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的拼组》说课稿【优质3篇】

时间:2015-05-08 03:30: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数学《图形的拼组》说课稿 篇一

标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小学数学《图形的拼组》说课稿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拼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图形特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 图形的拼组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2. 图形特征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2. 将图形的拼组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教学准备:

1. 课件:包含图形的拼组示例和相关题目。

2. 教学素材:图形的拼组模型、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图形,并让他们描述图形的特征。

2. 提问:你们曾经玩过哪些需要拼组图形的游戏?你们是如何进行拼组的?

二、呈现(10分钟)

1. 展示几个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够用这些图形拼出更大的图形吗?如何拼组呢?

三、拓展(20分钟)

1. 给学生发放图形的拼组模型和纸板,让他们自由组合出不同的图形。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的组合方式,让他们发现图形的拼组规律。

3. 给学生出示一些图形的拼组题目,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归纳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图形的拼组规律和解题方法,并进行总结归纳。

2. 提问:你们觉得图形的拼组有什么实际应用呢?

五、拓展应用(10分钟)

1. 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形拼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拼组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一些图形的拼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图形的拼组规律。

小学数学《图形的拼组》说课稿 篇二

标题:通过图形的拼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图形的拼组》说课稿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拼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 图形的拼组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2. 逻辑思维的培养。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将图形的拼组概念与逻辑推理相结合。

教学准备:

1. 课件:包含图形的拼组示例和相关题目。

2. 教学素材:图形的拼组模型、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图形,并让他们描述图形的特征。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逻辑思维吗?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二、呈现(10分钟)

1. 展示几个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够用这些图形拼出更大的图形吗?如何拼组呢?

三、拓展(20分钟)

1. 给学生发放图形的拼组模型和纸板,让他们自由组合出不同的图形。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的组合方式,让他们发现图形的拼组规律。

3. 给学生出示一些图形的拼组题目,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归纳总结(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图形的拼组规律和解题方法,并进行总结归纳。

2. 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拼组与逻辑思维有什么关系?

五、拓展应用(10分钟)

1. 出示一些需要进行逻辑推理的图形拼组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逻辑思维在图形的拼组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一些图形的拼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需要进行逻辑推理的问题。

小学数学《图形的拼组》说课稿 篇三

小学数学《图形的拼组》说课稿范文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这里主要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一些关系。本课时的内容是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材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的活动,体会和发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如:在做风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把长方形的纸转化成正方形的纸,再把正方形的纸剪成做风车叶片用的三角形,做成的风车转起来的轨迹形成圆形;再如:教材在做一做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怎样把一个圆形剪成正方形,教师在处理这道题时,还可以让学生把剪成的圆形再剪成正方形。同时教材还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事物。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情感目标:

  4、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明的基础。”学生是开放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的师生交往;他们会用自己的猜想、验证来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气息。因此,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创造,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的意识。这正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必须的基本素质。带着这些对新课程的认识,在《图形的拼组》教学中,我采用猜想、验证、操作等方法,具体如下:

  1、运用猜想、验证的数学思维方法:

  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特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感受,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先大胆的猜想长、正方形边的特征,再运用语言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猜想,从而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感知数学的严谨性。

  2、动手操作,积极互动法:

  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折、剪、拼等,运用多种感官理解图形的特征和联系,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3、观察讨论、交流合作法: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实效性。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风车。问:“这是什么?”(风车)“喜欢玩风车吗?”(喜欢)“谁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需要哪些材料?”(小棒、钉子、纸……)

  “用什么形状的纸呢?”(正方形的纸)。

  (二)探究新知:

  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对,做风车要用正方形的纸,正方形我们上学期已经认识过了,它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回忆一下我们还认识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1、探究长方形的边特征。

  “我们先看长方形(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介绍对边)在长方形里上面的边与下面的边相对,象这样的一组边叫做一组对边。找找看长方形里还有哪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一个长方形里有几组对边?”(让学生指出来)

  “请你观察一下,你认为长方形的对边有什么特点?(对边一样长)你能想办法证明吗?”

  教学设想:对于长方形边的特点,学生已有感性的认识,这一环节,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先激活学生对长方形边的特点的感性认识。

小学数学《图形的拼组》说课稿【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