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实用5篇】

时间:2011-07-09 05:50: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 篇一

标题:利用游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导语:本次数学课程将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一、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学生看到数学也可以是有趣的,并且可以通过游戏来学习。

二、学习目标

1. 学习并掌握简单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游戏一:数字接龙

通过数字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例如,给出一个数字,要求学生接着说出一个满足规则的数字,并解释规则。

2. 游戏二:数学宝箱

在这个游戏中,学生需要用给定的数字和运算符号来组成一个等式,使其结果等于给定的目标数字。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找到解答,并解释自己的思路。

四、教学过程

1. 引导学生观看游戏视频并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游戏一的规则并示范,让学生进行练习。

3.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一,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予帮助。

4. 引导学生讨论游戏一的答案,并总结规律。

5. 介绍游戏二的规则并示范,让学生进行练习。

6.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二,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予帮助。

7. 引导学生讨论游戏二的答案,并总结解题思路。

五、教学反思

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参与到解题过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 篇二

标题: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立体几何的教学方法探究

导语:本次数学课程将以立体几何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一、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立体几何的实物,如正方体、圆柱体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了解到立体几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

1. 学习并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方法一:实物展示

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边、面和顶点等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2. 方法二:模型拼装

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模型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按照提示进行拼装,并观察模型的性质。通过手动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并提出问题,如“这个物体有几个面?”“这个物体有几个顶点?”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

2. 分发立体几何模型,让学生按照提示进行拼装,并观察模型的性质。

3. 学生分组讨论模型的性质,并向全班汇报。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提供相关练习。

5.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并相互检查答案。

6.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

通过实物展示和模型拼装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观察,让他们参与到解题和讨论过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 篇三

标题:数的认识与计数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的数的观察力和计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认识数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计数操作。

三、教学难点:

1. 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计数操作。

四、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1-20)。

2. 数字图形卡片(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3. 游戏道具(如小球、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形状和数量,并引导学生讨论数字的概念和计数方法。

2. 数字认识(10分钟)

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数字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图形的形状和数量,并与数字进行对应。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的图形,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数字的形状和数量。

3. 数的计数(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人掷骰子,根据骰子点数选择相应的数字卡片或数字图形卡片。学生依次出示自己手中的卡片,并用手指进行计数。最后,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比较,看哪个小组计数得最准确。

4. 游戏总结(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并引导学生讨论数的概念和计数方法。最后,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 篇四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角。

  教学难点:正确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2、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什么?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什么?

  2、小组活动:找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请几个学生上台指)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学生活动)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再一次请同学上台指)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

  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三)小组合作,折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有角吗?

  生:没有。

  师:怎样才能折成一个角?(师生折角,生高举角展示)

  师:这里面有好多小秘密,用这个尖尖的扎扎手,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两边,有什么感觉?

  谁能给这尖尖的取个名字?谁能给这两条直直的取个名字?

  师:像这样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的图形,就可以说它是一个角。谁能告诉大家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同桌互说:自己折的角的顶点、边在哪里?

  (四)动手操作,演示活动角

  1、师:(出示活动角,两边重合)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跟老师一起做(师让活动角慢慢张开)

  你发现角有什么变化?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

  你又发现角有什么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知道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跟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边叉得越开,角就越大。

  2、魔术

  师:同学们表现真好,老师送你们一个魔术。(抽动活动角)

  你看到什么?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师: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比较角的大小

  师:(课件出示)猜一猜,下面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师:怎样验证?(打开p40,用三角板验证)

  你发现什么?

  (课件演示:两个角重合)

  (五)体验感悟,画角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把角的样子画在纸上。(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试一试)

  2、展示学生画的角

  师:画得怎样?

  3、师示范画

  师:想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

  4、请用正确的画法再次画一个角。

  [评析: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机会,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在探索和自主体验过程中,学生获得体验]

  (六)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拓展(游戏)

  1.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老师奖励你们做游戏,好吗?(好)同学们喜欢爬山吗?(喜欢)今天咱们就来做个爬山游戏。看,这就是那座山,在通往山顶的路上,设了这样几个关口,只有顺利闯关,才能到达山顶。哪组同学愿意带领大家率先闯过第一关

  电脑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2、师:现在继续闯第二关。电脑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3、师:第三关最难,谁有信心继续闯关?电脑出示:下图中有几个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内容贴近儿童,教学设计体现了“生活——数学——生活”的整体思路,是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性。如授课伊市始,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图入手,引导小组讨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角?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同时初步感悟到角的基本特征。整个教学过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我设计了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本节课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照本宣科,而是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对教材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改造”,这样的改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也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体现

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 篇五

]

小学数学说课稿范文【实用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