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看海》说课稿【优选6篇】

时间:2017-07-09 02:27: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青蛙看海》说课稿 篇一

一、教材分析

《青蛙看海》是一本适合幼儿园大班的绘本,作者是三角青蛙。本书以青蛙为主角,讲述了它第一次看海的经历。通过青蛙的视角,让幼儿了解海洋的奇妙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海洋是什么,了解一些海洋生物。

(2)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让他们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关心动物。

三、教学重点

1.让幼儿了解海洋是什么,了解一些海洋生物。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四、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教师与幼儿们进行互动,谈论一下海洋是什么,他们是否听说过海洋,还有哪些动物生活在海洋中。

2.讲解绘本内容(15分钟)

教师向幼儿们介绍绘本《青蛙看海》的内容,通过图画和文字,让幼儿们了解青蛙第一次看海的经历。同时,教师可以向幼儿们展示一些真实的海洋生物图片,让他们对海洋有更直观的认识。

3.带领幼儿阅读绘本(1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们一起读绘本《青蛙看海》,并指导他们正确理解绘本中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下来,与幼儿们进行互动,问一些关于海洋的问题,引导幼儿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小组活动(15分钟)

将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种海洋生物进行研究,并设计海报或手工作品来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研究结果。

5.展示和总结(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研究的海洋生物。最后,教师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大自然的美好和我们要爱护动物的重要性。

六、课后延伸

1.鼓励幼儿们继续了解海洋生物,可以通过观察视频、阅读其他绘本等形式。

2.组织幼儿们的自主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些与海洋相关的活动,如制作海洋生物手工、观察海洋生物的展览等。

《青蛙看海》说课稿 篇二

一、教材分析

《青蛙看海》是一本适合幼儿园大班的绘本,作者是三角青蛙。本书主要讲述了青蛙第一次看海的经历,通过青蛙的视角,让幼儿们了解海洋的奇妙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海洋是什么,了解一些海洋生物。

(2)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让他们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关心动物。

三、教学重点

1.让幼儿了解海洋是什么,了解一些海洋生物。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四、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教师与幼儿们进行互动,谈论一下海洋是什么,他们是否听说过海洋,还有哪些动物生活在海洋中。

2.讲解绘本内容(15分钟)

教师向幼儿们介绍绘本《青蛙看海》的内容,通过图画和文字,让幼儿们了解青蛙第一次看海的经历。同时,教师可以向幼儿们展示一些真实的海洋生物图片,让他们对海洋有更直观的认识。

3.带领幼儿阅读绘本(1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们一起读绘本《青蛙看海》,并指导他们正确理解绘本中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下来,与幼儿们进行互动,问一些关于海洋的问题,引导幼儿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小组活动(15分钟)

将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种海洋生物进行研究,并设计海报或手工作品来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研究结果。

5.展示和总结(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研究的海洋生物。最后,教师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大自然的美好和我们要爱护动物的重要性。

六、课后延伸

1.鼓励幼儿们继续了解海洋生物,可以通过观察视频、阅读其他绘本等形式。

2.组织幼儿们的自主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些与海洋相关的活动,如制作海洋生物手工、观察海洋生物的展览等。

《青蛙看海》说课稿 篇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青蛙看海》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叙述张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后来在苍鹰的指点下,在松鼠的鼓励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完了所有的台阶,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针对课文特点,结合本人承担的课题,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识字,夯实基础

  (1)识字是读写的基础,识字太少,读书,写话必将遇到很大困难。

  低年级段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识字写字,面面广量大的“随课文识字”是知识教学中的“重头戏”。我们知道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要在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会写那么多的生字,对于每一位低年级老师来说都应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写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因而在教学时,我始终抓住识字教学不松手,如在复习环节中认读的“苍鹰、一双、登山……”等词都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认读,目的是让学生再次读准生字的字音,再现它们的字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一双( )”,旨在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双”这个量词,对于“善跑”、“展翅”这些新词,对于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不太会使用,因而采用了课文中现有的规范用语,事业帮助学生来积累词组,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这引起生词。

  (2)在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则是侧重了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在语言环境中较好的理解生词的意思,如理解“失望”,学生肯定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而把它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青蛙很想看看大海,而要想看到大海就必须要登上山项,可它又觉得自己上不去,所以它感很失望,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

  (3)在学习生字环节中,再次把这篇课文中所有要求会写的生字进行认读,目的是考察、学生在脱离了语言环境还能否认出这些生字,这样识字教学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之中,也是使识字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但使更多的学生去主动识字,巩固识字效果,夯实基础。

  二、诵读体味,增强体验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首先是要求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而我们使用的教材用语言描写的形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得以展示,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逼真,具体富有感染力。我们在这一环节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如在读青蛙和苍鹰的对话时,抓住“天哪,这么高的山!”“我没有……也没有……”来体会青蛙当时的畏难情绪,教学时,我采用了图文结合,先读正确,既而指导读懂,在此基础上读好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创设情境,强化能力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锻炼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让他们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能用普通话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在教学中,我针对本课的特点有意识的设计了几个说话的训练点。(1)在复习环节中,设计了“初读了课文,你了解了课文哪些内容”,目的是检查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2)另外一个说话的训练点,就是在读到“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台阶,到达了山顶”时,“青蛙终于到达了山顶,它会说什么呀!”因为有了前感悟课文内容的辅垫,青蛙从失望到充满信心,一级一级地跳完了,所有的台阶学生也是有感而发了,因而说出了“我疑义于看到大海了!”“大海真美呀!”……我想,针对每篇课文内容的不同,设计相应的说话训练点,对于提高低年级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是受益匪浅的。

《青蛙看海》说课稿 篇四

  《青蛙看海》是国标版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期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而青蛙对自己是否能登上高山没有信心。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讲了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课文言近旨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文中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课文中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观察、想象。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评价等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中根据学段要求,确定1、2两个目标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应是教学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 一 课 时

  我准备围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巩固练字”这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引导学生据题质疑,青蛙为什么要去看大海?它看到大海了吗?让学生大胆猜想课文内容,从而激发读书兴趣。(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在朗读中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逐节朗读课文,对文中重点字词句进行正音,课文中对话的朗读,我着重指导。在朗读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部分词义。

  四 自主识字,巩固练字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第 二 课 时

  一、巧设情境,复习词语。

  播放动画:小青蛙捉虫画面,学生复习字词,小青蛙就呱呱叫一下,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很高。

  二、细读课文,顺学而导,慢慢体会青蛙看到大海的过程

  1、在多媒体渲染的情境中,自然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出示句子“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高山,就能看到大海了!”指导朗读,比赛朗读。

  2、课文的第2、3两个自然段,我着重让学生体会“小青蛙认为自己能登上这座山吗?”“ 小青蛙的话说明当时它是怎样的心情?”接着让学生

  表演(吸了口凉气),再模仿青蛙的口气说话,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对爬上这座高山缺乏自信,苍鹰说的话通过朗读、表演,适时点拨,让学生充分体会。然后我再让学生分角色读这两个自然段。

  3、接着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至第十二自然段。讨论:小青蛙看到大海了吗?是谁鼓励小青蛙,给小青蛙信心的?小青蛙是怎样和小松鼠登上山顶的?小青蛙跟松鼠一级一级地跳上山顶,容易吗?请全体学生起立跳一下,说说感觉。请全体学生起立连续跳二十下,说说感觉。再通过多媒体多媒体播放第二部分登山的配音、配乐及动画,体会他们登山的辛苦,他们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课件再出示句子,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再练习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然后推选代表上台朗读。

  4、说话训练:小青蛙和松鼠终于登上了山顶,他们的心情怎样?

  课件出示图,指名说:“小青蛙和松鼠站在山顶上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三、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分组开展竞赛,戴上头饰,比一比哪组表演得最棒。师生一起担当评委,并给优胜组颁发奖品。

  四、实践活动,课外拓展

  课件出示。这些故事都告诉小朋友一个道理。下课后去看看这些故事,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我们在班队课上进行一次讲故事比赛,看看谁是咱们班的“故事大王”。

  五、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体验当小老师的快乐。

  在复习字词的基础上,借助小青蛙呱呱的叫声,出示“吸、阶、级”三个左右结构的生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请学生交流字形的同时,我从旁点拨和指导,重点指导书写“吸”字,边引导观察,边示范板书。接着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让学生在田字格中端正、规范地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青蛙看海(坚持不懈)

  爬到山顶 看到大海

《青蛙看海》说课稿 篇五

  一、说教材。

  童话故事《青蛙看海》讲的是一只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故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全文共11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1~3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讲了青蛙想看大海,必须登上前面那座很高的山,可青蛙对能否登上高山没有信心。第4~11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讲了青蛙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大海。

  课文言近旨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故事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形象鲜明生动,插图再现了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想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像。

  二、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出示大海图)

  2.看,大海的海水是那么的蓝,那么的清澈,那么的一望无边。你们喜欢大海吗?(喜欢)

  3.不仅我们喜欢大海,一只住在湖边的小青蛙也很想去看大海。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0课《青蛙看海》。(揭题,板书。)

  一起来听听,青蛙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它看到海了吗?(学贵有疑,有疑亦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和情感,使学生具有最佳的阅读心境,同时自然而然把教学过渡到第二个环节。)

  (二)整体感知。

  听故事。

  故事里出现了几个人物?(生答,师出示小动物头像。)

  (通过听,让学生感知了故事的基本内容,又激发了学生自读的强烈欲望。)

  (三)、精读感悟。

  1.哦,原来青蛙身上发生了那么多的事呢!接下来,我们细细地来学习一下。(课件出示1~3自然段)

  ⑴自由读1~3自然段。

  ⑵指名读苍鹰和青蛙的对话:边听边想:青蛙要怎样才能看到海?

  ⑶苍鹰对它说了什么呢?这对青蛙来说容易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相机板书)

  ⑷那山能不能不过呢?咱们来看苍鹰后来说的话。

  ⑸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教学时我特别抓住关键语句:“天哪,这么高的山!”

  “我没有……也没有……?怎么上得去呢?”让学生感受到青蛙很想看大海却又怕登不上山顶的害怕、失望的语气。)

  (6)如果你是小青蛙,听了苍鹰的话又会怎样呢?

  (我设计这个换位训练是因为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在努力为他们创设学习的最佳情境时,还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在交流、探索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把学习引“深”或拓宽。)

  2.学习第4~11自然段。

  ⑴首先让学生合作朗读第4~9自然段。

  ⑵通过朗读,你知道又有谁出现啦?

  ⑶松鼠说了什么呢?青蛙又是怎样回答的呢?(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引读、表演读、分角色朗读),体味课文的语言,感受青蛙在松鼠的关爱下心情从“失望→兴奋→有信心”的变化过程。)

  ⑷教师参与朗读活动,与学生共同体会。(因为我认为教师的参与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朗读表演的积极性)

  3.学习第10自然段。(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注意到了“扶”中有“放”)

  (1)齐读第10自然段。

  (2)课中律动:(播放旋律,全体学生做小青蛙,一步一步接连不断,不停地原地跳,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体会青蛙上山的艰难。)

  (3)引导学生讨论想象:上山过程中青蛙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4)它又会怎样克服呢?(集体讨论讨论,为它想想办法。)

  (5)品读第10自然段。

  过渡:青蛙登上了山顶,结果呢?

  4.学习第11自然段。

  ⑴出示大海的画面。

  ⑵如果你是小青蛙,大海就在你的眼前,你会想说什么呢?(利用文中的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学生的说写能力。)

  松鼠又会说什么呢?(这是借松鼠的嘴说出故事蕴含的道理。)

  ⑶带着这种欢畅的情绪来练读第11自然段。

  (四)小练笔:

  青蛙看到大海会说什么呢?请小朋友想象一下,把他可能说的话写下来。

《青蛙看海》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第9课《青蛙看海》。《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在苍鹰的指引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虽然这篇文章文字表面浅显易懂,但文字中所蕴含的道理(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却是深厚的。这也正是二年级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二年级学生理解水平还很有限,读了课文学生能够体会山高,但是与小青蛙爬山难却联系不起来。因此我在课前先让学生尝试跳台阶,感受小青蛙爬山的不易。从真实的体验中让学生领悟文中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青蛙为什么能看到海的原因,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中我以青蛙心情的变化为主线:苍鹰的指引让青蛙看到了目标,可是山是那么高,青蛙失去了信心,感到非常失望;松鼠的出现和鼓励却给青蛙带来了希望;在松鼠的指引和陪伴下,青蛙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最终实现了看海的愿望。

  本课着重要达成的目标是:通过朗读、表演来体验青蛙登山看海那么艰辛,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努力想办法去解决并能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二、 说教学流程

  一、板画体验,感受山高。

  (板画:高山)这高山,对于小青蛙来说,确实是高不可攀。体会山高其实也是让学生看到青蛙登山的艰难。教学中我就抓住“天哪,这么高的山!”这一句话让学生反复朗读,由此感悟青蛙惊讶、害怕、担心的心理。让学生用动作来演示一下“吸了口凉气”来帮助学生体会青蛙的忧愁与无奈,让学生真切的了解青蛙当时的心情——失望。

  二、实践体验,突破难点。

  就在青蛙深感失望的时候,松鼠出现了,在松鼠的鼓励与陪伴下,青蛙经历了看到海的辛苦,为了让学生也能深切的体会到这一点,我从四个方面着手的:

  第一、 生活体验。 课前先让学生尝试跳台阶,感受小青蛙登山的不易。

  第二、 情景体验。 把课前的体验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跟着青蛙一起来跳一跳,我们跳78下,如果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之所以让他们跳78下,一是让他们感受跳一下两下是容易的,但是要跳那么多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二是因为我们学校教学楼一共有78个楼梯,刚才只不过跳了教学楼的四层楼那么高,跟直插云霄的山相比,青蛙还要跳好长时间呢。这样以表演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切地体会青蛙为了看海付出的努力。

  第三、 文字体验。在学生有所感受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出示课文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理解“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渴了……”等词句的含义。从文字中加深学生的体验。

  第四、 动画体验。 课件欣赏小青蛙和松鼠登山的动画。将课文内容以动画的形式显现于学生面前,生动形象的画面使他们深深记住课文内容。再次深切的感受小青蛙坚持不懈的登山看海精神。

  三、创设情境,升华体验。

  以“小乌龟也想去看海,可它一想到路途中会遇到那么多困难,有点退缩了。”为题,让学生用一句话来鼓励鼓励小乌龟。通过这样一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迁移训练,促使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让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

《青蛙看海》说课稿【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