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说课稿【实用6篇】

时间:2013-01-08 03:18: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篇一

标题:认识细胞——生物世界的基本单位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七年级的生物课程内容——细胞的基本知识。

一、引入

细胞是生物世界的基本单位,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建筑物中的砖块。没有细胞,就没有生物的存在。所以,学习细胞对于理解生物学的其他知识非常重要。

二、细胞的组成

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层,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部的液体,其中包含各种细胞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储存了遗传信息。

三、细胞的种类

根据是否有细胞核,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比如细菌;真核细胞则有细胞核,包括动植物的细胞。

四、细胞的功能

细胞有各种各样的功能,比如合成物质、运输物质、分解物质等等。各种细胞器在细胞内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比如线粒体是能量的合成中心,负责细胞的呼吸作用。

五、细胞的生长与分裂

细胞通过生长和分裂来增加数量。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会不断合成新的物质,使自己变大。而细胞分裂则是细胞繁殖的过程,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这样就增加了细胞的数量。

六、细胞的重要性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它们组成了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同时,细胞也是生命的起源,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所以,学习细胞对于理解生物学的其他知识非常重要。

七、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细胞的组成、种类、功能以及生长与分裂等基本知识。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细胞的知识,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谢谢大家!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篇二

标题:生物多样性——探索生命的奥秘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七年级的生物课程内容——生物多样性。

一、引入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的宝藏,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了解生物多样性对于我们保护生物、保护地球环境非常重要。

二、生物的分类

生物可以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目前,生物被分为五个大类: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细菌界。每个界下面还有更详细的分类,比如动物界下面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等。

三、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不同物种的数量;遗传多样性指的是物种内部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生态多样性指的是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多样性。

四、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地球生态平衡的维持非常重要。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互之间相互依存。如果某个物种消失了,将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此外,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比如药物、食品等等。

五、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目前,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比如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过度捕捞等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一份力量,比如减少使用塑料、节约用水等等。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关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同呵护我们美丽的地球。

谢谢大家!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的特征》这节课是本套教材的开篇内容,它交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从而为本学科指出了研究的对象。本节内容的呈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的弊端,从而召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3、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4、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讨论的组织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

  三、说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探究法。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说学习方法

  学生以小主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目前我校还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基于这种实际条件,我一实物为教具,准备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实物,及一些图片。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实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虫,水瓶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小组竞赛、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开始上课,先进行一个小组竞赛,教师把师生课前准备的实物放在一起,要求各小组把它们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类写在纸条上,看哪组正确率最高,然后排列名次。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抓住了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增长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2、充分质疑、分析讨论、畅所欲言

  从上面的竞赛内容,順理成章地提出本节课要讨论的重点问题(1)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全班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真正体现新课标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通过这一过程,教师收集学生的正确观点,纠正学生错误观点,使生物的共有特征在学生头脑中渐渐清晰,以利于接下来的教学的顺利进行。

  3、举例和讨论、突破重难点

  通过以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而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1)小组讨论:人为什么要吃饭?动物都要吃东西吗?植物也“吃饭”吗?它们吃什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一出,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亮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还争得面红耳赤。这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知识,最后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下各小组达成共识,得出结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小组讨论:人为什么要大小便?动物都要排出体内的废物吗?动物还有哪些排出废物的途径?植物是怎样排出废物的?这说明生物都有什么现象?

  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得出:生物都要排除体内的废物。

  (3)小游戏、小讨论:拿东西在小组成员眼前晃一下,他会怎样?或拿东西想打他的头,他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植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吗?怎样证明你的说法?

  对这些现象的原因,学生能解释的很少,而且解释的也不够到位,特别象植物对刺激有明显反映的例子少。这时教师做适当的解释得出结论即可。更多的疑问作为质疑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最后总结出: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4)小竞赛:

  举例说出生物繁殖的方式,看哪组举的多。谁能说出生物体是有什么组成的?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吗?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回答这些问题,比谁的知识丰富,谁为小组作出的贡献大。由此启迪学生,平时要多用功学习,将来才有胜过别人的希望。“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舞”,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由学生总结出: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学生并不清楚,由此设疑,为以后的学习设下伏笔。

  (5)学生讨论:

  小猫掉到水里,长时间出不来会淹死,死亡原因是什么?植物也要进行呼吸吗?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把所知道的告诉给其他同学。通过表达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得出: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因学生知识有限,只要求知道什么是呼吸,而不能对呼吸进行深入地探究。

  4、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通过以上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出生物的特征,教师板书。

  同时提示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如果你对课本中提出的生物的特征有什么不同意见而需要补充和建议的话,课后可以进一步观察生物,查阅相关资料。

  5、课堂练习

  小组间举出不同的例子,相互提问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教师做裁判。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篇四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开花和结果》。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与反思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设计理念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遵循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事情开始,强调生物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社会的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生物不仅使学生了解生物的奥秘,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节。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依次讲述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章内容要突出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还要突出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节课知识点清晰,内容看似简单,但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自学能力。

  (2)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2)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3、教学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4、教学难点: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亲自解开其中的奥秘,若引导学生对此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果?开花和结果到底有什么关系?”学生即会被此问题所吸引,而迫切想揭开谜底。把握学生这一心理,我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四、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以上特点,以及教材的结构,我将教学方法定为如下:

  1、在第一部分花的结构中,我大胆地使用了探究性试验,我认为生物教学中,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进而达到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达到对花的结构这一知识点的掌握、

  2、在第二部分传粉和受精中,传粉的过程比较直观,我主要采用谈话法,讲授法,同时打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进而理解传粉。而受精这一过程比较抽象,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变抽象为具体,进而易化难点。

  3、在第三部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中,学生对花和果实种子都比较熟悉,我主要让学生对比花和果实种子的图片,进而明白花的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五、说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则主要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上的探究活动,共同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

  1、花的结构

  教师首先打出《十大名花》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问题“为什么开花后一定会结构呢?花和果实到底有什么关系?”那就从花的结构开始研究吧,从而引入“花的结构”这一部分的学习。

  然后,学生以4个人为单位,对照课本上的图片,对百合花进行解剖,观察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本活动使学生在合作的探究的基础上认识花的结构。再用多媒体展示花的各部分结构,以补充实验的不足,加强知识内容的直观性,达成第一个知识目标——概述花的结构。并讨论两个问题:

  (1)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

  (2)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通过进一步探究:假设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这朵花还能发育成果实吗?再通过一个想一想:“这些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什么关系?”过渡到下一个内容《传粉和受精》的学习。

  2、传粉和受精

  用教授法引出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就是传粉。指导学生阅读书本中材料来了解虫媒花和风媒花的区别,用课件对比虫媒花和风媒花的区别,再用幻灯片播放出图片让学生正确判断出虫媒花和风媒花,然后创设情境:“如果遇到阴雨天,虫和风的作用就不大了,会出现缺粒现象,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出人工辅助授粉。课本中将人工辅助授粉安排在第三部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中讲授,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我将其安排在传粉这一部分来讲解。

  受精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首先利用放大的子房纵剖图复习前面刚学到的雌蕊的结构,让学生对受精的过程有一个结构上的认识基础。然后再让学生观看受精的过程,首先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它能够让学生对受精的过程有个理性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在以上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受精的过程,最后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描述受精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在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这一部分,学生对花和果实种子都很熟悉,他们可能不能明白展开的花是怎么样跟果实和种子扯上关系的。因此我主要在大屏幕中放出花和果实种子的对比图,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进而明白花的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种子,从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七、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这节课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观察──探索──整合”的教学法,由创设情境入手,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小组互动交流,得到问题的答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整合,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各种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2、不足之处

  本课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知识点比较多,活动多,教师需要很好地驾驭课堂,控制好每一个环节的时间,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探究时,有些学生喜欢探究,在参与教学中表现得活跃、主动,但有些学生却不喜欢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组讨论和合作时,总干一些不相干的事,比较难以控制,在这一点上本人做得还不够。因此,今后要下功夫了解每一个学生,要尽可能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表现的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要善于引导、善于鼓励。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课从宏观的生态学角度展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学习,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本节课是在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本节课也为初二《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环境、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3、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4、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二、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所画的食物链。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阅读、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启发、引领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3、角色扮演法:通过学生扮演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成分,进行辩论“谁最重要”。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分析概念的核心;指导书写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要点,如箭头方向的意义,食物链的起点和止点,食物网书写顺序等;指导学生辩论进行的准备、角色扮演中的分工组织等;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资料、观察与阅读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本节课的导课环节。

  情景引入:

  1、初识生态系统: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观察几幅学生熟悉的校园图片、国家景点图片,说说看到哪些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的图片不仅亲切,也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导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3、概念辨析:

  (1)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滴水滴。

  (2)类型多种多样: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

  (3)概念的核心: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通过以上由表及里、环环相扣的分析,使学生对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二)小至一个水滴、一块草地,大至整个海洋、整个地球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这也是高中的一个学习重点,要打好基础。

  1、让学生观察P23的“资料分析”,阅读课文,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在完成以上学习后初步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名字来由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可能发生什么现象?没有消费者或生产者呢?没有非生物部分呢?为角色扮演作准备。

  3、角色扮演与辩论——“谁更重要?“:四个小组分别承担一种角色,每个组先用1—2分钟说出自己重要的理由,在“过把演员瘾”:几个学生扮演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说出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每个组用2-3分钟相互攻击,相互辩论。通过该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并使学生在辩论中的过程学会倾听他人,而且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想象等智能。

  4、师生归纳:通过辩论显而易见归纳出各种生物无法独立生存,生态系统是个统一的整体,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的理解。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对食物链要领的形成,可以先举一些谚语,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这些生物之间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联系,形成这样的矛盾冲突呢?不言而喻,为了食物,人们就把生物彼此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称为食物链。我们用箭头把它们连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捕食者,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学生易错。)接着把25页图连起来,大家在连的时候发现了什么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环节。)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一张网为食物网。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通过食物网联系在一起,这个活动目的就达到了。

  拓展探究:你有没有想到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呢?请学生探究人在食物网中的位置。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阅读课本26页,分析以上所学食物网,讨论“兔子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的增加呢?”

  “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2、教师展示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图片。

  3、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生态系统被破坏。

  4、归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有一定限度的。

  与上一节课内容相呼应:生态系统是统一的整体,其中的生物种类、生物数量发生了变化,都会对其他的生物产生影响。

  5、“资料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认识有毒物质的“富集作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一旦生态系统被破坏,那么最终受到危害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

  通过阅读日本水俣病的资料(一个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而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物富集现象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加深了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的认识,使学生自然产生同情受害者的美好情感和对环境污染现象深恶痛绝的情感,进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采取边学边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而且练习的形式灵活性大、开放性强、趣味浓、注重应用,使学生参与度高。

  巩固练习:

  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块菜地

  B一个湖泊

  C生物圈

  D太平洋的鲨鱼

  2、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是()

  A蘑菇

  B真菌

  C紫菜

  D工人

  3、在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鼠被狐和蛇捕食,兔又常被狐和鹰捕食,蛇也可以被鹰捕食,那么下列食物链中错误的是()

  A草→鼠→狐

  B鼠→蛇→鹰

  C草→兔→鹰

  D草→兔→狐

  4、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上升后又下降

  D保持相对稳定

  5、20世纪,由于人类大量使用DDT,使得DDT大量进入海洋并积累在很多生物体内。你认为下列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

  A浮游植物

  B鱼

  C小虾

  D鸟

  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的设计注重对课堂的延伸。通过搜集环境污染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加深对目前的环境污染现状的了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篇六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生物(上)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观察植物细胞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特别是对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归纳细胞结构要求很高,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对该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这对以后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我选择了它作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对于观察植物细胞,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4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记住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2、难点: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这时要满足他们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同时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过细胞,因此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复习上节课内容,创设情境导入。

  (2)、讲授新课:如何制作临时装片。

  (3)、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4)、练习。

  (5)、小结。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2、教学手段: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并采用复习、展示导入、教师演示与辅导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与情境导入:

  1、显微镜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2、显微镜的使用分哪几个步骤?

  (二)、制作临时装片。

  1、教师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准备:

  擦:必须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目的是避免杂质出现于视野中。

  滴:滴加清水时应适量:过多,水会溢出;过少,制片容易产生气泡。

  (2)制片:

  撕:撕取少量的洋葱鳞茎叶内表皮,不要将叶肉一起带下来。

  展:充分将取下的洋葱表皮展开,避免重叠。

  盖:盖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边缘,然后将另一侧缓缓放下(3)染色:

  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时适量:多了,会溢出来污染实验台;少了,染色不充分。

  吸:吸水纸应有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均匀扩散到盖玻片下。使染色充分。

  2、学生练习制作临时装片

  3、学生观察自制的临时装片。

  (三)、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让学生明确: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2)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

  (3)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部位。

  (4)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5)细胞质:内有液泡,液泡中含有细胞液。

  (6)液泡:存在于细胞质里,有细胞液。

  (四)、技能训练:绘画植物细胞结构图

  强调绘图要领:

  真实;大小、位置、点线结构;名称标注齐全。

  (五)、课堂小结:

  1、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2、植物细胞的结构。

  (六)、作业布置:

  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要求标注功能。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