款
房地产业流动资金贷款
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
农业流动资金贷款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
服务业流动资金贷款
其他贷款
流动资金贷款小计
单位消费贷款
单位购房贷款
打包贷款
信贷业务调研方案范文 篇五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新形势下农信社支持三农的首选贷款方式,也是打造诚信农信、平安农信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农信社通过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扩大了大款投放面,密切了农信社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信用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体上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势头发展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对小额信用贷款认识不到位。一是有一些基层信用社习惯于几十年的抵押担保贷款,对发放这些类型的贷款的心应手。而一旦让其发放信用贷款总感觉不放心,一旦贷款沉淀没有“撇绳”,因而对评定信用户及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不积极、不主动。二是个别信贷工作人员嫌评定信用户太麻烦,步骤太繁琐,对此项工作不热心。三是认为信用贷款大部分是小额,与其“广种薄收”,倒不如看准几个大户集中投放来得痛快。四是少数乡镇政府及村两委份内的工作很多,让他们介入信用户的评定工作认为是额外负担,还有的村干部不愿意在有关栏目内签,怕将来承担经济责任。五是少数信用社主任不能正确处理信用工程的创建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认为储蓄存款、盘活收贷是硬任务,信用户评定是软任务,对信用户的基础性工作做得不到位。
2、信用户对信用证认识模糊。评定信用户是一项十分严肃认真的事情,一旦农户拿到了信用证,就意味着他的信用程度得到了信用社的认可,他就可以凭信用证直接到信用社像取款那样十分方便地获得贷款。但有些信用户对得来不易的信用证并不十分珍惜,有的随便出借,有的随便把信用证扔到桌上,有的还把信用证和其他无关紧要的证件放在一起,有的还形成丢失。凡此种种,都说明信用户对小额信用贷款的内在含义认识不清。
3、信用社在具体操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少数信贷管理人员对持证农户取得贷款心存顾虑,总爱对贷款的用途、偿债能力再三追问,唯恐债务悬空,挫伤了一部分信用户的贷款积极性。二是少数信用社因受资金承受能力的限制,就人为地附加一些贷款条件予以限制。三是极个别信贷人员对信用贷款不能实行利率优惠。四是有的信用社对小额信用贷款和其他贷款一样,手续比较复杂。
二、工作建议
(一)大力宣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重大意义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密切信用社和广大农民群众关系的粘合剂,是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重要措施,是农信社实现农社双赢的主要途径,是新形势下农信社信贷管理方面的重大改革。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不仅能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贷款热情,引导贷款需求,扩大农信社市场占有份额,而且对于转变信用社经营理念,扩展信用社经营空间,使之立于不败之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农信社要对村两委、村民小组、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小额信用贷款的重大意义,使村干部支持信用户的评定工作,满腔热情地投身到信用工程的创建活动中去;另一方面,县联社、信用社领导要对广大信贷人员讲清小额信用贷款对信用社自身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使信贷人员克服麻烦、厌烦情绪,把小额信用贷款当作信贷工作的第一要务,当作自己联系农民群众的工作切入点和落脚点,自觉地、主动地、热情地发放小额信用贷款。
(二)紧紧依靠当地党政部门,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
信用社是地方金融组织,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参与和支持。信用社应积极地、主动地将信用评定工作向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进行汇报,引起他们的重视与支持。在具体工作中,还要充分发挥村干部的积极能动作用,让他们全程参与、全程跟踪。由村干部、村民代表、社员代表、信用社工作人员组成的农村信用评定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对申请要求成为信用户的农户,要从其信用程度、威望高低、家产状况、全年收入、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信用户的名额。在这方面,要坚持标准,坚持原则,宁缺勿滥,宁精勿粗,不能搞“大呼隆”,不能硬性分派评定指标。
(三)建立一套科学的信用等级监测体系
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它绝不是权宜之计,也决不是应景之作,此项工作耗时费力,同时细致缜密,因此有“系统工程”之说。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得之不易的各种数据要倍加珍惜。对这些数据最有效的保存办法就是用微机科学分类,建立数据库,将全套评定资料纳入数据库管理。县联社一级法人核算的,县联社设一个数据库即可;县乡两级法人核算的,县联社可设总库、各独立核算的信用社设立分库。数据库建立之后,要对信用评定指标实行动态管理、适时管理、定期检测。检测可分为现场监测和非现场检测。现场检测要求信贷工作人员亲临一线,入户上门进行调查分析,并将变动的数据及时纳入微机进行更正。非现场检测要根据各基层社的统计数据利用数学公式进行模拟计算,从中找出变化的东西,发现规律性的东西,预测信用户的信用程度发展变化趋势,指导全县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四)全面落实小额信用贷款各项优惠政策
一是在贷款条件上,要分清情况,区别对待。对那些诚实守信的农户,对因遭遇天灾人祸、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因素不能及时归还本息或无力归还本息的,经调查核实可予以适当展期,并敢于据实再发放少部分新的贷款,以帮助他们恢复元气,重整家园,养本生息。二是根据风险的大小和农户长期形成的信用状况,在人民银行准许的浮动幅度内,适当降低小额信用贷款利率,体现小额信用贷款的优惠政策。三是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循环性的特点和信用贷款的具体用途,适当延长贷款期限,使贷款的期限和和农业生产周期相衔接,充分发挥贷款和农业诸生产要素的掺合作用、推动作用。四是对那些确实有还款实力且信用程度特别高的少数信用户,可破例提高授信额度,体现信用社的差别政策。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制约,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始终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农村信用社扭亏增盈的最大障碍。如何有效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
一、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几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形态深刻变迁直接或间接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的反映。对于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应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分析,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探索化解的思路和对策。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信贷管理人员预防贷款风险。
一般而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借款人的原因;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失误;其它原因等三大类。
(一)、作为贷款人的农村信用社自身贷款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贷款风险识别和筛选机制不健全。主要有:对新的、资本不充足的、而且尚未开发的业务融资、贷款不是基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或贷款抵押品,而是基于对借款人成功完成某项业务的预测。或者在借款人的资信程度及偿还能力产生质疑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过分倚重第二还款来源(如抵押物);贷款用于投机性的证券或商品买卖;贷款的抵押折扣率过高,或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很低;异地贷款、多头贷款过多,缺乏有效的监控;贷款已存在潜在风险时,没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贷款已明显出现问题,却疏于催收或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清收,把希望寄托于借款人“奇迹的发生”或不再过问,使贷款造成损失等。
2、贷款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有:在贷前信用分析阶段,获得的贷款信息不完全,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不高。部分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信用评估、财务分析知识和经验,发放贷款时又没有充分听取必要的劝告而发放调查不充分、信贷资料有缺陷、抵押物变现力差、不足值的贷款;在贷款的审批阶段,未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条件;贷款集中程度过高,过分集中于某一借款人,某一行业、某一种类贷款,致使贷款风险相对集中,贷款金额超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无力偿还。使借款人产生“债多不愁”,或者干脆对信用社声称“反正欠这么多贷款,不增加贷款则其他贷款更加无法归还”,以一种无所谓的无赖态度毒化借贷双方关系,使信用社处于被动尴尬局面;贷款发放后信贷管理人员对日常监督管理不力,存在“重放轻收轻管理”的现象;部分信用社由于人手较少,根本没有按照信贷操作规程执行等等。
3、信贷人员素质的制约。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信贷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贷款的质量,尤其是在管理体制不健全、贷款运作不规范、约束不力的情况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数量有限,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在风险的预测方面,有的信贷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凭主观经验的成分较重,用经验代替制度。对于即将产生风险的贷款,不能拿出一套完整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办法来,只是将希望寄托于借款人能扭转局面或轻信借款人的还款承诺,白白浪费和错过了清收不良贷款的有利时机。加之由于管理体制原因以及改革步伐相对滞后,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工作主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自然加大贷款风险。
4、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利益与风险并存,一些农村信用社盲目地追求高效益,一味地支持风险企业和风险项目,这种贷款配置本身就孕育着高风险。
(二)、借款人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借款人欺诈。借款人欺诈可分为普通欺诈和严重欺诈。所谓普通欺诈行为,指借款人主要通过向信用社提供部分虚假信息以改善本企业的资信状况,获得用于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这种欺诈的特征有: 1)借款人向信用社提供的信息部分虚假; 2)提供虚假信息的主要用意在于提高其资信状况,期望获得信用社的充分信任; 3)获得的贷款主要用于真实的生产环节。如果经营按计划进行,借款人也不愿意拖欠贷款而在信用社留下不良记录,即使出现其他情况时,借款人虽然无力归还贷款,但通常愿意与信用社合作。严重欺诈是指借款人通过一切手段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并贷款主要用于借款人从事的主营业务以外的行业或挪用贷款而获取个人利益。这种欺诈的主要特征有: 1)为了获得贷款,借款人不惜一切手段(包括违法手段); 2)借款人对其从事的行业并不真正关心,甚至借款人根本没有正当主业,或者从事的行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方便地获取贷款; 3)借款人获取贷款并不用于主要业务,而是以转移、投资、奢侈消费等方式,鲸吞贷款。这类欺诈行为主要以骗取信用社贷款为最终目的,且通常利用、拉拢或腐蚀信贷人员,因这种恶意欺诈希望而造成的不良贷款风险极大,收回的可能性很小。
2、借款人通过企业改制,将信用社的贷款“一改了之”。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间的兼并、收购以及企业改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的企业通过上述行为盘活了资产、扭亏为盈,重新获得生机。与此同时,部分经营正常的企业,也借兼并、破产、重组、改制之机“逃债”、“废债”、“悬空”信用社债权。大量的信贷资产在企业改制中打了水飘,成了企业改制的牺牲品。
3、借款人遭受不可抗拒因素影响,致使贷款形成不良贷款。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的出现,山洪的暴发,飓风的骤起,久旱无雨、农作物遭病虫害侵袭等。由于我国农业的基础较薄弱,农业耕作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低,大多数地方存在靠天吃饭这种情形,这增加了涉农贷款收回的不确定性和贷款的风险性。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作物减产,农业欠收,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影响贷款的归还。
(三)、其它方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因素。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的频率高、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压力相当大,在宏观紧缩、经济调整时期,往往形成大量贷款沉淀。
2、行政干预因素。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农村信用社发放大量指使性贷款、救济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特别是1999年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政府为保社会稳定,将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借款划转给农村信用社,其中有90%以上的借款难以收回,形成不良贷款。据了解,各地政府及部门在农村信用社都不同程度存在借贷业务,部分政府借款虽已逾期多年,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始终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农村信用社扭亏增盈的最大障碍。如何有效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是相当松散的,基层信用社都是独立法人,拥有独立经营权,上级信用联社很难进行有效管理。单个信用社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有些信用社对单户企业的贷款比重很高,处于高风险状态。因此,深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强信用联社的权力,要在人事、财务、决策、监督等各个环节实现对基层信用社的规范管理;在业务上要充分发挥农信社贴近农民、熟悉农业、扎根农村的优势,大力拓展小额农户贷款市场,积极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规范贷款程序。只有在制度上建立起有效的制衡机制,才能减少决策失误,杜绝暗箱操作,从而将新增贷款的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各级农信联社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科学分析属地经济状况的前提下,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与政府联动,并强化呆账核销机制、司法催收机制、贷款重组机制、抵债物资综合经营机制等,对不良贷款进行集中处理,形成有效的化解机制。
二、不良贷款的解决办法:
当前,农信系统亟须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实现风险化解机制的再造:
(一)、在政策层面上,要与各级政府联动,确立“共担风险,共同发展”的理念。
农信社的不良贷款涉及地方经济的方方面面,千头万绪,因此要顺利推进不良贷款的化解,离不开各级政府,尤其是区县、乡镇政府的参与和配合。各级政府的支持,既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有利于在地方政府、地方经济和农村信用社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因此,各级政府应首先本着实事求是地解决历史问题的态度,规范自身行为,防止逃废债务。对于因政府行政指令、经济政策形成的不良贷款,政府应该直接承担起还款责任,或者通过地方财政,或者采取其它有效的政策切实加以落实。对于企业改制后原在镇村管理部门的债务、区县物资局、供销社及其下属企业的不良贷款,尤其是其中金额巨大的不良贷款,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通盘考虑,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办法逐步加以解决。对于企业逃废债务的行为,政府应当通过行政力量坚决予以制止。同时,各级政府应该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要再用行政手段来干预农信社的正常经营活动和信贷资金投向。
其次,各级政府应充分调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来支持和保护农信社的债权。比如,由于农信社风险资产对应的单位大多是乡镇、村两级农村经济组织,这些企业关的关、破的破,土地是他们手里唯一的资源。乡镇政府应支持企业以其所有的已经开发利用的集体土地使用权或对应投资收益来抵偿债务;同时,政府也可以作为保证人,划定某一范围的土地,约定在该土地开发时,将土地开发收益权的全部或部分直接用于清偿债务。
第三,各级政府应通过税收政策,增加农信社的收入。比如,减免农信社的营业税或根据贷款分类选择性地减免营业税;所得税以县(市)联社为单位统一核算缴纳,并在一定时间内全部或部分减免;信用社当年实现的利润可在税前直接抵补挂账亏损。
第四,各级政府应建立适当的担保机制,以抗衡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区县为单位,由政府牵头设立农户贷款担保基金。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使农户的生产经营遭受破坏,无法偿还债务时,由担保基金承担贷款的全部或部分本金,由农信社负责剩余本金和全部利息的核销。
(二)、在操作层面上,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化解不良贷款的力度。
首先,要强化信贷管理,既要注重化解过去的风险,更要防止现在和未来的失误。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权限远远高于商业银行的基层分支机构,而内控水平却相对落后,这就形成了权力与控制的不对称。因此,农信社必须加强贷款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对基层信用分社实行授权授信制度,一定金额以上的贷款必须经上级信用联社审查;建立与完善包括贷审会制度在内的一整套贷款调查、审查和批准的工作程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贷款公示制度。
其次,要加强会计、稽核工作,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要从根本上防范金融风险,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体系,这包括三个环节:一是事前规范,即针对具体业务设计、制定合理的操作流程与会计制度;二是事中控制,即以会计核算系统为依托,对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和重要事项进行实时监控;三是事后检查,即通过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业务的真实性、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以及风险控制点进行检查、监督。
第三,要落实清收不良贷款责任制。农信事业要发展,关键在人;化解不良资产,第一位的因素也是人。农信系统的各级经营管理者要教育员工正确面对困难,既不要埋怨,也不要畏惧,同时采用一些制度性的运作,激励员工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攻克难关。比如,有些地方的农信社实施“3+1”工程,即将每一笔不良贷款“确立一个项目,落实一位清收责任人,制定一套清收方案,再加一名分管领导”,限时完成并结合清收结果进行考核奖惩。这种工作模式将责任、权利和利益统一到清收责任人,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不良资产要我清收”到“我要清收不良资产”的转变。
第四,要善于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也是一个分工细化且日益专业化的社会,单枪匹马是很难取胜的,农信社必须学会依靠社会中介力量来解决自己的困难。比如,有些地方的农信社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实施“风险代理制”,利用律师的专业化服务,加快锁定风险和清收不良贷款的速度,化解了一些原本回收无望的风险资产,取得了很大收获。需要强调的是,实施风险代理,必须建立严格的立项、审查、运作程序,特别注意防止发生道德风险。
(三)、从长远考虑,农村信用社必须有条件地进行“拨备”,根据资产风险程度提取不同比例的风险准备金。在核销层面上,要有条件地允许农村信用社实行“拨备”制度目前,农信社执行的是按照贷款全额的相对比例提取呆账准备金的政策,呆账准备率根据各地农信社的实际经营状况有所差异,大致在1—2%之间。而实际上,无论从不良贷款的绝对数还是从其构成来看,现行的准备率根本不足以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比如,经营状况相对良好的农信社,在保证微利的前提下,可以对呆账贷款提取100%的准备金,对呆滞贷款提取50%的准备金,对逾期贷款提取20%的准备金,对正常贷款提取1%的准备金。这样,可以使农村信用社依靠自身的经营活动和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逐步到位,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减轻历史包袱,轻装上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济情况、主要从事的经营活动等内容记录在内。
其次,农村信用社成立农户信用评定小组,对农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小组成员以信用社人员和农户代表为主,同时吸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参加。评定小组根据农户个人品质、还款记录、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内容、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对其信用程度进行评定,一般分优秀、较好、一般三个档次。
信贷业务调研方案范文 篇六
一、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通报的xxxx年前x季度中小企业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运行情况表明,x-x月份,在实现工业增加值方面,我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创造产值xxxxx亿元,同比增长xx%;小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xxxxx亿元,同比增长xx%。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相比,在增速上分别高出了x个百分点和xx个百分点。此外,在进出口方面私营企业也增势强劲。前x季度,个体私营经济进出口总额xxxx亿美元,增幅达到xx%,高于全国商品进出口增幅xx个百分点。
截止xxxx年x月底,全国注册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近xxxx万户,从业人员超过x亿人。从大概念来看,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提供的就业机会占到全国就业总量的xx%以上,gdp总量占到全国gdp总量xx%以上,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发展对总体国民经济的贡献已占据重要地位。
二、中小企业风险分析
从上述情况分析,作为银行发展转变与中小企业经营合作思想,加快合作步伐显得迫在眉睫。那么,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点主要存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管理风险。中小企业很大一部分是家族企业,因此家长制作风在企业管理中盛行,缺乏现代管理制度,并且企业主素质往往不高,造成了企业运行中决策不科学,管理不**,带有很大的随意性,造成了先天性的管理缺陷,难以保证企业正确的发展策略。
二是经营风险。中小企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行业和服务业等竞争性领域,技术装备水平低,技术改造能力差,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赊销现象严重。并且由于企业规模小,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所以企业的存活期比较短。
三是信息风险。中小企业运行很不规范,银行很难掌握企业运行的各种真实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不少企业未能依法建帐,财务报表不实,各种交易大多通过现金结算,给银行的资金控制带来相当的难度。
四是信用风险。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生长在一个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律约束不力的环境中,相应地产生了信用观念淡薄、重贷轻还,有的甚至恶意逃债、赖债、废债,损坏了整个民营中小企业的形象。再加上法律诉讼案件执行难,降低了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任。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一般都没有足值的抵押品,所以给贷款风险控制带来相当大的困难,这样在银行稳健经营,审慎放贷,严控风险的政策下,就形成了所谓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局面。
三、与中小企业建立银企新型合作关系的途径
从中小企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已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那么如何更好地识别中小企业,解决我行与中小企业全面持续合作问题,以及能够有效控制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对我省中小企业所属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即由政府鼓励、宣传或者由企业经过多年来奋斗形成的优势行业,我行在这种客观存在下“择优录取”。
二是对企业的选择。即在比较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下去挑选企业。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成长型,第二类是稳定型。第三类是做大做强型。对于成长型企业,企业对自己的目标和情况往往比较清楚,而对于稳定型到做大做强的企业,企业往往就不一定太清楚,就不一定是在实实在在地去做这个企业,去搞真正的经营。无论是哪一个类型的企业,作为我们银行一定要从企业的所有制、管理、综合收益等方面做到信息收集与认真识别,最大程度地降低贷款风险。
三是要与中小企业建立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型银企关系,实现银企共同发展:第一,要更新理念,共同构建市场型、合作型的银企关系。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生力军,这就要求我行与之合作的理念要迅速地转变,由企业对银行单向的、被动的依赖关系,向平等、合作、互相选择的互利关系转变,从而谋求彼此共同的发展。第二,要不断地创新,这是构建新型合作关系的关键。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金融创新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银行要不断地提升金融服务的层次和水平,提供企业需要的、有效益的、安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银企共同发展。第三,要银企互利双赢,这是构建新型银企关系的根本。银行与企业作为相互独立的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是双方必然的选择,因此,要形成双方长远、良性、稳定的合作关系,互利、双赢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