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蟋蟀的住宅》,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关注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 学会运用阅读理解的策略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解读文章中的比喻和拟人表达。
2. 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与学生合作。
2. 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教师展示蟋蟀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蟋蟀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学习新课(15分钟)
a. 教师朗读文章,让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语调和情感。
b. 学生自读文章,然后回答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理解文章(15分钟)
a. 学生分小组讨论答案,然后由代表进行回答。
b. 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章中的比喻和拟人表达。
4. 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 蟋蟀为什么喜欢住在墙缝里?2. 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叫做“音乐室”?
5. 拓展延伸(15分钟)
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文章,并用比喻和拟人表达来形容这个动物。
6.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旨和自己的收获。
小学四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蟋蟀的住宅》,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关注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 学会运用阅读理解的策略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解读文章中的比喻和拟人表达。
2. 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与学生合作。
2. 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教师展示蟋蟀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蟋蟀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学习新课(15分钟)
a. 教师朗读文章,让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语调和情感。
b. 学生自读文章,然后回答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理解文章(15分钟)
a. 学生分小组讨论答案,然后由代表进行回答。
b. 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章中的比喻和拟人表达。
4. 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 蟋蟀为什么喜欢住在墙缝里?2. 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叫做“音乐室”?
5. 拓展延伸(15分钟)
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文章,并用比喻和拟人表达来形容这个动物。
6. 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旨和自己的收获。
小学四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篇三
小学四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蟋蟀的住宅》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7课《蟋蟀的住宅》。
拿到这篇文章,我读了十遍。
前两遍我站在普通读者的立场,读这篇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随笔,感受到文章结构的紧凑鲜明、语言的生动形象、描写的细致入微;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确是“伟大的工程”;感受到蟋蟀这一小昆虫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还感受到作者通过拟人手法传达出的对蟋蟀的无限喜爱之情。可以说,这篇文章就是一首人类对小昆虫、小生命的赞美诗。
第三四遍,我站在学生的立场读,读后产生了一些疑问:学生对蟋蟀熟悉吗?他们理解什么叫“随遇而安”吗?学生能从拟人写法中感受到什么呢?这么一个“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呢?因为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们总是喜欢拿着木棍在地上挖坑挖洞,挖这么小的一个洞穴对他们来说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第五六遍,我站在教师的立场读,我找了我和学生在阅读之后共通的一些感受和疑惑:作者为什么说蟋蟀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作者是怎样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伟大工程的?这之后的四遍,我在阅读中积极地思考:怎样构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怎样组织一个和谐的绿色的.对话的课堂。思索再三,我将目光锁定在建构主义理论,锁定在其下的“抛锚式教学法”并作了教学设计。
据上述对教材、学生及教学理论的思考,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作了如下安排:
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宅、蔽、弃、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遇、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选择”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
3、体会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设计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重点是第二点,教学难点是第三点。
本课教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对话交流达成1、2两个教学目标,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学习基础上继续对话交流以达成教学目标三。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流程安排作一说明。
第一课时我根据“抛锚式教学法”,安排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理解“随遇而安”,对比引出课文,用时5分钟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自己建构的过程。所以产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学生的背景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而教师帮助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关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这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从“说自己的家或小房间”入手,创设一种“用心创造生活”的情境,进而引入昆虫世界,理解一般昆虫的“随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随遇而安”,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的“随遇而安”一词,为后面感受蟋蟀的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精神和其住宅的“伟大”打下了基础。
第二环节:确定问题,学生二度读文,交流阅读感受,用时10分钟
在此环节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学习生字词,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环节注重将字词学习与课文语句、课文内涵结合起来进行,帮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初步感受其住宅的“伟大”,这就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关注,真正实现两者的统一,使学生取得扎实的学习成效。第二件事是确定一个大家共同学习的问题,我认为,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学生的阅读体验,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和“你获得的最深感受是什么”两个问题来启发,并最终确定本节课的研究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虽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是正如建构主义所认为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每个认识世界的个体来说是共通的,这就为确定相同的研究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
第三环节:自主学习,学生默读课文,深入体会“伟大”,用时5分钟
默读的好处是能够促进人的自主思考,使阅读实现个性化,同时实现新信息与学生背景知识的联系和建立。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带着确定的问题与文本进行独立对话,采用在相应语句旁作标记和批注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第二大环节的“概括”性阅读到本环节的“具体化”研读,符合阅读规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我提醒学生在默读中,关注课文中的“鱼泡泡”、插图、生字、思考题、资料袋等材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的概念。
第四环节:协作学习,反馈交流感受,提升“伟大”原因,用时15分钟
这一环节是课堂之所以为课堂,区别于完全独立阅读的特点。建构主义认为,自主的阅读促使了学生情感的变化,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与沟通,就能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和情感变化。所以此环节,我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或图片)等各种材料佐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习伙伴、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因此构建了绿色和谐的课堂。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未能提升的时候给予提升、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时候给予指导。因此,本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对“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等具体语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学、精致、舒服和浩大壮观,感受蟋蟀在建筑住宅时表现出的智慧和不辞辛苦。对于学生疑惑的“这么一个lsquo;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rsquo;的洞穴怎么谈得上伟大”这一问题,则采用对照方式,以相当于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工具的帮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帮助学生感受,并抓住“工具的柔弱与简单”和“工程的浩大与壮观”的极大反差,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真切的感受。同时,在品析之后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第五环节:效果评价,自由表述思想,再激阅读热情,用时10分钟
语文学习成效的最好评价内涵是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该环节通过“你看,它的住宅是多么科学、多么精致、多么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简单的工具建造了如此浩大壮观的工程。此时,你想对蟋蟀说点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的“我手写我心”形式,表达自己对蟋蟀热爱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对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最后用“文章的作者法布尔是怎样写出这篇文章的?他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方法来写?”的“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因此,该课文的学习,我积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遵循建构主义理论,运用“抛锚式教学法”,实现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共同提高,并激发了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