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频数与频率》的说课稿【精彩3篇】

时间:2016-04-02 08:35: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3.1频数与频率》的说课稿 篇一

标题:频数与频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引言:

本节课是《3.1频数与频率》的内容,主要介绍频数与频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频数和频率是统计学中重要的概念,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一、频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1.1 频数的定义

频数是指某个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在统计学中,频数常用来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1.2 频数的计算方法

频数的计算非常简单,只需要统计某个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即可。可以通过手工计算或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计算。

二、频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1 频率的定义

频率是指某个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比例或占比。频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数值的出现频率。

2.2 频率的计算方法

频率的计算需要将某个数值的频数除以总样本数,即频数与样本总数的比值。频率通常以百分比或小数的形式表示。

三、频数与频率的应用

3.1 频数与频率的比较

频数和频率都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频数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个数值的出现次数,而频率则更能体现不同数值之间的比较关系。

3.2 频数与频率的应用案例

频数和频率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市场调研中,可以通过统计某个产品在不同年龄段消费者中的频数和频率,来了解产品受众群体的情况,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频数与频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频数和频率是统计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和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学生将会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应用频数与频率的相关知识。

《3.1频数与频率》的说课稿 篇二

标题:频数与频率的数据可视化方法

引言:

本节课是《3.1频数与频率》的内容,主要介绍频数与频率的数据可视化方法。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图形或图表的形式呈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频数与频率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一、直方图与频数分布图

1.1 直方图的定义与特点

直方图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可视化方法,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直方图的特点是将数据按照数值范围划分为若干个区间,然后统计每个区间的频数,最后通过矩形的高度表示频数。

1.2 频数分布图的绘制方法

频数分布图是直方图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用于展示频数的分布情况。绘制频数分布图需要确定区间的宽度和数量,以及计算每个区间的频数。

二、饼图与频率分布图

2.1 饼图的定义与特点

饼图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可视化方法,能够直观地展示频率的占比关系。饼图的特点是将频率表示为不同扇形的面积比例,通过比较扇形的大小来比较不同频率之间的差异。

2.2 频率分布图的绘制方法

频率分布图是饼图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用于展示频率的分布情况。绘制频率分布图需要计算每个数值的频率,并将其表示为不同扇形的面积比例。

三、频数与频率的数据可视化应用

3.1 数据可视化的优势

数据可视化能够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形或图表,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分析数据。通过数据可视化,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3.2 数据可视化的应用案例

数据可视化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金融领域,可以通过绘制频数分布图来展示不同投资产品的收益分布情况,帮助投资者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频数与频率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数据可视化是统计学中重要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学生将会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应用频数与频率的数据可视化方法。

《3.1频数与频率》的说课稿 篇三

《3.1频数与频率》的说课稿范文

  《频数与频率》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的第一课,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二、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对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选择和判断,数据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要收集数据,更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进而作出评判。在选择时,有时更需要了解有关数据的分布情况。

  《3.1频数与频率》的学习分为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统计表、统计图、平均数(包括加权平均数)方差、标准差,以及中位数众数等,有些知识为本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由于平均数、方差等数不能反映数据在某一范围内分布情况,为了进一步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特征数,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这节课学习的内容——频数。为下节课及以后学习知识做准备。

  2、教学内容和选择

  在具体教学素材的选取上,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保证素材的真实性,除选用教科书上的知识外,还选择了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教学,如调查学生中考自选项目的选择统,八年级学生英语学科成绩分布,八年级男、女身高调查及转盘游戏。整节课的内容设计把它串穿成一个故事来完成教学内容,体现了内容选择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的原则。

  3、教学目标

  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教学原则,知识来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结合本课的地位及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特征,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频数、极差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的形式,会求频数、会计算极差及极差、组距、组数之间的关系,会将数据分组、会列频数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手做和动脑想的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数形结合的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频数的概念通过其不同的两个情况选择两个事例进行突破;难点是将数据分组的过程比较复杂,往往需多方面考虑因素,通过频数的第二种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关键是组数与组距的突破。

  二、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主要采用引导、探索、交流法,按照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况,以数据收集——表示——处理——评判的顺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获得新知。在素材呈现上,注意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前后知识的联系,如以表格、条形统计图、折线图等多种方式呈现,既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又巩固了学生对各种图表的识别与获取能力。

  三、学习方法

  1、注重学生的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

  统计活动往往非一人力量所能完成,需要同学间的合作,而对统计结果的评价也是因人而异的,通过充分讨论,广泛交流各自的观点,必能扩大学生的思维视角,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活动的教学,特别是小组合作活动的组织与教学,在合作交流中,通过互相帮助,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在教学活动中,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深刻性。只要学生的回答有其一定的道理,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定性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学中应多观察学生,特别是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及时记录学生的独特想法。

  四、教学过程:

  1、作为一名八年级中学生明年都将参加体育中考,都将在自选的四项中选则一项作为自己的考试项目。为了获得真实的结果,需要展开调查,请每个同学从(1、跳绳2、实心球3、跳远4.篮球)中选一项,填在黑板上的表格里。有效的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知道了什么开始,频数和频率的概念,虽然是本课的重点,但不要求死记硬背。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其意义即可,又考虑到其虽然是新知识,但学生已经会对一些统计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实际上已经涉及了频数,因此,学习重点应在于利用它们更好地整理和表示数据,从而解决问题,因此,我先设计了一个调查,通过调查最喜欢的头发颜色,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调查出本班同学体育中考自选项目的分布情况,为后面引出频数的概念做铺垫。

  2、根据上面的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中考项目吗?这种数据表示方法好不好?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根据学生的水平,会认识到这样的表示方法太乱,回忆选举班长的过程,学生可用唱票法得到表格或条形统计图)。从中可以看出,咱们同学体育中考自选项目的分布情况。发现1、2、3、4出现的次数有的多,有的少,或者说它们出现的有的频繁,有的不太频繁,我们将发生的事件按类别分组,这时表示各类事件发生的次数就称为频数。给出课题“3.1频数”,请大家分别说出1、2、3、4的频数。由于是面对面的直接调查,得到的数据真实,但比较凌乱(例如:板书)学生自己可能就会感到不满意,也试图找到一种更好的'表示方式,可能会提出归类整理的意见,对于这样的看法,给予肯定、引导,回忆选举班长的过程,用表格统计图表示更为恰当。这样一个过程的完成,使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经历了数据的整理,能对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同学体育中考自选项目的分布情况,针对这个结果,还可适时渗透德育知识与美育知识,判断的过程必然会用到数字的比较,这样顺其自然地引入了频数的概念。

  3、数概念第一种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计算,使学生对数据的处理更深入。于是顺势给出课本的例题猜测新生儿的体重数据。将这些数据制成统计表,在研究统计表的基础上得出极差的概念: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并学习统计表的制作。(1)计算极差;(2)确定组距与组数(3)确定分点重点说明组距与组数的关系以及确定时注意的问题。

  (注意:为了使数据不落在各组的边界上,我们把数据分成6组,且边界值比实际数据多取一位小数。

  特别指出:数据个数在100以内时,通常按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

  从而得到频数概念的第二种情况和频数分布表的概念。

  频数:我们称数据分组后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个数为频数;(结合表中数据)

  频数分布表:反映数据分布的统计表叫做频数分布表,也称频数表。

  4、在突破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后让学生学以致用,体验成功的喜悦。(准备了三题练习如下)

  (1)、全社会都非常关注青少年的视力,我校对在校的全体学生的视力进行了一次检测,从中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的检测结果作为样本,其中最大值为5.4,最小值为3.3。若组距定为0.3,则列频数分布表时应把数据分为_____组。

  (2)完成课内练习1、2(其中2学生动手操作)

  组别

  划记

  频数

  黄

  红

  绿

  合计

  20

  问题:请制作反映指针所在区域颜色的频数分布表。这个频数分布表是否反映了指针落在各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大小?

  升华提高,合作学习;请研究八年级男生、女生的身高的数据分布情况作简单分析。

  学生的分工明确达成目标。

《3.1频数与频率》的说课稿【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