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最新3篇】

时间:2014-03-07 07:36: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 篇一

标题: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保持健康体魄

引言:

血液循环是人体内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它保证了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输送,同时也负责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走。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血液循环途径的基本知识,了解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一、血液循环的定义与意义(10分钟)

1.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循环运动。

2. 血液循环的意义在于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保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血液循环途径的基本概念(15分钟)

1. 小循环:又称肺循环,指血液从心脏经肺动脉到达肺,经肺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再通过肺静脉回到心脏。

2. 大循环:又称体循环,指血液从心脏经主动脉分支到达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进行物质交换和供给氧气后,再通过静脉回到心脏。

3.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分别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回收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三、血液循环途径的具体过程(25分钟)

1. 小循环的过程:

a. 从右心房经肺动脉进入肺,在肺毛细血管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b. 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排出,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

2. 大循环的过程:

a. 从左心室经主动脉进入全身各个组织,供给氧气和营养物质。

b. 经静脉回流至右心房,其中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被带走。

四、血液循环途径的重要性(10分钟)

1. 血液循环途径保证了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生长。

2. 血液循环途径带走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3. 血液循环途径还有助于维持体温、调节血压和维持酸碱平衡。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血液循环途径的定义、意义和具体过程,也明白了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到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对于保持健康体魄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保持合理的生活习惯,以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 篇二

标题:探究血液循环途径,了解心血管系统

引言:

血液循环途径是人体内心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心脏和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血液循环途径的细节,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心脏的结构与功能(10分钟)

1. 心脏位于胸腔中心,由心房和心室组成。

2. 心脏的功能是将血液从右心房经肺循环和左心室经体循环输送到全身。

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15分钟)

1. 动脉:具有弹性和肌肉层,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2. 静脉:具有较大的管腔和瓣膜,负责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心脏。

3. 毛细血管:连接动脉和静脉,是氧气和营养物质与组织细胞交换的场所。

三、小循环的细节(20分钟)

1. 血液从右心房经肺动脉进入肺,气体在肺毛细血管与肺泡进行交换。

2. 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排出,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

四、大循环的细节(20分钟)

1. 血液从左心室经主动脉分支进入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进行物质交换。

2. 经静脉回流至右心房,其中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被带走。

五、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性(10分钟)

1. 心血管系统保证了血液的循环,维持了全身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2. 心血管系统也是维持体温、调节血压和维持酸碱平衡的重要调节器。

结语:

通过深入探究血液循环途径的细节,我们了解了心脏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也明白了心血管系统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到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对于促进自身的发展和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树立起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保持合理的生活习惯。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 篇三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范文

  一、【教 材 分 析 】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血液在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和两道课堂练习,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二) 教 学 重 难 点:

  教 学 重 点 :

  1.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 学 难 点 :

  1. 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二、【 教 学 目 标】

  (一)知 识 目 标 :

  1. 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地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二)能 力 目 标 :

  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

  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情 感 目 标 :

  通过学习有关知识, 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 法 和 学 法】

  【确定依据】1、学情: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 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2、生物新课程标准。

  (一)说 教 法

  1)导课: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突破重点与难点:1、 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 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3、 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

  (二)说 学 法 —— 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游戏巩固。

  四、【教 学过 程】

  (一)课 前 准 备 :

  学生:1)直尺、水彩笔、课本。

  2)阅读 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

  教师:1)血液循环教学光盘。

  2)一杯凝固的血液。

  3)血液循环中各结构头饰 。

  4)代表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气球。

  5) 《血液循环》学案

  (二)导 入 新 课 :(大约5分钟)

  “疑,思之始,学之端。”先请同学们看扁鹊切脉图片(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学习测量脉搏(亲身体验中华医学传统)→提出疑问“心脏为什么在不停地跳动?”→导出新课→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这样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设想依据】教师准备大量的图片,为学生探究设置情境,既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重点: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大约10分钟)

  教学光盘展示体循环途径和和肺循环途径(必要时多放几遍,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总结两条循环的路线图→设置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1:两条循环途径的交汇点在哪里?问题2:两条循环途径的相同点和区别点?→学生仔细观察总结出的循环途径→思考,寻找规律→找出规律后进行实战演练,亲手绘制循环图→课堂游戏《找朋友》→思维升华,突出重点。

  【实施依据】新课标中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之终身受益。

  (四)突破难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大约13分钟)

  观察课前准备的一杯凝固的血液→学生探究思考→得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定义→再观察血液循环图片→学生寻找出循环途经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发生变化关键部位→设置悬疑,“为什么在这些部位血液成分会发生改变?”→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血液的变化”的教学光盘→完成活动“锦上添花”和课堂游戏《小小旅行家》→设置探究问题“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

  【实施依据】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旧为新,有抽象的知识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再有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完成整个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使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五)重点和难点的延伸:血液循环的意义。(大约5分钟)

  学生归纳总结→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实现重点和难点的延伸。

  (六)、课堂拓展延伸:冠脉循环,为心脏提供营养,发生障碍时容易引起冠心病和心肌梗塞。(2分钟)

  (七)、课堂知识反馈(大约3分钟)

  1、下列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 B )

  A 肺静脉 B 上腔静脉 C 主动脉 D 肺动脉

  2、小明得了支气管炎,医生给他输液,消炎药从手部静脉打入,怎样到达支气管的发炎部位?

  答: 消炎药——各级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参与肺循环—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支气管发炎部位。

  【设置依据】以习题反馈知识要点,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八)、 课 外 活动(大约2分钟):

  1、小组探究活动:血压受什么因素影响?

  2、关爱家人活动:了解自己和家人的血型。(为下节课作准备)。

  【设置依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多种途径尤其是网络资源来获取新知识,并使课本知识得以充分的延伸。

  五、【板 书 设 计】

  标题:人体的血液循环

  (一)、血液循环途径:

  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颜色由鲜红变为暗红。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变化: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血液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

  (二)、 血液循环的意义: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用科学,并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直观式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为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思想的时间,并适时穿插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和有趣的课堂游戏,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以实现共同进步。在此仅作抛砖引玉,还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多加指导,谢谢。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途径》说课稿【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