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亚洲和大洋洲核医学和生物学会议总结报告 篇一
随着核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促进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交流,第八届亚洲和大洋洲核医学和生物学会议于近日在亚洲某大城市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探讨核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加强国际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本届会议汇聚了来自亚洲和大洋洲各国的专家学者,共有近千名与会者参与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者就核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前沿技术、新型药物研发、临床应用和生物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会议设置了多个主题演讲和分会场,涵盖了核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学术分享和交流的平台。
在主题演讲环节,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就核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他们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突破,探讨了核医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与会者通过这些演讲,深入了解到了核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
此外,分会场上的专题讨论也是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与会者们就不同领域的研究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分享了各自的研究经验和成果。这些讨论不仅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也为核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此次会议还举办了一系列的展览和研讨会,展示了核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最新设备和技术。与会者们通过参观展览和参与研讨会,了解到了最新的设备和技术在核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对于推动该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应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加强了亚洲和大洋洲各国在核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为该领域的学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相信在各国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核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并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八届亚洲和大洋洲核医学和生物学会议总结报告 篇二
第八届亚洲和大洋洲核医学和生物学会议于近日在亚洲某大城市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亚洲和大洋洲各国的近千名专家学者参会。本次会议围绕核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应用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本届会议围绕核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新技术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与会者们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探讨了核医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在主题演讲环节,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突破。与会者们通过这些演讲,了解到了核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
此外,本次会议还设置了多个分会场,涵盖了核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各个方面。与会者们通过专题讨论,就不同领域的研究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思考,分享了各自的研究经验和成果。这些讨论为核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此次会议还举办了多个展览和研讨会,展示了核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最新设备和技术。与会者们通过参观展览和参与研讨会,了解到了最新的设备和技术在核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为推动该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动力。
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加强了亚洲和大洋洲各国在核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为该领域的学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相信在各国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核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并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八届亚洲和大洋洲核医学和生物学会议总结报告 篇三
第八届亚洲和大洋洲核医学和生物学会议总结报告
第八届亚大核医学和生物学会议(AOCNMB)于2004年10月9~13日在中国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共有456名代表出府,其中230名来自中国,226名来自世界各地近30多个国家.有23家厂商在本次会议上展出了各自的产品.本次大会共收录论文384篇(其中141篇口头报告,243篇壁报交流).在所有参会的国家中,收录的论文最多的是中国,共198篇(50%),其余依次是印度24篇(6%),韩国19篇(5%),日本17篇(4%),中国台北15篇(4%),巴基斯坦14篇(4%),科威特12篇(3%),美国10篇(3%),伊朗10篇(3%),南斯拉夫10篇(3%),孟加拉国8篇(2%),菲律宾6篇(2%),还有43篇(11%)分别来自包括澳大利亚、越南
、斯里兰卡、泰国、亚美尼亚、芬兰、匈牙利、波兰、英国、奥地利、玻利维亚、加拿大、古巴、捷克、德国、印尼、意大利、马其顿、马来西亚、蒙古、罗马尼亚、俄罗斯以及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图1).此外10月15~17日还分别在上海和香港举行两个卫星会议,并取得了成功. 作 者:朱承谟 张佳胤 张一帆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02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核医学研究所,上海,200025 刊 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ISTIC PKU 英文刊名: ACADEMIC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00525(12) 分类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