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最新3篇】

时间:2015-06-07 03:47: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参观颐和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

1.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颐和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3.颐和园的艺术鉴赏与创造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介绍颐和园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出颐和园的主题。

2.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包括其建造的目的、时间和主要建筑物等。

3.实地参观(60分钟)

组织学生到颐和园进行实地参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园中的建筑、景观和文化符号,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4.艺术鉴赏与创造(30分钟)

回到教室后,让学生分享他们在颐和园的观察和感受,引导他们对园内的建筑和景观进行艺术鉴赏。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园林,可以是手绘图、模型或其他形式。

5.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园林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引导学生总结颐和园对他们的影响和启发。

四、教学评估

1.参观时的观察记录

2.园林设计作品

3.学生对颐和园的认识和理解的口头表达

五、教学资源

1.颐和园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2.绘画、手工制作材料

六、教学延伸

1.组织学生参观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园林,如圆明园、留园等;

2.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创作活动,如传统绘画、剪纸等。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3.通过参观颐和园,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颐和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3.颐和园的身心发展和团队合作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颐和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其美丽和独特之处,并引发他们对颐和园的好奇心。

2.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其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紧密联系。

3.实地参观(60分钟)

组织学生到颐和园进行实地参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园中的建筑、景观和文化符号,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如划船、游玩、拍照等。

4.身心发展和团队合作(30分钟)

回到教室后,让学生分享他们在颐和园的体验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颐和园对身心发展的意义,并分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小项目,如制作颐和园主题的手抄报或展板。

5.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颐和园对他们的影响和启示。

四、教学评估

1.参观时的观察记录和体验感受

2.小组合作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展示效果

3.学生对颐和园的认识和理解的口头表达

五、教学资源

1.颐和园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2.手抄报或展板制作材料

六、教学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颐和园的摄影比赛或文学创作比赛;

2.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展览和活动,如中国传统乐器演奏、书法展览等。

《颐和园》教学设计 篇三

《颐和园》教学设计

18《颐和园》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想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也是我们高年级组教研活动要研究的主题。所以,我们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设计大量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阶梯,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层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刻画了北京颐和园的俏丽景观,全文层次明确,首尾呼应,语言精美活泼,具体形象,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讴歌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2、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词意句意的理解上还有欠缺。他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参观游记的文章,对这类文体并不陌生。本文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画面,感受美景,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借助工具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文中优美的句子。

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抓住特点描写事物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文中优美的句子。

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抓住特点描写事物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介绍小动物。一人说,其他同学听,听后再评价。

训练内容:口语交际。目的: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形式:一个人说,其他同学评。时间:3分钟。

二、谈话引入,介绍资料。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吗?

读了课文后,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板书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设计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通过资料初步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使学生更愿意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

(二)学习课文

1.轻声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请同学轻声读全文,一边读一边填空。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走完长廊,就到了()。从万寿山下来,就是()。"作者是按照()顺序描写颐和园的。

训练内容:填空。目的:理清文章顺序。形式:全员参与。时间:5分钟。

填完订正: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板书

【设计的目的:明确《颐和园》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游览的顺序。】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填表格。小组中每人填一种美,最后一个人朗读。

颜色美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样子美

画美

周围的风景美

感受美

训练内容:填表格。目的:理解长廊的美。形式:全员参与。时间:8分钟。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样子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城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感受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样子、画、周围的景色、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设计的目的:理解长廊的特点,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去写作的方法。】

(三)学习第三、四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万寿山

(1)万寿山的特点是什么?雄伟壮丽。板书

(2)作者在万寿山游览时,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出他移步换景了?让学生在三、四段画上,指名说。(抬头一看、向下望、正前面、向东眺望)

2.还有哪些句子表现了万寿山的美?

请同学们默读三四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这句话中的"滑"能不能换成"划"?为什么?因为这个"滑"字带着作者的感受,船从昆明湖水面上滑过,这是一个动态描写。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

(2)学生评议,找学生再练习读。

(3)齐读第四段。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

【设计的目的:理解万寿山的特点,通过"滑"字来体会水的静。】

(四)仿写第五段

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风景如画。板书

1.写昆明湖的美景时,作者挑了哪几个景观去写?(堤岸、湖心岛、十七孔桥)

2.如果让你写写咱们的大队部门口很美观。你准备挑哪三样去写。

3.学生写。

大队部门口很美观。…

训练内容:写小练笔。目的:学习第五段的写法。形式:全员参与。时间:8分钟。

【设计的目的:理解昆明湖的特点,体会昆明湖的优美景色。】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长、美

又大又美万寿山雄伟壮丽赞美之情

昆明湖风景如画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知识能力

1、朗读故事正确、流利、有感情。5 2、理解"滑"字的使用的好处。5 3、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能提出不同见解,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8

合作交流参与情况

1、认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10 2、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10 3、积极参与讨论,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10 4、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提出不同见解。10

情感体验

1、有较强的求知欲。5 2、学习兴趣浓厚。5 3、能主动参与讨论、思考。10 4、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

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10

教学效果

课堂秩序是否活而不乱,秩序井然。4

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习积极性是否被充分调动起来。5

基础好、中、差学生是否各尽其智,各有所获,均衡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能力发展程度如何。5

总分100

六、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本课注重了运用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有了对颐和园的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在课上通过对课文的细致学习,就能使学生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入。

2、在写作方法上对学生的习作有一定的指导。本文写了颐和园的三处景观,每个景观都有自己的特点,作者都是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写具体,进而使读者感受到颐和园的优美。这对学生的作文有一定的影响,学生也可以把这篇文章作为一个范文,去仿写。

《颐和园》教学设计【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