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经典3篇】

时间:2011-01-07 04:11:2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篇一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在地震中,家庭的安全成为了首要的关注。作为一个父亲,我想要通过这篇说课稿,向孩子们传授一些地震中的应对知识,帮助他们在灾难中保护自己和家人。

首先,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保持冷静。地震来临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害怕和紧张,但是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因为在地震中,情绪失控只会增加危险的程度。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面对地震时,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要听从家长或老师的指示。

其次,我们要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点。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离开危险的区域,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地震时要尽量远离玻璃、墙壁和大型家具,躲避在桌子下、床底下或者墙角等结实的地方。

另外,我们还可以告诉孩子们一些紧急状况下的自救方法。当地震发生时,有时我们可能会被困在废墟下,无法脱身。这时候,我们要保持镇静,尽量找到呼救的方式,比如敲击墙壁、大声喊叫等。同时,我们还可以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自救技巧,比如用衣物捂住口鼻以防止灰尘吸入,用手机发送求救信息等。

最后,我们要强调地震后的安全措施。地震过后,我们要警惕余震的发生。余震可能会造成更多的破坏和伤害,所以我们要及时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同时,我们还要检查家中是否有漏电、漏气等危险情况,确保家庭成员的安全。

通过这篇说课稿,我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了解地震的危害,学会地震中的应对方法,从而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地震是一种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但我们可以通过提前的准备和正确的应对,减少伤害和损失。让我们一起为地震的到来做好准备,保护我们的家园。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篇二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作为一个父亲,我希望通过这篇说课稿,向孩子们传授一些地震中的安全知识,帮助他们在灾难中保护自己和家人。

首先,我们要了解地震的原因和预兆。地震是地壳发生断裂运动引起的,通常会伴随着地震前兆的出现。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地震前常常会出现地面震动、动物异常行为、水井水位变化等预兆,当我们观察到这些现象时,要提高警惕,做好地震的应对准备。

其次,我们要学会正确的避震姿势。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要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点,并采取正确的避震姿势。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避震时要蹲下身体,用手保护头部和颈部,尽量避免身体暴露在外。这样可以减少头部和颈部受伤的风险。

另外,我们还可以告诉孩子们一些地震中的应急措施。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尽量保持镇静,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同时,我们可以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比如用衣物捂住口鼻以防止灰尘吸入,用手机发送求救信息等。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耐心和希望,相信救援人员能够及时到来。

最后,我们要强调地震后的安全措施。地震过后,我们要警惕余震的发生,及时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同时,我们还要检查家中是否有漏电、漏气等危险情况,确保家庭成员的安全。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我们要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通过这篇说课稿,我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了解地震的危害,学会地震中的应对方法,从而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地震是一种无情的自然灾害,但我们可以通过提前的准备和正确的应对,减少伤害和损失。让我们一起为地震的到来做好准备,保护我们的家园。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篇三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语文的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下面我将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内容及作用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令人震撼。

  这是一篇很能催人泪下的文章。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并不能感同身受的体味当时地震的情景,更无法通过内心感悟其中的父子深情,对文本的内容停留在字面的理解。对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景并联系汶川地震,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二)三维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以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并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等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

节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教学的难点则是领悟作者通过具体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二、说学情

  五年级是小学学习的较高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本组课文在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方面内容也比较感兴趣。通过体会,达到感受文中人物的魅力,为学生打开爱的教育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的有利平台。

  三、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鼓励学生自主积极的学习,主要采用鼓励引导法和启发探究法相结合来帮助学生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评价。本节课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比较频繁,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到这种互动要覆盖到每一个人,教师的点评也应该覆盖到大多数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为主,注重教学过程中评价的及时性,并且要避免造成学生中的攀比心理。本篇课文可以利用情景表演进行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要给与赞赏性的、肯定性的评价。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请不同的学生来回答,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不损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比如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来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只要了解文章大意就能回答,因此可以让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来答。此外,在对学生的点评上,要注重多种方式相结合,不但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四、说学法

  在本科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取朗读体会法和小组探究法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结合发散思维,努力帮助学生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我将分五大板块逐一推进。

  (一)渲染情感,导入课题

  上课伊始播放汶川地震的资料图片。教师深情诉说: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造成8万余人遇难。1994年,美国洛杉机的一次大地震,在短短的四分钟时间内,有30万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透过这组照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好象听到了什么?

  地震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见真情啊!地震中发生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同学们请起立!让我们向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向忙碌在灾后救援工作的人们致敬!好请坐!

  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使人类不得不望而生畏,然而,有另一种力量却能感天动地。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现场,去感受一对父子在地震中演绎的动人故事。——《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学贵有疑,有了“解疑”的兴趣、动机,才能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也才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实践,

  资料共享平台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因此,我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初步质疑,然后把问题再抛给学生,鼓励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边读边思考,并提出深层次的新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后,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既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又解决了部分疑问,通过读书思考还会提出深层次的新问题。教师随机点拨,针对故事的结尾,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三)质疑解疑,理解感悟

  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帮助学生解疑,我利用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为什么感动?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它。

  2、用“ ”划出父亲了不起的句子。用“~~~~”划出儿子了不起的句子。细细品读,写下感受,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课文有多个画面都比较感人,考虑到学生可能从其中的一个画面说起,所以我将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了多套方案,学生说任何一画面后我都会顺应学情,梳理知识,推进后面的教学。

  交流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梳理相关的句子。

  重点品读:

  (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我引导学生转换时间单位来体会36小时是多长时间。一天半,或者说两天一夜,或者说是五十多节课。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父亲在做什么?按道理正常情况下人应该做什么?休息、吃饭睡觉。而父亲只在做一件事,不断地(板书)挖。我随即追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连续不断地进行挖掘?是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父亲是这样承诺的: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回扣中心句)

  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师:父亲在废墟里找了36小时,而儿子也在废墟下等了36小时,对于儿子来说,这是怎样的36小时呀?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感悟废墟里的艰险、儿子的坚强。

  2、由学生的回答,品读两个重点句: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体会从哪里看出阿曼达的了不起?

  3、假如现在你就是这些小伙伴中的一位,你会听到阿曼达说什么?

  4、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这么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再次回扣中心句。

  (四)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1、究竟是什么让这对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信任;父子深沉而伟大的爱……)板书:爱

  2、假如让你为这幅画加一个题目的话,你会加什么?说说理由。

  3、阿曼达父子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折射出他们金子般的心。听吧!让父爱在我们的心中缓缓地流淌,滋润我们的心田。播放歌曲《父亲》

  4、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感动也无处不在。把你的感动、你的心情,你想对父亲说的话,静静的想一想……让你的感动随着笔尖流淌吧……

  生练笔   汇报

  (五)拓展延伸

  这爱的故事将长久地流传下去,这样令人震撼的故事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在课后读更多的文章,感受亲情、友情的可贵,送大家一份礼物--《背影》、《游子吟》。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父爱的伟大,让我们将父爱珍藏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来一起大声告诉父亲:我爱你!爸爸!让我们时刻铭记父亲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六、说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也必然离不开教师的板书,本节课的板书我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略】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