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说课稿:中学艺术综合课《秋诗、秋画、秋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中学艺术综合课《秋诗、秋画、秋乐》。通过学习秋天的诗歌、画作和音乐,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目标:学习秋天的相关诗歌、画作和音乐,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和分析秋天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秋天美丽的情感,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秋天的诗歌、画作和音乐,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过程安排
1.热身活动:播放秋天的音乐,让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2.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秋天的画作和诗歌,引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3.学习秋天的诗歌:选择几首经典的秋天诗歌,让学生朗读并分析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4.学习秋天的画作:介绍几幅秋天的画作,让学生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学习秋天的音乐:播放几首秋天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并体验其中的情感和美感。
6.综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通过诗歌、画作或音乐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理解和感受。
7.总结与拓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五、教学手段与资源准备
1.教学手段:讲授、讨论、欣赏、创作。
2.教学资源:秋天的诗歌、画作和音乐,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评估与反思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创作作品,进行教学评估。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篇二:说课稿:中学艺术综合课《秋诗、秋画、秋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中学艺术综合课《秋诗、秋画、秋乐》。通过学习秋天的诗歌、画作和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目标:学习秋天的相关诗歌、画作和音乐,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和分析秋天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秋天美丽的情感,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秋天的诗歌、画作和音乐,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安排
1.热身活动:播放秋天的音乐,让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2.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秋天的画作和诗歌,引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3.学习秋天的诗歌:选择几首经典的秋天诗歌,让学生朗读并分析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4.学习秋天的画作:介绍几幅秋天的画作,让学生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学习秋天的音乐:播放几首秋天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并体验其中的情感和美感。
6.综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通过诗歌、画作或音乐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理解和感受。
7.总结与拓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五、教学手段与资源准备
1.教学手段:讲授、讨论、欣赏、创作。
2.教学资源:秋天的诗歌、画作和音乐,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评估与反思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创作作品,进行教学评估。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同时,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说课稿:中学艺术综合课《秋诗、秋画、秋乐》 篇三
温州市实验中学分校 李咏雪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一节……)
艺术课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和我们原有的音乐课程所不同的是,它将音乐与美术合在了一起,克服了听觉(音乐)与视觉(美术)彼此分割的传统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艺术能力。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写过这样一首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也就是说,精神的需要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所以在这一课,我借现在正值秋季为由,引导学生围绕“秋”这个主题进行艺术讨论、感受与鉴赏,从中领略艺术的无穷魅力。
一进入音乐教室,就听到了舒缓、柔和的钢琴曲《秋日私语》,优美的琴声很快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思索的兴趣。秋天是色彩丰富、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美而又热爱生活的艺术家,用他们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量,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能使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现代派中国画《林晚》就是一幅意境深远的秋景图。在白云与枫叶的掩映中,山中的小屋飘出了袅袅的炊烟,这满眼的美景令山路上的游人也陶醉了。
美术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是视觉上的感受,而听觉上的感受就要靠音乐来完成它了。为了让学生体会视觉与听觉彼此融合的魅力,在这里我安排了三段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听觉感受,从中为《林晚》这幅画选取最能体现其意境的一段,感受画与音乐所构成的二维欣赏效果。第一段音乐是由小提琴演奏的《思乡曲》,这段音乐节奏舒缓、旋律中带着淡淡的忧伤,小提琴低音区那婉转缠绵的音色,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是远方的游子在思念家乡的亲人吗?寥寥的秋风中,纷飞的落叶飘散在他的肩头、发迹,黄昏中落日的余晖,拉长了那思乡的背影。第二段音乐《秋叶》的前奏部分是风吹树叶的声音,这自然音响与单簧管的绝妙配合,是那么的轻松和平和,而有着典型流行音乐风格的主旋律,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秋的浪漫、秋的遐想。最后一段音乐是由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国民族乐器竹笛演奏的,这里的音乐节奏相当平稳,仿佛游人漫步于林间小道,欣赏秋日美景时那份怡然自得的心情;而它的旋律又是如此清新自然,给我们带来一股秋高气爽的味道。
各位老师,你们听了这三段音乐后,觉得哪段与画面最吻合?虽然从感受上,这三段音乐描绘的都是秋日的美景,但“国画配国乐”似乎更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情趣。我们的学生也是这样选择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和表现能力,我特意为他们渲染了诗情画意的气氛,引导他们站在诗人的角度,借用最恰当、最熟悉的诗句来赞美眼前的美景。虽然学生的文学水平有限,但他们还是一下子就想到了非常熟悉的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笔调浓郁清新,婉转流畅,意境深远,既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林晚》这幅画的意境,也是一首秋色的赞歌。在音乐与画面的配合下,通过学生特有的音色和声调来朗诵《山行》这首诗,初步形成了对“秋”的三维立体欣赏。
“秋”的美是多种多样的,在钢琴曲《谷粒飞舞》与一组丰收画面“稻花香里说丰年”的配合下,引导学生再次从听觉与视觉感官体验“秋”丰收的喜悦、成熟的美。
大家都知道
,艺术来源与生活,并且是生活的升华。因此,在让学生了解了艺术是相通的前提下,为了培养他们交流、表现、创造的能力,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他们说说“你眼中的‘秋’……”,并鼓励他们尝试以“诗画乐”相结合的形式展示。于是,有的学生朗诵散文片段,有的学生为大家展示秋天的图片,有的学生当场演奏一首乐曲来表达心中的秋天……通过这样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分享,加深了学生对“诗画乐”三维一体的感受,真正体会到艺术整合的魅力,同时也提醒了他们艺术就在身边。
在交流、欣赏了艺术家们如此丰富的“秋”后,从学生的表情中,早以透露出一种亲手表现“秋”的愿望。落叶是最容易得到的代表秋天的实物,因此,每位学生可以在自己平时收集到的落叶上,调出合适的颜色,印在教师准备的底版图上,在《谷粒飞舞》的音乐声中完成一幅独一无二的《秋韵》图,抒发对“秋”的热爱。
秋天同时也是极容易勾起游子思乡之情的季节,借着前面欣赏和创作的余兴,我让孩子们用满含深情的声音唱起了《思乡曲》,在优美的歌声中,孩子们想起了含辛茹苦的父母,想起了远离家乡的游子,秋天在他们的眼里已不再只是那满地的落叶,那丰收的果实,那悠扬的音乐,那精致的画面,在这个美丽的孕育着希望的季节里,我们更感受到了骨肉同胞间那份冲不破,隔不断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