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实用3篇)

时间:2018-01-05 05:48:3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篇一

标题:引入实际生活,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导入: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节小学数学课——《克和千克的认识》。在这节课中,我们将通过一些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克和千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量单位,学好这个知识点对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非常重要。

一、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2. 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引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我将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本节课。比如,我们可以拿出一张千元人民币和一张克重的食品包装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不同。然后,我会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哪个重量更大呢?学生们可能会回答千元人民币更重,但其实克重的食品包装袋更重。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千克是一个重量单位,而克是千克的一千分之一,所以克比千克更小,而不是更重。

三、讲解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在学生理解了克和千克的概念后,接下来我们将讲解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绘制一个换算表来帮助学生记忆。在这个表中,我们可以写下一些常见物品的重量,比如一只苹果的重量是100克,一包方便面的重量是500克,一公斤大米的重量是1000克等等。通过这个表,学生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四、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计算:

在学生掌握了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题来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比如,我们可以出一道题目:小明买了500克的苹果,小红买了2千克的苹果,他们两个人一共买了多少克的苹果?通过这样的计算题,学生们不仅可以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计算,还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帮助学生理解了克和千克的概念,掌握了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且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简单的计算。这些知识对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非常实用。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加练习,熟练掌握克和千克的使用方法。

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篇二

标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探索克和千克的秘密

导入: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节小学数学课——《克和千克的认识》。在这节课中,我们将通过一些观察和思考来探索克和千克的秘密。克和千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量单位,学好这个知识点对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非常重要。

一、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观察和思考克和千克的概念;

2. 探索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运用克和千克进行问题解决。

二、引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我将通过一些观察题来引入本节课。比如,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书包、水杯等等,并请学生们观察这些物品的重量。然后,我会提问学生们,你们觉得这些物品的重量是用克还是千克来表示呢?通过这个引入,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来判断物品的重量,并逐渐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三、探索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在学生观察和思考了克和千克的概念后,接下来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探索。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物品,让他们通过称重来判断这些物品的重量是用克还是千克来表示。然后,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换算实验,比如让学生们将一些克重的物品换算成千克,或者将一些千克的物品换算成克,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们可以自己探索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运用克和千克进行问题解决:

在学生探索了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来进行巩固和拓展。比如,我们可以出一道题目:小明和小红一共买了1千克的苹果,小明买了600克,那么小红买了多少克?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们不仅可以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计算,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探索克和千克的秘密。同时,学生们也掌握了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且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问题解决。这些能力对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

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资料共享平台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 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 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开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测量一枚二分硬币和两袋500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

,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

  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让学生说出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或1千克,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