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采薇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诗经采薇》赏析与解读
引言:
《诗经采薇》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优美的诗歌形式,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赞美。本文将从诗歌结构、意象描绘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对《诗经采薇》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
一、诗歌结构分析
《诗经采薇》是一首由六段诗歌构成的诗篇,每段诗各有四句,共计二十四句。整首诗歌采用了古体诗的形式,每句诗的字数均为五言,行数呈现规律性的排列,结构清晰,朗朗上口。通过这种结构的安排,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整首诗具有一种流畅的韵律感。
二、意象描绘解析
《诗经采薇》通过对薇草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变幻多姿。诗中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为开篇,描绘了薇草的茂盛和生长的状态。接着,诗人以“采薇采薇,薇亦柔止”为转折,表达了薇草的柔弱和顺从。最后,以“采薇采薇,薇亦左秋”作为结束,展示了薇草随着季节的变迁而呈现出的不同风貌。通过对薇草不同状态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
三、文化内涵探析
《诗经采薇》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诗,更蕴含着深层的文化内涵。薇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和谐、柔顺和忍耐的精神。通过对薇草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这种精神的崇敬和赞美。同时,薇草的生长和变化也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诗人通过薇草的形象,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和个体的成长。
结论:
《诗经采薇》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并蕴含文化内涵的诗歌之作。通过对诗歌结构、意象描绘和文化内涵进行解读和赏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的价值与魅力。这首诗歌不仅仅是古代文化的瑰宝,更是对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赞美之作。
诗经采薇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诗经采薇》与现代社会的启示
引言:
《诗经采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以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本文将从环保意识、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等方面,探讨《诗经采薇》在现代社会中的启示和价值。
一、环保意识的呼唤
《诗经采薇》通过对薇草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赞美。在现代社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我们需要从这首古代诗歌中获得启示。薇草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以其柔顺和忍耐的特性,教会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情感表达的艺术
《诗经采薇》通过对薇草的描绘,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情感和赞美。在现代社会中,情感表达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可以从这首诗歌中学习到如何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建立更加紧密的情感纽带。
三、审美追求的引导
《诗经采薇》以其优美的诗歌形式和绚丽的意象描绘,引导人们追求美的品质。在现代社会中,审美追求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这首古代诗歌中汲取营养,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欣赏和创造更多的美。
结论:
《诗经采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不仅仅具有艺术的价值,更蕴含着对自然界和人性的启示。通过对环保意识、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的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这首古代诗歌不仅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对现代社会的指引和启迪。
诗经采薇说课稿 篇三
诗经两首采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采薇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本首诗,是树立学生学好古诗的信心,培养一定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关键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和高一学生古诗鉴赏能力较弱的现状,欲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
3、熟记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1)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2)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三、说学法
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
四、说程序
本课计划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接下来我将从整体把握、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总结艺术特色四个大环节来安排教学
二、背景点拨,整体把握
首先学生回顾《诗经》的基本知识,依情况略作补充简单介绍本诗的历史背景:《采薇》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经常入侵中原,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玁狁的'记载
进入课文后,明确生僻字读音;朗读课文,把握诗歌让学生对照注释及工具书明确字词读音,老师强调个别容易读错的字,在预习基础上基本把握诗歌大意
三、疏通课文,体会情感
学生朗读一至三节,找出通假字,如“莫”;语助词如“止”“曰”;古今异义词如“启”“居”以及个别短语如“靡室靡家”“载饥载渴”的结构,结合上《卫风·氓》中出现的相同或类似的结构来理解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抽查翻译,纠正错误
这三节都以采薇起笔,让学生思考课文呢写了薇菜生长的哪几种形态,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不难,但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只点到用于表达士卒思归之情的强烈老师要补充,用薇菜的生长来反映归期的推移和不定期,思念之情更加沉重同时在艺术手法上,同《卫风·氓》用“桑叶”来起兴一样,这里也是比兴手法,引出下文另外,战士们靠野菜来充饥也反映了战士们生活艰苦,兴中有赋
接下来,让学生继续找寻作者除了用薇菜的生长还用了什么来表现戍边的漫长?明确:用年月的更替,从“莫”到“阳”让学生自行分析随着年岁的增长,作者对战争,对家乡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体现这是一首戍边战士在归来途中追忆戍边生活的诗,战士用追忆的口吻来回想过去,在追忆中流露出强烈的情感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都找得到,学生找寻的过程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情感变化线索明确:对战争,作者坚决抗战,保家卫国,体现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内心又极度思念家乡,要提醒学生注意作者强烈的痛苦,除了倍感久戍无期,同时不要忽视与家人音信隔绝,生死未卜的痛苦
到这里,学生对这三节已经基本把握,现在可让学生再次整理归纳作者情感的复杂和矛盾,要提醒注意作者对统治者不体恤士卒的不满
总结艺术手法,分析艺术手法可以提醒从《卫风氓》来入手,如重章叠句,比兴手法,不仅表现感情递进,还突出主题
课文除了追述思归之情,四、五节还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学生朗读,对照注释再次理解四、五节归纳通假字如“尔”“棘”,古今异义如“君子”,“小人”,这两节字词在意义理解上比较难,可以让学生翻译,加强理解和掌握
第四节前四句是自问自答,写常棣花也是起兴请学生归纳这四、五两节的大意,这样能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更好的把握这两节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紧张劳苦征战生活的文字,如“三捷”“日戒”等把握了大意后,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描写我军装备精良,马匹强壮中体现出来的复杂情感,既有民族自豪感也有一定的愤恨情绪,士卒靠薇菜果腹而将军马匹居然如此肥壮,更何况是将军自己,表现了对军中不公的不满
四、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美
让学生谈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离别经常用杨柳的用意杨柳意象的把握对今后学习古诗歌很有帮助,回到课文第六节,想象前四句的画面画面的想象能更好的理解战士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为了突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在写作时经常用外在景物来衬托,在课文第六节里,杨柳和雨雪画面备受人们赞赏,让学生思考,谈谈自己的理解杨柳和雨雪分别衬托了战士离别时依依不舍和归来时百感交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寄托在这两幅画面中指导学生这种寄情于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这时我提问,如何理解征战在外强烈的思乡之情以及归途路上的伤悲痛苦?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思考难度,让学生在看似矛盾的态度中更好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真实的人物情感,更完整、准确的把握思想感情
到这里已经分析完课文,现在可以让学生完整归纳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归纳人物形象要求全面,准确,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理解情感,训练完整表达的能力
五、总结艺术特色
由学生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教师补充
指导学生参照《卫风氓》来分析本文的重章叠句,比兴手法同时要注意课文的多种叙事手法应用,如倒叙,追叙再回到现实的叙事线索
布置作业:熟读、背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