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优选6篇)

时间:2011-03-06 04:16: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呈现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发他们对周长的认识。然后,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特点。

2. 概念讲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周长。

3. 练习与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归纳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梳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确认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实施建议

1.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周长的思考。

2. 在概念讲解环节,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避免给学生灌输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3. 在练习与巩固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多样化的练习题,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长方形的周长:2 × (长 + 宽)

正方形的周长:4 × 边长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计算周长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思考和讨论问题。同时,教师在概念讲解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略显紧凑,部分学生掌握的不够扎实,需要在下一节课进行巩固和拓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篇三

  一、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本课时的目标分别为:

  1、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理解周长的概念与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两个教学重点我是这样来突出的:

  1、理解周长的概念

  这个重点我是分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导入

  上堂课我们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谁能说说“周”是什么意思?“长”是什么意思?

  第二步:理解认识周长这个概念

  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说出哪部分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然后再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让学生说说周长。如书本的平面、黑板的平面、篮球场的平面等。

  第三步:总结归纳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通过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在感性上认识了周长,这时要将感性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讨论、总结、概括什么叫周长?最后得出围在每个图形边长的和,叫做这些图形的周长。这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全面、自然的、主动的学习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老师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过程,教师只起到了点拔的作用。

  2、周长的计算这个重点分两步进行

  (1)创设情境,探索求知

  出示例题,谁能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请你想几种方法来计算周长?讨论估计有三种情况:①用绳子量②用长方形滚动③各条边相加。这是一次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练习。在没有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之前,在目前学生的思维状态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方法,无疑都是一种好办法。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用绳子量不方便,存在误差;用长方形滚动小实物可以,大实物、画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图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通过量各条边的长度,把各条边相加。但是量几条边呢?通过讨论,学生认为只要量长和宽就行。联系以前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在教学中也使旧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迁移。然后要求学生列出求这个长方形周长的算式,并要求说出你这样做的依据。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大至会有以下几种做法:

  ①4+3+4+3也就是“长+宽+长+宽”其实这就是用绳子量和长方形滚动得出的方法。

  ②4×2+3×2也就是“长×2+宽×2”这是利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来做的。

  ③(4+3)×2也就是“(长+宽)×2”长和宽折起来,长方形周长就是长边与宽边和的2倍。

  2、讨论总结、归纳方法

  再次讨论,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是“(长+宽)×2”。

  三、课堂练习设计

  (一)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1、周长概念掌握的练习在新授前,安排一组图形说说周长。

  2、圆周长计算的基本练习。

  书中的全部练习题都做为基本练习题,分三个小层次进行。

  先是进行直接计算的模仿练习,安排了练习中的第1、2小题。

  然后是动手测量后计算的题目。安排了练习中的3、4小题。动手操作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能起到帮助理解,寻找规律之桥梁作用。通过动手量课本封面的长和宽计算周长与用线围课本一周量出长度,这两个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知道,由于我们在用线围时会形成误差,所以结果会有些不同,其实周长应该是相等的。

  最后设计的两道应用题。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要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根据大纲要求这个练习层次我安排的是练习中的5、6两道应用题。

  (二)变式练习

  这个练习层次我设计的练习是已知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0分米,长和宽是多少分米?

  这是一道一题多解的题目。教师可采用可移动的线框进行演示,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周长不变时,长与宽是同时要发生变化的。

  练习的设计,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既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使学生学掌握了周长与长、宽的关系。

  (三)第三部分:发展练习

  用长5厘米,宽4厘米的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可以发现这是一道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训练的题目,这道题的设计是为了能让学生更灵活地运用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特别为优等生而设计的一道一题多解的题目。共有两种不同的拼法。

  (5+8)×2=26(厘米)(10+4)×2=28(厘米)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堂课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渗透、培养。

  1、怎样测得长方形周长时,通过学生讨论自己得出用不同的方法:用绳子、用长方形滚动、用边长相加。这里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2、长方形周长计算时,三种计算方法:长+宽+长+宽;长×2+宽×2;(长+宽)×2哪一种好?学生先进行尝试练习,通过自己去尝试练习后找出答案。

  3、变式练习中一题多解的练习,通过练习,学会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第67—69页。

  2.说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测量和计算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乐于思考的数学素养。

  3.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 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交流、善于合作和主动探究的数学素养。

  4.说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在对于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

  1.说导入方法:

  本节课的导入采取了回顾旧知,为新知识作铺垫的方法进行,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了秋天到了,草地进入养护期,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这个情境,目的在于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关于周长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做好铺垫,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2.说新授教学采用的方法:

  ①情境串教学法。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创设给花坛围护栏、算游泳池周长、篮球场的周长、给手帕加花边等一系列生活化的情境串,引出学生对数学问题周长的探索和研究,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②猜想验证法。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这一知识点时,先让学生猜想一下,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教学中,通过猜想,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通过自己验证等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地提出数学猜想、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素养。

  ③讲解法。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归纳总结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将知识点进一步巩固、深化。

  ④迁移法。在学习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法进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学习,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说巩固新知的方法

  ①分层练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设置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发展练习三种不同层次的练习,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素养。

  ②操作法。在练习中加入了先量一量,再计算图形的周长的题目,目的在于通过测量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进一步巩固周长的意义和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两张长4cm,宽2cm的长方形纸片的拼图游戏,进一步练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初步探究长方形的周长是与其的长、宽之间的关系。

  ③归纳整理法。在练习中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链。

  三、说学法

  1.说学生的认知基础

  学生们前面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及其特点,结合具体情境能理解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及算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动手操作和分析综合的能力,所以我觉得这节课让学生参与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模式:动手操作,创设情境——操作体验,初步感知——探索知识由来,抽象概括新知——实践操作,运用延伸。

  2.说学法

  ①小组合作学习。在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整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②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量一量、拼一拼、算一算等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素养。

  四、说教学程序

  (包括情境创设、各环节及设计意图、课件的应用说明、板书设计)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秋天到了,草地进入养护期,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每块花坛需要多少米护栏?(出示课件:目的在于回顾图形周长的意义。)

  同学们,我们来帮花匠老爷爷算一算每块草地都需要多少护栏。

  提问:三角形的周长怎样求?

  四边形的周长怎样求?

  【设计意图】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给花匠老爷爷给花坛围上护栏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引出学生对数学问题周长的探索和研究,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我们三年级一班也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将负责管理学校门口一个长8米,宽4米的花坛。(课件出示情景图)

  2、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师板书)

  师:要求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算出什么?

  生: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给花坛围护栏这样一个生活化的问题,引出学生对数学问题周长的探索和研究,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第三环节:积极思考,引导猜想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师:根据花坛的长和宽,你能求出花坛的周长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设计意图】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通过猜想验证等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地提出数学猜想、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素养。

  第四环节:操作验证,总结方法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

  (1)8+4+8+4=24(米)

  板书:长+宽+长+宽 =周长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8×2=16(米)

  4×2=8(米)

  16+8=24(米)

  板书 长2+宽2=周长

  (3)(4+8)×2=24(米)

  板书:(长+宽)x2=周长

  小结:先算一条宽和一条长的长度,乘以2表示有这样的两份。

  分别让每一种做法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出示不同算法的课件,将学生的算理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喜欢用那种方法?为什么?

  4、怎样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8米表示长方形的什么,4米呢?

  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在他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教学中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尊重学生的实际需要,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和熟练运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对学生各种不同的算法,只让他们说清算理即可。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在多次的计算过程中,会逐步实现多种算法的自我优化。算法多样化并不要求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算法多样化的核心是每一个学生个性的思考。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帮助学生选择最简单、最方便的计算方法。

  5、求护栏的钱数

  (1)师:求出长方形花坛的周长也就算出护栏的长度,需要多少钱?我们还需要什么条件?

  (2)老师这里有两种护栏的价格,甲种护栏8元/米,乙种护栏9元/米,选择你喜欢的护栏,列式算出需要多少钱。

  6、跟进练习:(课件出示题目)

  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25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师:你能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求出游泳池的周长吗?

  7、思考:假如我们要求教室地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呢?

  (二)正方形的周长

  1、师:学校又新建了一个花坛,也要围上护栏,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课件出示情景图)

  2、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3、那你们能求出这个花坛的周长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

  生1:(7+7)×2=28(米) 28×8=224(元)

  生2:4×7=28(米) 28×9=252(元)

  4、全班交流。

  (1)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谈想法。

  (2)你喜欢哪种方法?能具体说一下吗?

  5.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直接用边长乘4就可以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6、跟进练习:(课件出示题目)

  12厘米

  8米

  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在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很容易得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因此这个环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护栏计算钱数,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后,教师稍作引导,学生便可以在自我思维碰撞中实现算法的自我优化,培养了学生善于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解决新问题的素养。

  第五环节: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大家。现在我们也来证明一下自己的本领吧!

  1、小小测量师

  有四个图形分别测出周长,想:算周长之前应该干什么?

  2、篮球场的周长

  你们知道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吗?(长方形)老师还知道它的长是28米,宽15米,你们能求出篮球场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全班汇报。

  3、为了把这张画装饰得更漂亮,要给它的一周围上边框。要做多长的边框?你看小明做得对吗?(课件出示题目,根据学生作出的判断显示“笑脸”或“哭脸”)

  4、老师有一块长为10厘米、宽为8厘米的长方形手帕,想镶上一圈花边,需要多少厘米呢?(课件出示题目。)

  师:你想怎样计算?为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5、如果用刚才的那条花边装饰这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够用吗?、拼一拼,算一算。

  引导学生说明原因。

  6、每组有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片。请你们小组合作分别量出纸片的长和宽,再动手拼一拼,看一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并算一算拼成图形的周长,最后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拼一拼,算一算,组内交流。

  7、拓展题(课件出示题目,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题意)

  利用围墙的一边,用铁栏杆围出一个长方形花圃,长25米,宽10米,要用( )米长的铁栏杆。

  学生组内交流,独立计算。

  师:为什么只算3条边?

  一面广告墙要装上霓虹灯,你能帮设计师算出所需霓虹灯的米数吗?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应该是生活中的知识,因此练习的设计注重从现实生活入手,体现层次性、灵活性、有效性,通过量一量、拼一拼、算一算等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素养。

  第六环节:回顾小结,梳理知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能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帮助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谈收获,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和再现;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周长的问题,体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素养。

  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宽+长+宽+长 8+4+8+4

  宽×2+长×2 8×2+4×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4+8)×2

  7+7+7+7=28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7×4=28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篇五

  (一)巧设情境 设疑激趣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好不好?(出示幻灯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在赛场上赛跑,跑道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幻灯片演示)大家快看,喜羊羊获胜了,灰太狼气急败坏地跳起来喊:“不公平,不公平,我的跑道长!”喜羊羊也急了:“我的跑道才长呢!”看来没有人帮忙他们俩可能会无休止的争吵下去了。同学们来猜一猜,谁的跑道长呢?(学生争论)灰太狼可不是光凭我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让它心服口服。那么你觉得他们赛跑的路线和我们所学的什么知识有关呢?(复习周长的含义)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板书课题)

  (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来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题材,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喜欢数学的思想感情。激趣促欲地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激起主动参与探索学习有关知识的欲望,唱响了“数学自主探索”乐曲的“前奏”,引出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问题。)

  (二)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1、教师提问: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可以用绳子绕跑道一周,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可以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然后看跑了多少步再算;可以直接用尺子量)教师顺势引导:如果用尺子量,需要量出几条边呢?(学生争论后得出长方形只要量一条长和一条宽即可,正方形只要量出一条边即可。)

  2、(教师幻灯片出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6米和4米,正方形边长是5米。)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数据,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3、交流个性化方法。

  师: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呢?(学生交流各种算法,并说明各自的理由,教师分别用幻灯片动画演示各种算法,帮助学生理解。)

  (1)6+4+6+4= 20(米) 即:周长=长+宽+长+宽

  (2) 6×2+4×2 = 20(米)即:周长=长×2+宽×2

  (3) (6+4)×2 = 20(米) 即:周长=(长+宽)×2

  师: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生1:就是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即:5+5+5+5=20(米)

  生2: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用边长乘4就行了,因为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长。即:5×4=12(米)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算法简便一些呢?说说你的想法。

  (反思: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学。教师大胆放手,把学习主动权交还学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谈感受中优化算法。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方式,认识上的差异,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也就是说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跑道一样长,看来比赛是公平的。

  师: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能求出周长。

  (三)应用生活 解

决问题

  师:赛跑中灰太狼输的是心服口服,灰太狼顿时对周长产生了兴趣,他要求和喜羊羊进行求周长比赛,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进入求周长闯关赛。

  1、(幻灯片出示一张相片长5分米,宽3分米)要给相片做一个相框,至少用多长的木条?

  2、(幻灯片出示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8分米)要在台布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3、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品,想办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4、(幻灯片出示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沿着其余三边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5、同学们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掌握的很不错,老师决定奖励大家一张贺卡,(出示正方形贺卡)这个正方形边长1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呢?(学生回答)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对折的贺卡打开,它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谁能求出这个长方形周长呢?(学生各抒己见,老师把贺卡奖励给最爱动脑的学生。)

  (反思: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本节课让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周长的实际问题。)

  (四)巧设总结 争谈收获

  师:在闯关赛中灰太狼和喜羊羊不分胜负,灰太狼高兴地回家去了。他写了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幻灯片出示)灰太狼日记:在运动会上和喜羊羊赛跑,我输了,但我学会了求周长的好多方法!我最喜欢的方法是: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 ×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今天通过各种比赛我可是大开眼界,长了不少见识。原来周长在生活中应用是这么广泛!不过求周长可得好好动动脑筋。还有,我得好好锻炼身体,要不然就追不上喜羊羊了。(学生发现小括号的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再次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灰太狼的收获可真不少,同学们能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吗?(学生争先恐后的谈收获。)

  师:请同学们课后设计周长是16厘米的不同的长方形贺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篇六

  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前几册直观认识角、线段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老师和学生一起认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理解掌握周长的计算。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小组一起讨论学习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兴趣和合作学习能力,为后面学习周长公式的变式运用及拓展和四五年级的长、正方形的面积等的学习作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从心理特征和族状况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 储备,对未来世界充满着更多的猜想和探索欲望。他们的年龄特点主要还是以直观教学为主,通过动手实践测量,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丰富学生的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课的设计就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手段,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在学习交流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测量、讨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根据这一理念,本课教学力求放手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运用故事情境教学法、引探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教学法等方法为学生找寻良好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测量、交流、总结等教学活动,并以小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由探索、发散思维,从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本节课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侧重于过程性电影票的落实。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