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月光曲》说课稿(经典3篇)

时间:2016-06-09 07:26: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语文《月光曲》说课稿 篇一

《月光曲》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对月光的无限向往和美好幻想的故事。本课是第一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能够了解月亮的形状、月光的特点,理解月光对人们的吸引力和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自然界的美好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意思。

2.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学材料: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课文《月光曲》。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月亮的形状、颜色、特点等,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兴趣。

2.学习课文(15分钟)

首先,通过导入的图片再次引导学生回忆月亮的特点,然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的情感。最后,师生共同解读课文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

3.理解课文(10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例如,询问学生对于课文中孩子对月光的喜爱和向往的理解,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月光的感受和想象。

4.展开想象(10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月光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述自己在月光下的感受和想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巩固与拓展(10分钟)

老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同时,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月亮和月光的知识。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观察月亮,写一篇关于月亮的作文。

五、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月亮的形状、月光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月光曲》说课稿 篇二

《月光曲》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一个小男孩对月光的向往和想象。这篇课文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它能够引发学生对月亮和月光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本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通过小男孩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从文中可以感受到小男孩对月光的无限向往和美好幻想。他看到月光像一只大银鸽在天空飞翔,又像一只巨大的鸽子在地上散步。小男孩幻想自己能够和月光一起玩耍,在月光中成为一个快乐的精灵。这种想象不仅表达了小男孩对月光的喜爱,更展示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月亮的形状、月光的特点,理解月光对人们的吸引力和影响。同时,通过课文的阅读,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讨论和表达。例如,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可以提问学生对于课文中孩子对月光的喜爱和向往的理解,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月光的感受和想象。通过展开想象,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月光下的感受和想象,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同时,在课堂结束前,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学欣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月亮的形状、月光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还能够感受到美好的事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想象的力量。

小学语文《月光曲》说课稿 篇三

小学语文《月光曲》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十课《月光曲》。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思想。

  3.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四、说教法: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议论”的'方法。

  五、说学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

  六、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为了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讲课伊始,我应用情景教学,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随后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并随乐声简介贝多芬,让学生明确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演奏,人民对他十分爱戴和敬仰。创设出浓郁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暗示了课文的内容中心,引出课题。

  (二)倡导合作学习,培养问题意识。

  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问是一点,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就在每事问。”显而易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相当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初读悟文后,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影响。让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梳理学生懂或不懂的内容,以学定教。这一步,体现了尝试教学法的“自练”;体现了学法“读”、“议”、“悟”。

  (三)直奔文章重点,体会乐曲意境。

  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而文章并没有描写《月光曲》的琴声、节奏及旋律,而这一内容文章是通过皮鞋匠听音乐时的联想表现出来的,为此,我让学生勾画出皮鞋匠听音乐时联想的文字,合作学习,初步体会乐曲的三层变化,再用多媒体施放月色海天的图画,即“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并配与月色海天图画相对映的《月光曲》的三具乐段,即轻松舒缓的、渐强发展的、高昂激越的。教师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三层文字。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音乐、美术、语文三门学科成为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整体,深深地撼动了学生的心灵,从而突破了重点,并让学生分辨了事物和联想。这一步,体现了学法“勾”和“议”。

  (四)追溯作曲根源,了解人物心境:

  如此美好的乐曲,贝多芬是在怎样的心境和激情中创造出来的呢?我让学生尝试自学后,出示插图,师生共同讨论得出贝多芬作曲的根源:夜深人静,听到琴声;走进茅屋,引起同情;遇见知音,非常激动;环境清幽,创作名曲。让学生明白兄妹贫穷的现状与贝多芬憎恶社会的激情,使得贝多芬的心情在变化,而穷兄妹俩,特别是对爱音乐又懂音乐的盲姑娘的深切同情和对她求知若渴心理的理解,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感情基础,从而让学生体会了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她对劳动人民的关心、热爱。

  (五)突破文章难点,解决“两境”统一。

  为理解本课难点“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我让学生连贯全文,体会贝多芬散步时心里平静,正像第一乐段轻松舒缓,也如皮鞋匠听到音乐联想的第一层文字描写,当贝多芬听到琴声和兄妹的谈话十分感动,正象第二乐段节奏渐强发展,也如皮鞋匠联想的第二层文字描写,当第一曲完了,盲姑娘认出贝多芬,贝多芬更加激动,正像第三乐段高昂激越,也如皮鞋匠联想的第三层文字描写,从而解决了文章难点“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六)释放情感欲望,强化朗读训练。

  进入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充分意识到读书感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读书是课堂训练的主线。为此,在教学中,我贯穿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齐读、分读、品读、读句、读层等,通过读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受到启迪并释放了自己的情感,进一步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七)重视想象能力,拓展创新意识。

  在作业设计上,为了让学生化知为能,迁移应用,我出示文中联想的语段,并提问“这一幅美妙绝伦的月色海天图,兄妹俩真的看到了吗?”进而抓住“好像”、“仿佛”引导学生进一步分辨事物和联想,并体会写作时应用联想的条件和好处。之后出示两幅图画,并配以音乐,让学生领会美妙的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遐想,给我们带来美的熏陶和享受,从而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再让学生发挥想象,练习写作,力求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月光曲》说课稿(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