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改造工作计划范文【经典6篇】

时间:2011-03-09 03:43: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新村改造工作计划范文 篇一

新村改造工作计划范文 篇一

标题:新村改造工作计划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

经过市政府的批准,我市计划对我市XX新村进行改造工作。为了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市制定了以下的工作计划。

一、项目背景

XX新村位于我市的城市边缘,建于上世纪80年代,房屋老旧、设施陈旧,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为了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改善社区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我市决定对该新村进行改造。

二、改造目标

1.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改善社区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2.改善新村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便利性;

3.优化居住空间布局,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和绿化环境;

4.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三、改造内容

1.更新老旧房屋:对新村的老旧房屋进行整体翻新,提升房屋的居住品质和安全性;

2.改善交通状况:修建道路、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完善交通网络;

3.提供公共空间和绿化环境:增加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4.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新建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

四、改造计划

1.前期准备阶段: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和规划,确定改造的具体方案和计划;

2.征地拆迁阶段:与居民进行协商,解决征地拆迁问题,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3.建设施工阶段:根据改造方案,进行房屋翻新、道路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工作;

4.竣工验收阶段:对改造工作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五、投资预算

根据初步的估算,新村改造工程的投资预算约为XXX万元。具体的资金来源将由市政府进行安排。

六、工作推进机制

1.成立新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2.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3.建立工作督导机制,定期进行工作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七、改造效果评估

改造工程完成后,将对改造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居民的满意度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情况,为后续改善工作提供参考。

以上为我市新村改造工作计划的初步方案,希望得到各位领导的支持和指导。我们将按照计划的要求,全力以赴,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谢谢!

新村改造工作计划范文 篇二

标题:新村改造工作计划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

经过市政府的批准,我市计划对我市XX新村进行改造工作。为了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市制定了以下的工作计划。

一、项目背景

XX新村位于我市的城市边缘,建于上世纪80年代,房屋老旧、设施陈旧,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为了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改善社区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我市决定对该新村进行改造。

二、改造目标

1.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改善社区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2.改善新村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便利性;

3.优化居住空间布局,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和绿化环境;

4.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三、改造内容

1.更新老旧房屋:对新村的老旧房屋进行整体翻新,提升房屋的居住品质和安全性;

2.改善交通状况:修建道路、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完善交通网络;

3.提供公共空间和绿化环境:增加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4.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新建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

四、改造计划

1.前期准备阶段: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和规划,确定改造的具体方案和计划;

2.征地拆迁阶段:与居民进行协商,解决征地拆迁问题,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3.建设施工阶段:根据改造方案,进行房屋翻新、道路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工作;

4.竣工验收阶段:对改造工作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五、投资预算

根据初步的估算,新村改造工程的投资预算约为XXX万元。具体的资金来源将由市政府进行安排。

六、工作推进机制

1.成立新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2.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3.建立工作督导机制,定期进行工作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七、改造效果评估

改造工程完成后,将对改造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居民的满意度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情况,为后续改善工作提供参考。

以上为我市新村改造工作计划的初步方案,希望得到各位领导的支持和指导。我们将按照计划的要求,全力以赴,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谢谢!

新村改造工作计划范文 篇三

为贯彻落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加快改善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有效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面貌为目的,以治理农村“脏乱差”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动员全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使整治后的村庄环境优良整洁,乡村风情浓郁,农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农村风尚得到有效改善。

二、整治范围

本次整治范围重点是各乡镇政府驻地,各乡镇上报的纳入整治的行政村(297个)。

三、整治内容及标准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围绕“六清三化”,加快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六清”即:清垃圾、清粪便、清污水、清路障、清危房、清乱堆乱搭乱建,“三化”即村庄绿化、亮化、美化。

(一)清垃圾。以消灭污染源为重点,对道路两侧、村内外、院内外、室内外的各类垃圾进行彻底清除,及时清运到村垃圾集中堆放点(场),能利用的进行资源化处理,不能利用的进行安全填埋。严禁垃圾随意倾倒、随意堆放。

(二)清粪便。对畜禽实行圈养,及时清理人畜粪便,冲刷厕所和圈舍,并消毒灭菌。清理出的粪便要运送到村外,定点管理。没有堆放场的村,农户要将粪便运送到自家承包田地头,确保农户庭院、村内外道路无粪便,清洁卫生。养殖场要集中处理好畜禽粪便污染问题。

(三)清污水。积极规划完善村庄排水设施,搞好沟河、坑塘综合治理,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和村内积水问题。有条件的村规划建设村内排水道。杜绝污水乱泼、横流现象。

(四)清路障。平整路面,村与村之间及村内道路平坦。疏通村内断头路,清理占道树木、堆放物、建筑物等。

(五)清危房。全面拆除村内所有破旧危房。拆除村内所有废弃的残墙破壁,正在使用的要及时修复。

(六)清乱堆乱搭乱建。开展柴草搬迁会战,村内的柴草统一堆放,摆放整齐,远离住房,安全防火。全面清理村内外的一切乱搭乱建的建筑物,清理村内外占道厕所等。杜绝柴草乱垛、杂物乱堆、违规乱建等现象。

(七)绿化。主要道路建有绿带和行道树,整齐、美观;因地制宜建设公共绿地;庭院尽可能栽植花果树木,达到省“绿化生态示范村、镇”标准。

(八)亮化。乡镇所在地主街道要全部安装路灯,每乡镇必须要有一条“亮化路”,有条件的乡镇次干道也要安装路灯亮化。各村“明亮工程”要能正常使用。

(九)美化。主街道两侧建筑物尽量统一外粉,配以宣传墙字、宣传画等。全面清理乱帖乱画现象。

四、时间安排

本次综合整治活动时间安排30天,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阶段。从3月13日至3月17日为动员布置阶段。各乡镇要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制订出本乡镇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方案,做好动员部署,广泛发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好整治工作。包村市领导、包村市直单位主要领导和抽调的包村干部参加乡镇动员会。

(二)集中整治阶段。从3月18日至4月7日为集中整治阶段。各乡镇要按照整治内容和标准,利用20天的时间集中力量进行全面整治。

(三)验收总结阶段。从4月8日至4月12日为检查评比总结阶段,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新农村办公室、市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办公室联合组织验收,对工作成效明显的乡镇评出一、二、三等奖,评出先进包村市直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后进乡镇给予通报批评,电视曝光,并对乡镇及包乡镇、村的市直单位主要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本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由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统一领导,市新农村办公室、市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办公室具体负责。市四大班子领导成员按包乡(镇)分工落实任务。各乡(镇)为此次整治活动的责任单位,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要成立领导组织,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分包整治村责任制,加强乡镇干部包整治村的力量,按包片、包村分解任务,并成立专门的“六清三化”小分队,协助各村搞好整治工作。实行市直单位包村督导、协助开展整治活动责任制,每个市直单位根据分包村庄的数量,按照每村不少于2人抽调人员,并明确一名科级领导干部带队入乡进村,在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每乡镇要为所整治村派1名干部协助市直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市委、市政府对乡镇、村和包村市直单位“捆绑”考核,联动责任追究。各乡(镇)、各村和市直单位要按要求、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整治任务接受考评。市里将适时召开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场会,交流经验,推进工作。

(二)全面发动,广泛参与。各乡(镇)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迅速掀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高潮,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社会氛围。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环境活动,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清理环境死角,告别不良陋习。各村要建立一支工作负责的环卫专业队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卫专项制度,配置简易环卫设施,逐步建立“组保洁、村收集、乡(镇)运转、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要通过《村规民约》等手段落实“门前三包”制度,积极研究制定保持环境整洁的长效治本机制。

(三)加强信息和情况反馈。各乡镇要指定信息员,认真负责地把本乡镇集中整治的综合性、动态性、经验性的信息及时快捷报送市新农村办公室。市新农村办公室将把信息和情况反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量化考核中。

(四)严格考核,表彰激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新农村办公室、市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办公室负责进行经常督导检查,及时进行通报,并给行动好的乡镇、包村市直单位挂流动红旗,给行动不力的乡镇、包村市直单位挂流动黑旗。上挂的市直单位被通报的,要将通报寄送其上级主管单位。整治活动结束时进行全面考核,兑现奖惩。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限期整改。

新村改造工作计划范文 篇四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20__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__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出售农业初级产品创收,缺少加工增值环节,农民增收困难。

2、村庄建设规模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全村有20个组,新农村建设就只有谭家咀一个示范点,规模相对较小,不具有普遍性。

3、精神文明建设匮乏,村民的物质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村民们的业余活动较少,主要还是观看电影和欣赏本镇的农家乐队为主,村民自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体现“乐在其中”的创建思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

二、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作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先决条件,以全面整体推进双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为最终目的,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有特色、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经济。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奋斗目标

力争通过五年的时间,实现全村组组都通自来水,硬化道路到每组,建设全村污水处理工程,创建农村劳动力工程,亦称全民信息化工程,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人均收入由3582元提高到6000元。

(三)基本原则

以构建“两型社会”为切入点,坚持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原则。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根据水资源和农田生产能力核定全村承载量和人口居住量。坚持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原则。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并有条件实现的事情做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突出重点、逐项推进。坚持依靠农民、多方支持原则,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三、规划建设主要内容

(一)产业建设

1、粮食生产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在全村范围内大力推广优质稻种植,提高粮食单产、总产,确保粮食增产增收,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今年粮食经济作物规划面积6202亩、粮食总产2356吨,比20__年总产2301吨增55吨。

2、苎麻生产依托镇龙头企业,新发展优质苎麻示范基地110余亩,麻苗由村提供,对发展苎麻大户购买苎麻剥打机给予一定补贴。

3、蔬菜生产在本村5、8组建蔬菜基地120亩,以种植反季节蔬菜为主,并选派10人到外地学习种植技术,村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

4、发展养猪业计划发展牲虎年出栏20头大户8户。

5、发展养鸡业依托温氏集团,由农户选好基地、建好鸡舍,达到要求,和服规格的由村牵头办理小额贷款,全村力争年出栏2万只大户5户。

6、水产养殖全村拥有水面面积350亩,20__年规模养殖100亩,20__年新增养殖面积120亩。发展养虾、蟹大户5户。

7、林业生产利用荒山、荒地、荒坡、荒坪等资源,抓好百株万户工程,全村计划植树万株,泡桐繁育基地300亩,泡桐栽植基地3个,面积达800亩;林浆纸项目基地3个,面积400亩。

(二)基础设施建设

1、水利建设工程加强水利设施,逐步解决水利死角,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由群众自愿投工投劳,疏通和清污六号支渠,解决了4至8组人畜饮水和灌溉问题,全年新建和维修塘堰8口。

2、道路硬化工程20__年已硬化6个组的道路共公里,20__年计划硬化10和11组道路2公里.

3、沼气工程20__年全村五改三建已有70户用上沼气,11年计划新增100户用上沼气。

4、村支部建设进一步完善组织、综治、计生阵地和村支部阵地建设,以及周边环境及新农村绿化建设。

(三)村容村貌建设(村庄建设)

解决本村9组45户路灯的安装,启动亮化工程;做好清洁家园工程,以谭家咀为模范,逐步解决村庄“脏、乱、差”形象,树立新农村新形象。

(四)社会事业建设

搞好新型农家书屋工程,满足人民学习知识的要求,做好新型科技农民;依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加强全村卫生建设,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全村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水平,引导全村村民参加合作医疗。

(五)民主法制与精神文明建设

1、民主管理:实现村级组织的党务村务政务财务的全面公开,切实维护村民的选举权,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选举村民代表10—23人,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成立5—7人的村务管理财产小组,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

2、法制建设:创建“平安村”建立公安与联防队为主的专防队伍,加强基层巡逻分队工作,群防群治,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村内各种矛盾,做到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析。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要让全体村民都知法、懂法、用法,维护法制、推进法治进程。

3、精神文明: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四有”新人、倡导“五讲四美”,村民之间团结友好,互敬互爱,乐于助人,和睦相处。

4、完善村“两委”班子建设及工作运行机制,实现村“两委”班子的公推直选,广泛开展主主评议,建立目标,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干部目标责任制和干部岗位责任制。完善工作运行机构,加强群众的有效监督,促进村“两委”班子的健康发展。

四、规划建设投资概算

今后5年需建设的项目为:一是全村自来水安装,共需300万元;二是张天甲、阮香、谢黄道、潘福、新屋王方、张午门、清塘刘、黄土刘这八个组长达8公里的通组公路,以每年4个自然组的规划建设,11年动工,20万元/公里的标准,共需170万元(需要添加一座桥);四是环境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投入资金320万元,明年动工;五是沼气池建设,以每年150户的建设速度,加强沼气池的清洁能源建设,共需100万元;六是全民信息化工程建设,共需电脑30余台,合计15万元;七是养鸡业扩大规模,以10户/年,五年共增加50户鸡农,年产鸡2万只,共需资金500万元。

五、规划建设组织领导

规模建设实行区委区政府领导督办抓,由镇领导成立专班组织领导小组,实行党委书记负责抓,分管党委亲自抓,包村干部具体抓,村干部落实抓,加强领导,层层管理,明确责任,层层落实,扎实推进整体规划建设的进程。

新村改造工作计划范文 篇五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现状研究

摘要:

关键词:

1引言

“城中村”是我国许多城市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经济和规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建设向郊区不断蔓延、郊区农村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向郊区拓展形成的城市建设景观和郊区农村不断城市化形成的农村建设景观在地域上连接在一起,出现了城乡二元的城市建设景观,也即“都市里的村庄”[1]。“城中村”是城市的一块“夹缝地”,虽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2],这种独特的地位和现象,必然会带来人口杂乱、治安严峻、城市规划滞后、建筑违章、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利用率低等系列问题。这些隐匿于摩天高楼背后大片低矮、混乱的村落,不仅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也阻碍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的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城中村”的改造势在必行。武汉市作为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经过数十年城市建设用地的围裹,全市形成162个“城中村”,其中包括147个行政村和15个农林单位,总人口

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土地总面积为公顷。2003年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的“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城中村”进行调研,借鉴广州、珠海、杭州三地的经验,针对“城中村”改造难点——土地房产处置、“村改居”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改造资金筹措、符合城市规划管理控制要求等,制定了综合改造方案,并于2004年9月发布《关于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积极推进 “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意见的通知》(武政办[2004]173号)。在征求各区人民政府意见的前提下,确定二环线以内52个村为近期改造的重点,并在重点村中选取了16个村作为试点村,待试点工作完成后总结经验,再正式出台政策法规①。2009年武汉市在已有的改造经验基础上,提出三年内改造54个城中村。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武汉市典型“城中村”现状、问题与改造方案的研究,反应目前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的现状及问题等。武汉市“城中村”前期试点改造改造方案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方案确定过程:根据现状的土地利用、住户、人口数据,确定村湾的改造类型和享受还建的人口及住户,再确定保留及还建住宅、产业、开发等用地的建设规模,对各类用地进行综合整合后,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各类用地的选址和布局,并对建设资金测算、建设实施措施提出建议。

现状调研按照173号文的要求,根据实际拥有耕地现状,将全市“城中村”分为三类:A类村,人均农用地小于或等于亩;B类村,人均农用地大于、小于或等于亩;C类村,人均农用地大于亩。并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改造方式:A类村由改制后的村经济实体自行改造;B类村以项目开发的方式改造;C类村以统征储备的方式改造。

本文以沙湖村改造为例,介绍武汉城中村改造方案的确定流程。沙湖村是16个试点村之一,也是第一个成功通过土地有形市场进行改造资金筹措的村落,在武汉市的”城中村”改造中具有代表意义。

沙湖村现状

沙湖村基本情况沙湖村位于武汉三镇之武昌,属市中心城区,是武汉市”城中村”典型代① 资料来源:

表之一。村域分布在城市主干道武青三干道的东、西两侧。该村东面是风景秀丽的沙湖,南面是昙华林历史街区,西面是武昌积玉桥旧城改造片,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商业文化氛围、丰富的景观资源等优势而成为近年来城市建设的热点地区,但同时也导致了土地不断被征用,现状的自然村落被迅速扩展的城市紧紧包围,仅剩下自然村湾、村属产业——沙湖钢材市场、果品批发市场、汽车4S店等用地。

沙湖村改造规划目标

“城中村”改造,其实质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农村城市化的最后一个步骤,彻底实现农村到城市社区、村民到市民的转变。规划目标概括为:通过”城中村”改造,使其融入城市,彻底完成村庄的城市化过程,完善城市结构形态,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建设总体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沙湖村改造工作思路

经与武汉市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核实,沙湖村已无农用地。现状用地总面积为公顷,总人口为718人,总计215户,现状住宅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按以上标准,沙湖村属A类村,其改造方式为:除规划控制用地外,通过综合改造妥善安置村民。其资金来源是在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前提下,将还建安置房用地和房地产开发用地以项目捆绑的方式公开供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博弈

政府与原住民间的博弈

政府与原住民之间主要是关于土地产权与利益补偿的博弈[3]。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中村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政府是土地产权的实质拥有者,必然希望得到土地产权带来的全部收益。改造既能解决“城中村” 问题,又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政府极力进行“ 城中村” 改造。原住民作为土地实际上的使用者,则希望得到土地转让后的最大利益。原住民是拥有本村村籍的人群,房屋出租是原住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且经济收益颇为优厚。所以,原住民对现有的生活状况是比较满意的,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资料(房屋),有比较好的经济收入。对于“城中村”改造,原住民是极为担忧的。改造后,意味着将失去自己的生活资料,失去主要的经济来源,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经济利益补偿,将来的生活很可能得不到保障。因此,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他们对“ 城中村” 改造是抵触的。

武汉市政府提出3年内改造54个城中村,在“城中村”快速改造的过程中,政府往往只注重“城中村”景观与城市融为一体,忽视了“城中村”原有居民生活习惯等的融入,以及其长远的利益诉求。

开发商与原住民间的博弈

开发商与原住民之间主要是关于拆迁安置补偿的博弈。开发商关注的是“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巨大商机和经济利益,他们不愿意和实际上不拥有土地产权的原住民进行协商和给予补偿,更不愿意承担搬迁后原住民的就业、医疗等社会责任。然而,对于原住民来说,搬迁后他们将失去自己的房屋,生活保障也是他们极为关心的问题,所以对于是否搬迁,他们是充满顾虑的,他们希望得到满意的拆迁安置补偿,以确保日后的生活。如果得不到理想的拆迁费,他们会选择成为“钉子户”。

近年来武汉市公开出让土地大部分集中在二环及三环间和三环左右,二环内的土地很少,而近期推出的城中村则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城中村改造分为三种模式,一种是村集体自己开发;二是村集体经过改造,成立企业,村民为企业股东,引入投资方一起合作开发;三是国家征收土地,进入土地拍卖中心。武汉市前期试点使用的是第一种模式,但是现在使用这种模式很少,目前使用最多是第二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少企业主动走入城中村,希望能在开发中获利。目前,武汉市“城中村”在改造初级,就有开发商介入,村集体和开发商互

相探讨如何开发使用村土地,一二级开发联动。武汉市“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在武汉市“城中村”快速改造过程中,主要存在一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村民转居民过程中的问题。村民转居民是城中村改造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仅是城中村村民身份的简单转变,更重要的是身份转变后的一系列问题。武汉市“城中村”村民转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村民积极性不高,持观望态度;政府措施不力。

第二,征地拆迁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征地拆迁是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最大受关注最多的问题,主要是市场经济下城市土地的高额价格,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各方包括政府、开发商和村民都想获得土地的最大价值。对武汉市“城中村”改造的建议

失地农民由农村融入城市,是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较低的文化程度、有限的技能以及对原有生活方式的依赖,都会使得这一转变困难重重,并且他们精神方面的困难有时甚至超过物质方面的困难[4]。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耐心的开导、有效的培训、更多就业机会的提供,社会保障的健全,都是非常重要的。还要注重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对其个人愿望、信仰和文化的尊重。农民较为顺利地适应了这一转变过程,并且真正发自内心地融入城市生活,这可以成为评价城中村改造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不少城中村村民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技能较弱、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上处于劣势。村民多在村集体工作,或者打理自己的出租物业,不少村民更是无所事事。就业不足引起的游手好闲、不思进取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而,在改造中要特别重视对适龄村民的技能培训,改造后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1]李增军,谢禄生.都市里的村庄现象[J].经济工作导刊,1995,(8)。

[2]敬东.“城市里的乡村”研究报告—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对策[J].城市规划,1999,23(9):8-12.[3] 张波.城中村改造中利益主体间的博弈[J].山西建筑,2009,35(22),17-18.[4]陈琳,谭建辉,吴开泽,韩清雪.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新问题及解决思路—以广州城中村改造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59-63.

新村改造工作计划范文 篇六

一、基本情况

__街村是凤凰镇政府所在地,商贸繁荣,经济发达,总面积1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353亩,林地4500亩。总人口5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909人。现有34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村。村域经济以商贸业和农业为主。村内有明、清时代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民居一条街,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良好的保护开发和旅游价值。村内有个体工商户233户,是柞水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规划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结合村情实际,建设工贸性旅游村庄。规划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高点起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三、规划建设期限

自20__年至20__年,力争通过5年时间,把__街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铺设__街村五、六组(皂凤公路__街段)水泥路。

(2)架起六组两座跨皂河沟大桥。

(4)巩固、改造社川河河堤,实施交通小区外河堤水泥靠板工程。

(5)争取立项建设通子房沟的跨河大桥一座。

(6)建三间两层村两委会办公楼一幢。

2、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以子房为主发展大棚菜和设施农业,保障集镇菜篮子工程,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3、围绕古民民居保护开发,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1)制定古民居保护开发规划。

(2)成立古民居保护开发旅游公司,实行企业化动作。

(3)抓好公厕、垃圾池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整治环境卫生。

新村改造工作计划范文【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