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风光》的说课材料【精简3篇】

时间:2012-02-08 02:40: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南极风光》的说课材料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所选教材为《南极风光》,属于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本单元围绕“地理与天气”这一主题,通过描述南极的风光,使学生了解南极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并掌握描述自然风光的词汇和句型,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自然风光的描述。

二、学情分析

学生为初中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但是由于对自然风光的描述较为陌生,所以在词汇和句型的学习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掌握描述自然风光的词汇,如snow, ice, mountain, penguin等。

(2)学习掌握描述自然风光的句型,如“There is/are…”和“It’s…”。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图片展示和多媒体播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南极的风光。

(2)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描述自然风光的词汇和句型。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描述自然风光的词汇和句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南极风光的图片和短视频,引起学生对南极的兴趣,并引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描述。

2. 演示与讲解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板书,向学生介绍描述自然风光的词汇和句型,并进行逐个解释和操练。

3. 练习与巩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南极的风光,并进行口头描述。

(2)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扮演导游,其他学生扮演游客,导游向游客介绍南极的风光。

4. 拓展与应用

通过多媒体播放南极的风光短片,让学生欣赏并用英语描述所看到的风光。

5. 归纳与总结

向学生总结本课时所学的描述自然风光的词汇和句型,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6.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南极风光的短文,并鼓励他们使用课上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七、板书设计

典型自然风光的描述句型:

There is/are…

It’s…

描述自然风光的词汇:

snow, ice, mountain, penguin, etc.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南极的风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自然风光的描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词汇和句型的掌握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南极风光》的说课材料 篇三

《南极风光》的说课材料范文

  一、教材分析

  《南极风光》是二期课改新教材三年级下第24课。它是一篇内容生动,文笔优美的散文性说明文。课文分为“南极风光”和“南极开发”两部分,重点是“南极风光”的介绍,依次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南极冰雪、南极动物和南极光。文章开始,用“没有……没有……更没有”的句式从反面写出了南极是冰雪的世界,接着写狂风堆成的“雪浪”和“各种各样形状”的“雪堆”。写南极动物,用了“望而生畏”、“仅有”等词语,说明在那里动物难以生存。对南极光的描绘,用了一个长长的带比喻的句子,形象地展示了南极光的绚丽和奇特;紧接着用一个双重否定句(“没有……不……”),强调南极光是奇景,“十分罕见”。“南极开发”部分,介绍南极是一块“宝地”,许多国家在这里建立了科学考察站,我国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

  二、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了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下半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如在预习中扫除字词(特别是字音、字形)障碍;能够通过自读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根据学习的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在语言的学习方面,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教师的引导体会文本语言的魅力,并有主动记诵的愿望,但在运用方面,语言素材比较少,有感而不会发。从表达的方式上看,也缺少一定的章法。

  三、关于教学目标:

  目标一:理解并积累“晶莹剔透、绚丽夺目、望而生畏、惊叹不已、摇曳”等词语。

  在词语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灵活的方法理解词义,如“晶莹剔透”的理解可通过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感悟;“望而生畏”一词,则通过温习旧知并结合文章内容,结合说话训练达到对词义的真正理解。

  目标二:朗读并积累描绘南极冰雪和南极光的两句比喻句。

  文中描绘南极冰雪和南极光的两句比喻句,写得十分形象、生动、优美。积累这样的句子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一大收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在词语的理解、句子的品味中体会美感,从而激发主动积累的愿望。可以尝试让学生拓展进行课文内容的延伸训练。

  目标三:引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体会南极风光奇异而神秘的特点,表达对南极风光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盼望南极更美好的情感。

  交流时,不一定按照课文顺序,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形成一种自主交流的氛围。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或交流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讲读第1节,可以通过读课文,要学生设想自己来到了南极,有什么感受,见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读句子的过程中体验出南极是个冰雪世界。在对南极冰雪和南极光这两部分的学习中,要紧紧抓住比喻句的表达形式,结合关键词语的理解,让学生在朗读、体会、欣赏中表达对南极风光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盼望南极更美好的情感。

  四、关于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是一篇文质优美的说明性的散文。如果教学的重点落实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上,是可以达到读通、读懂课文的目的的。但欠缺了情感因素的教学会显得呆板和单薄。所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自始至终用自己的身心去阅读,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当然,情感也不是一触即发的,也不可能始终保持高调,只有合理地安排,才能让学生在对文章的学习中,真正表达对南极风光的赞美之情,激发他们亲近自然、盼望南极更美好的情感。

  (一)初步感知,有所触动

  对于进入三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来说,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在预习的时候已经产生了。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进行网上查询,了解、收集有关南极的各种地理资料以及科考人员在南极考察的资料,这样丰富了学生对南极神秘之地的.感性认识,也鼓励他们为学习本课作准备。

  在课文的初读中,以“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南极的哪些风光?”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帮助学生把握课文脉络,做到整体感知。也让学生在对这些内容的初步感知中,激发进一步了解南极的愿望。

  (二)细细研读,深入理解

  研读课文中,紧紧抓住文中两句比喻句的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既展示各种真实景观,又引导展开想象,联系课文理解内容。在教学南极冰雪这一部分时,设计“有的地方,风还把雪堆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____,有的像____,有的像____,晶莹剔透,造型奇异。”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和生活经验进行交流,然后教师进行总结:不管什么形状,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即——晶莹剔透,造型奇异。

  南极光的神秘、奇异、美丽更是学生难以理解感受之点,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让学生自选观赏南极光的各种奇观,引导学生从南极光的色彩、速度、形态等方面感受并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感受南极光的绚丽夺目和罕见。然后结合收集的资料进行语言的再创造,即运用比喻句介绍自己眼中的南极光。

  在对这两句比喻句的学习中,学生必然在对文字的美的体会中感受了南极的神奇,对南极的向往会更强烈。

  (三)迁移运用,情感升华

  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表达训练机会,如运用比喻句介绍南极冰雪的形状、南极光等。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这种能力迁移方式,产生一种能把南极风光介绍给大家的自豪感,让学生的情感在表白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南极风光》的说课材料【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