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随笔的作文 篇一
清明随笔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祭祀节日。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会到坟墓前祭扫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对于我来说,清明节更多的是一种反思和思考的时刻。
清明节,繁忙的城市也会暂时安静下来,让人们有时间静心思考生命的意义。我常常会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坐在那里,回想起逝去的亲人,思考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回忆起小时候的清明节,我总是跟随着父母的脚步,来到祖坟前。那时我还小,不太懂得什么是死亡和离别,只是看到父母默默地给祖先们磕头,心中便会充满一种敬畏和感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也明白了清明节的意义所在。
清明节是一个提醒我们珍惜生命的节日。每个人都会有离开这个世界的一天,没有人能够逃避这个命运。而正是因为生命的有限,我们才更应该珍惜眼前的每一天,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清明节让我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质量。我们应该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过好每一天,将自己的生命过得有意义,给予他人温暖和帮助。
除了思考生命的意义,清明节也是一个反思自己的时刻。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思考自己是否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我会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找出不足和错误,努力改正和提升。清明节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反思和自我提升,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清明节对我来说,不仅是祭扫祖先的日子,更是一个反思和思考的时刻。通过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反思自己的人生,我能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更加努力成长和提升自己。清明节给了我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宝贵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我将会在每个清明节,坚持这样的思考和反思,让自己的生命过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清明随笔的作文 篇二
清明节的回忆
清明节是一个让人思念亲人的节日,也是一个让人回忆过去的日子。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小时候过节的情景,那是一个简朴而温馨的时光。
小时候的清明节,是一个让我充满期待的日子。那时候,我总是和父母一起早早起床,穿上整洁的衣服,拿着鲜花和纸钱,一起前往祖坟。一路上,我会看到很多家庭也在前往祖坟的路上,人们都是一副庄重而肃穆的神情。到了祖坟前,我们会先整理好坟墓,然后点燃纸钱,摆放鲜花,最后向祖先磕头。这个过程虽然简单,但却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浓厚和家庭的温暖。
除了祭祖,清明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踏青。每到清明节,我们都会和一大家子人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春天的美好。我记得那时候,我会和小伙伴们一起追逐嬉戏,放飞风筝,摘野花。我们会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野餐,品尝妈妈亲手做的美食,笑声和欢乐充斥着整个春天。那些热闹而欢乐的日子,至今仍然让我回味无穷。
如今,随着时光的流逝,清明节的庄重和温馨依然存在,但我已经无法再重温小时候的那些美好时光。亲人们已经离开了,我也长大了,面对的是更多的责任和挑战。但我相信,无论是祭祖还是踏青,清明节都会一直存在下去,只是形式和方式有所改变而已。
回忆过去的清明节,让我更加明白了亲情的珍贵和生命的脆弱。我会在每个清明节,保持一颗感恩的心,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也会继续传承和弘扬清明节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祭扫祖先还是踏青游玩,我都会用心去对待,让清明节的意义在我的心中永远存在。
清明随笔的作文 篇三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古代的时候,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而非节日,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那才是真正的节日。而作为节气的清明节,却晚了一天,但是他却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清明时,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纯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
写到这里有人会问扫墓的习俗呢?―扫墓的习俗出现在汉代,最初的清明节仅仅只有踏青的习俗,清明代表的是踏青的最好季节。
扫墓的出现是因为汉朝的皇帝经常在清明节时祭拜祖先,所以老百姓们也开始在这一时节扫墓了。唐朝时,皇帝在这一节日里还发过禁令,‘禁止在清明节是扫墓和踏青一起进行。’因为很多人在扫墓时哭哭啼啼,踏青时有嘻嘻哈哈,朝廷觉得不严肃所以才发布的。
但是实际上,古故人们把清明这个节气看作生命转化的节气,因为它意味着过去一年的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交汇。
现在的清明节,它不仅仅是人们祖先和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名族之人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维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清明随笔的作文 篇四
每当清明节,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包艾饺,我家也是年年如此,今年也不例外。
昨天我们去山上祭祀完后,摘了许多艾草。今天,我和妈妈很早就起床了,准备着做艾饺。妈妈先把艾草整理好,然后把艾草装进一个箩筐里,再去洗干净,把艾草烧熟,捞出放进糯米粉里,糯米和艾草混合在一起,夹杂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似兰花的气息,闻着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则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端端正正地坐在餐桌前,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妈妈。
只见妈妈把揉好的粉掐成一小团一小团的,我手忙脚乱地捏起来,先把它搓成一个圆,然后再用手压扁。妈妈准备了两种馅,一种是芝麻白糖,另一种是咸菜笋丝。我放好馅后,两边用手指头沾点儿水,合起来粘在一起,第一只艾饺就做好了,但样子似乎有点丑。再看看妈妈,她已做了两只,且样子相当漂亮,跟市场上在卖的一模一样。我有点不服输,一只又一只的接着包,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在我手里的艾饺也变得有模有样了,虽然比起老妈的还是有点逊色,但我也相当满意了,妈妈毕竟包了十多年了……
艾饺包好后,就上蒸了,二十分种后,吃着自己包的艾饺甜甜的、糯糯的、香香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当然,通过包艾饺这件事,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想要取得成功,都要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
清明随笔的作文 篇五
清明时节雨纷纷,回家扫墓看亲人。爷爷在我还没出生就离开了我们,今年已经整整10个年头了。
4月5日清明节,爸爸、妈妈带着我回到了丁店乡下祭祖扫墓。
我们走在田间小路上,首先映入眼前金灿灿的油菜花,一起一伏的田地,夹杂着小草错落生长着,路边的桑树也暴出了新枝嫩叶,小溪哗哗地向远方流去……大自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们家是个大家族,有六个伯伯,两个姑妈,全家大大小小50几个人聚在一起来到了爷爷墓前。伯伯们把野草拨掉,留下绿草,婶婶们摆上糖果、鱼肉,然后在墓上捧上一束菊花,烧上纸钱,点上鞭炮,接着,我们一个挨一个的磕头默拜。大家都在心中默默祝愿过世之人在天之灵保佑一家子平平安安。
扫墓结束,大家把带过来的祭品收拾好带回五伯伯家,然后全部集中在五伯家吃午饭,大家借此机会沟通情况,了解生活,增进情感。
饭后,我们在伯伯婶婶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的祝福声中回到了掘港。我想这句话也就是对逝去的亲人的慰藉了吧!
清明随笔的作文 篇六
一天天,一年年,我站在窗边,托着下巴,静静的看着天空中,今天的月亮并不完美,它被啃了一半。
也许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在清明节上贴的标签,只有扫墓、踏青和吃青团吧?没错,清明是只有这些,但是清明节的来历,你们知道吗?清明节是感恩的节日,你们知道吗?大家是不是被雷到了?是不是心中再说不可能呢?是不是在说只有感恩节才是感恩的节日呢?我是祭拜完我的爷爷奶奶和祖母之后,父亲告诉我的,故事由我简短讲讲吧!
在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大家找不到一点吃的,十分焦急。这时随臣介子推煮了碗肉汤给重耳喝了,当重耳醒后,惊讶的发现,介子推从自己的腿上割了一块肉,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有许多人为他抱不平,叫他去面君讨赏,可介子推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
重耳听说自己忘了介子推,羞愧万分,发现介子推已辞官同母亲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寻找两个人又谈何容易啊。有人说,用火烧,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了绵山,也不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大家上山寻找,发现了背着老母死在柳树下的介子推,在旁的树洞发现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听完这个故事,我早哭的稀里哗啦的了,清明节祭祖先就是为晋文公的忠臣介子推而定的呀!
我的清明节,也许一整天都在哭,也许一整天都在感动,也许一整天都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