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估算》的教学设计

时间:2018-08-07 05:31: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三年级数学《估算》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估算》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估算》的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掌握估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用不同的策略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估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数学的用处。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是估算

  1、师:昨天,我们班的小明练了半页铅笔字(出示),猜猜大约有多少个?

  教室里这盆花大约有多少片叶子?

  看画面(书中第32页图),教室里大约有多少台电脑?

  小结:刚才我们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就是估计。

  2、师:看图(一枝铅笔和一块橡皮),小明想买这两种文具,估计一下大约需要花多少钱?

  (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估计价钱再尝试简单的估算过程,体会什么是估算,同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3、师: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用到了估算?

  (感受估算的广泛应用)。

  二、游戏练习,为新知铺垫

  1、师:你们生活经验这么丰富,真了不起!这些数字朋友都赶来祝贺了(课件演示:192824435167)仔细观察,它们分别和哪个整十数最接近?

  2、师:现在你能很快说出这几个算式结果大约是几十吗?

  19+2828+2443+5151—2443—19

  (这一阶段加减法估算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每个数字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一种是加减法口算的方法,即先算十位,再根据个位上的数来判断最终的结果。这一环节为学习新知做了思维与知识的铺垫。)

  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估算

  1、亲身体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昨天老师也去了商场,准备买这些生活用品(出示图画: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水杯24元)

  老师带100元钱够吗?可以计算也可以估计一下──

  谁先想好谁先发言。(鼓励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去判断)

  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师点拨:一种是估算,一种是用笔计算,还有的同学口算,在没有让你们算出准确数量的情况下,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进行判断,通过实际体验,集体讨论,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2、多种策略进行估算。

  师:现在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带100元钱够买这三种用品吗?(教师说“三”的语气加重)先独立思考,再和伙伴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

  (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集体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学会估算。)

  学生汇报:(这里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明确估算策略。)

  A:连加。

  B:连减。

  C:加减混合。

  3、集体验证:这三种用品一共多少钱?(95元)看来你们估算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

  4、总结:刚才你们在帮老师买生活用品的时候体验了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板书:加减法的估算)估算很简单,可以把一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进行大约的计算,也可以加减十位上的数,再估计个位上的结果。遇到实际情况要灵活运用。

  四、巩固练习

  1、第31页的“做一做”。

  2、第32页的第二题。(小明原有20多枝水彩笔,妈妈又给他买了12枝,他现在的彩笔数量是一个不确定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估算》的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16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哪些估算?你们记得怎样估算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估算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2,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怎样列式?

  2、学生说,教师一边列式124÷3≈

  再问:怎样进行除法估算?

  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教师板书。

  生1)124≈120生2)124=120+4

  120÷3=40120÷3=404÷3≈1124÷3≈40

  3、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

  1、做p16“做一做”第1、2题。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之后解答这道题目。进行全班性讲评。

  2、完成练习三第3、4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除法估算

  124÷3≈40(箱)或者124=120+4

  120÷3=40(箱)4÷3=1(箱)……1(箱)

  124÷3≈41(箱)

  小学三年级数学《估算》的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至7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可能会回答:29×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了呢?你们来说说。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好好想一想。

  (2)、小组交流: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相互交流。

  (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组长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29×8≈240(元)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我们在计算29×8时,先把29看成30,因为30×8=240(元),所以29×8≈240(元)

  强调:我们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计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带的钱数250元进行比较,因为240元<250元,所以带的250元够买门票。

  (4)、强调≈:29×8大约等于240元,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

  5、小结: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道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

  (二)、结合生活,创编例题。

  1、情景引入: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2个孩子带250无钱,够吗?注意:现在和前面一样,每张门票8元钱。

  2、尝试估算

  请你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语。

  和小组交流,统一意见。

  1、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组一:32×8≈240(元)

  240元<250元

  答:带250元钱够买门票。

  生说:我们是把32看作30来计算的,因为30×8=240(元),所以32×8≈240(元)。

  师说:这种估算方法是正确的,可是结论合理吗?大家好好想一想吧。

  组二:32×8≈240(元)

  生说:我们的估算方法和上一组是一样的,但是,2×8=16(元)30×8=240(元)16+240=256(元)

  256元>250元

  答: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2、也许还有很多估算方法,上面这两组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有的认为够买门票,有的认为不够买门票,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回顾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0×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钱只买了30个同学的门票,还差2人没有买票。经过比较,知道带250元不够买门票。对于这个问题,仅仅估算出一个大约数是不够的,要考虑剩余的人数。

  你们现在清楚了吗?没关系,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需要慢慢体会。我们来比一比,看一看。

  3、比较分析,感悟估算。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

  29×8,把29看作30,30×8=240(元),够买门票;

  32×8,把32看作30,30×8=240(元),不够买门票。

  请大家思考:拿了同样的钱去买门票,估算结果同样都是240元,为什么29个同学带250元钱够买门票,而32个同学却不够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我们老师要适时的引入大估和小估的问题。师总结:这两个问题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外出办事时,通常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小明在动物园参观。

  (1)、出示: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仔细读题,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解答。)

  过程略。

  (2)、和29×8比较,同样是估算,为什么它在估算后要进行比较,而这一道题在估算出一个大约数就结束了?它不需要比较吗?

  师小结:不是所有的估算题目都需要比较,我们要看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道题求是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我们已经求出大约数,当然不需要比较了。

  (四)、全课总结: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估算》的教学设计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