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分数说课稿 篇一
标题:认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比较
导入: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数学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认识分数。分数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比如说我们吃到一块蛋糕的一半,或者我们班级考试及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等等。那么,什么是分数呢?分数又有哪些基本概念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主体:
一、分数的基本概念
1. 分子和分母: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分成的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比如说,我们吃掉了一块蛋糕的三分之一,其中的“三”就是分子,表示我们吃掉的蛋糕的份数;而“一”就是分母,表示蛋糕被分成了几份。
2. 假分数和真分数: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真分数。比如说,3/2就是一个假分数,因为分子大于分母;而1/2就是一个真分数,因为分子小于分母。
二、分数的比较
1. 相等和不相等: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来判断它们是否相等。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相等,那么它们是相等的。比如说,1/2和2/4就是相等的分数,因为它们的分子和分母都相等。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不相等,那么它们是不相等的。
2. 分数的大小比较:当分母相等时,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当分子相等时,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比如说,1/2和1/4的分母相等,但是1/2的分子大于1/4的分子,所以1/2比1/4大。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比较。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分子表示被分成的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来判断它们是否相等,当分母相等时,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当分子相等时,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练习,更好地掌握分数的概念和比较方法。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分数说课稿 篇二
标题:认识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分数的运算
导入: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数学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认识分数。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比较。那么,分数还有哪些表示方法呢?分数还可以进行哪些运算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主体:
一、分数的表示方法
1. 手写形式:分数可以用纸笔手写的形式来表示,比如说,我们可以用1/2来表示一半,用3/4来表示三四分之三等等。
2. 图形形式:我们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分数,比如说,一个圆被分成四等份,我们涂色了其中的三份,这样就表示了3/4。
3. 小数形式:分数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比如说,1/2可以表示为0.5,3/4可以表示为0.75等等。
二、分数的运算
1. 分数的加法:当分母相同的时候,我们只需将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比如说,1/4+2/4=3/4。当分母不同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公共分母,然后将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比如说,1/4+1/3=3/12+4/12=7/12。
2. 分数的减法:分数的减法和加法类似,只需要将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比如说,3/4-1/4=2/4=1/2。
3. 分数的乘法: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分母相乘。比如说,1/2*3/4=3/8。
4. 分数的除法:将一个分数的分子乘以另一个分数的倒数,即将一个分数的分子乘以另一个分数的分母,分母乘以另一个分数的分子。比如说,1/2÷3/4=1/2*4/3=4/6=2/3。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分数的运算。分数可以用手写形式、图形形式和小数形式来表示。在进行分数的运算时,当分母相同的时候,我们只需将分子相加或相减,分母保持不变;当分母不同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公共分母,然后进行相应的运算。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练习,更好地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分数说课稿 篇三
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分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教时“认识分数”及93页做一做。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能直观地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沟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教材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了本单元的基本学习内容,体现了在玩中认识数学以及人与生活、自然的有机联系。
(2)、“认识几分之一”通过两个学生分月饼的情境引入分数,使学生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利用迁移推想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学生通过动手折出之分几一、创设学习情境,重视教学知识的操作性,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并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和认识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是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玩、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说教法
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是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索分数的意义,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说学法
1、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实物中认识“平均分”、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
2、进行比较、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四、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分四个环节进行:
1、活动引入,体会平均分。
2、主动探索,感悟新知。(从面到点)
(1)认识几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义——几分之一的意义——揭示课题。
(2)认识1/2:不同的图形用相同的.分数表示。
3、利用学生资源(动手操作)比较分数的大小。
4、在生活中找分数,让学生体验分数来源与生活。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最熟悉的分苹果出发,让学生感知平均分)
1、创设情境,聪聪和明明分6个苹果,怎么分?
生1:……
2、师:这两种分法哪种最特别?为什么?(特出“平均分”)板书
3、如果两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
生:每人一个
4、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俩人,能平均分吗?怎么分?
5、学生以圆为例动手操作,折出一样大,也就是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教学几分之一(大量感知把一样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的基础上再揭示分数,目的:传授程度减少,让学生自主探究)
1、请选择信封里你喜欢的图形,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反馈:(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给它们编号。1/2有3个,1/3、1/4、1/8、1/6、1/16、1/32各一个,不平均分的2个)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平均分的?为什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能平均分。
师:为什么认为这些是平均分的?(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3、观察一下这些平均分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2)把()平均分成()……
4、(根据第3问灵活提问,全部或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n份,涂出了其中的一份)
5、师:(拿出一个图形)这个图形整个用1来表示,那么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2份,这一份用什么数来表示?(如果生说不出师自己说)认识1/2、1/3、1/4……(在此插入书写方法)在图形下板书各种几分之一,教读法
6、师:为什么这一份用1/2,那一分却用1/4呢?
生: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它平均分成2份,它平均分成4份
7、揭题:象这些1/2、1/3、1/8……我们都叫它为分数(板书:分数)
8、举例:1/4就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的1/4。
空白部分还有几个1/4?
8、练习:(判断题)
三、教学1/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把学生作品用1/2表示的图往下拉)我们来看这几个作品,都用分数1/2表示,图形不同,为什么都能用相同的分数1/2表示呢?
小结:(能用1/2表示的这些图的共同点)把()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2、师:空白部分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3、(再次强调意义)1/2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选择一个分数说一说意义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拿出1/2和1/32的两个同样图形)我们来看这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用1/2表示,那个涂色部分用1/32表示的是这一块,(可以剪下比一比)哪个大?为什么呀?
(1/2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32份的一份大)
板书:1/2>1/32
2、猜想:1/2、1/8和1/32的大小
板书:1/2>1/8>1/32
3、自由选择两个分数比一比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4、说一个更小的分数。
五、生活中的分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看到这些东西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A、用什么分数表示想到几分之一?
B、拓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