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奇偶性》说课稿(优秀3篇)

时间:2013-09-01 01:42: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篇一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

1. 理解奇偶数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 掌握判断奇偶数的方法;

3. 运用奇偶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奇偶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 运用奇偶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奇偶数的概念;

2. 运用奇偶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数字,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的奇偶性,并让学生尝试判断这些数字的奇偶性。

2. 概念讲解

介绍奇偶数的概念,奇数是指不能被2整除的数,偶数是指能被2整除的数。通过一些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奇偶数的概念。

3. 判断方法

讲解判断奇偶数的方法,即通过数字的个位数来判断。个位数为0、2、4、6、8的数是偶数,个位数为1、3、5、7、9的数是奇数。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判断奇偶数的方法。

4. 实际问题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奇偶数的知识来解决。例如,某班有28名男生和32名女生,学生总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5. 拓展练习

布置一些拓展练习,巩固学生对奇偶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对奇偶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了判断奇偶数的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奇偶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同时,通过拓展练习的布置,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篇二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

1. 理解奇偶数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 掌握判断奇偶数的方法;

3. 运用奇偶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奇偶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 运用奇偶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奇偶数的概念;

2. 运用奇偶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数字,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的奇偶性,并让学生尝试判断这些数字的奇偶性。

2. 概念讲解

介绍奇偶数的概念,奇数是指不能被2整除的数,偶数是指能被2整除的数。通过一些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奇偶数的概念。

3. 判断方法

讲解判断奇偶数的方法,即通过数字的个位数来判断。个位数为0、2、4、6、8的数是偶数,个位数为1、3、5、7、9的数是奇数。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判断奇偶数的方法。

4. 实际问题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奇偶数的知识来解决。例如,某班有28名男生和32名女生,学生总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5. 拓展练习

布置一些拓展练习,巩固学生对奇偶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对奇偶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了判断奇偶数的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奇偶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同时,通过拓展练习的布置,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篇三

《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尊敬各位领导、在座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中的最后一节课《数的奇偶性》。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

  《数的奇偶性》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的认识及四则运算、奇数和偶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一:通过主题情境,让学生发现小船“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画图、列表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活动二:探究加法中奇偶的变化规律。通过两个活动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数的奇偶规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学有生命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的乐趣。

  2、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交流等能力。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时,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绝大部分学生愿意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但在学习中,教师必要的引导与帮助也是他们不可缺少的外力因素。

  二、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根据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这个目标我将在第二个环节落实。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

  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这个目标将落实到第三个环节。

  三、教材处理

  教学重点: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和发现奇偶性变化规律的策略。

  教具学具的准备:

  1、故事引入(小船摆渡)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2、创设操作情景,(翻硬币、翻纸杯、抽奖等)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

  四、教学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这个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自主的参与探究和交流,具体设计如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教材中“划船”这个教学情境对于班级的学生来说,离他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因此,我通过《兔子与狐狸》这个童话故事,将教材中小船摆渡的情境有机地融入到故事中:小兔子是怎样回答的,是否会被狐狸吃掉,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

  二、探索划船中的奇偶性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猜猜看小免子回答的是南岸还是北岸,再动手来验证自己的猜测,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使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到可以应用数的奇偶性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升华——在学生汇报时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去发现规律。在这部分的练习中,出示书上的试一试让学生填一填,再自已动手验证,从而使学生发现翻动奇数次与开始状态相反,偶数次与开始状态相同的变化规律。学生在完成试一试后教材安排让学生利用硬币提一个类似的问题,我将这个练习改成了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提出类似的问题,扩大了学生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在有趣的互动活动中反馈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有奖游戏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长方形与圆中分别任意选两个数相加,得数是几就可以得到礼品单中对应的奖品,一下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想得奖,可是在游戏中又怎么也中不了奖,这样的抽奖游戏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为什么中不了奖,这个问题就会很自然的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此时及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研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研究讨论验证,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同时体会猜想、验证、归纳的学习方法,学生则在不断猜测验证中实现了真正有效的学习,发现了为什么抽不到奖的原因。总结出加法中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的变化规律。要使每个参加抽奖的人都得到奖怎样修改规则呢?学生在改变游戏规则的过程中,继续探索了加法中奇偶的变化规律。最后让学生判断一组算式得数的奇偶性使学生感受到了“规律”的应用价值。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同时再次体会学习的方法。(在这里简单谈一下这样设计作用,一句话或者两句话都可以。)

《数的奇偶性》说课稿(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