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物体,学生可以感知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设计观察物体的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让他们在观察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一、目标设定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2.让学生感知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
3.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
1.观察物体的形状: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描述它们的形状,如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观察物体的大小:让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理解大小的概念,并进行大小的排序。
3.观察物体的颜色:让学生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进行分类和比较。
三、教学活动设计
1.观察物体的形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桌子、椅子、黑板等物体,让他们描述这些物体的形状,并归类成几何图形。
2.观察物体的大小:教师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水果或玩具,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用“大”、“小”进行描述,并进行排序。
3.观察物体的颜色:教师让学生找出教室中不同颜色的物体,进行分类并进行颜色的命名。
四、教学策略
1.启发式问题引导:教师通过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观察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激励奖励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励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使数学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物体,学生可以感知事物的属性、特点和规律,从而引导他们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在设计观察物体的教学活动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让他们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一、目标设定
1.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2.让学生感知事物的属性和特点,理解事物的结构和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观察物体的属性: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属性,进行描述和分类。
2.观察物体的特点:让学生发现物体的特点和规律,如对称性、重复性等,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3.观察物体的结构:让学生分析物体的结构和组成,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关联。
三、教学活动设计
1.观察物体的属性:教师准备一些形状、大小、颜色各异的物体,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进行分类和整理。
2.观察物体的特点: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具有特点和规律的物体,让他们发现并讨论其中的规律性。
3.观察物体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复杂物体的结构,理解其内在联系和组成方式。
四、教学策略
1.启发性问题引导:教师通过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实践操作体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反馈评价机制:及时对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和进步。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趣味,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8页———40页。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药箱、圆柱、球、长方体实物若干、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
使学生明确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教学流程:
一、古诗导入激发情趣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宋代诗人苏轼的那首《题西林壁》吗?让我们共同来朗诵这首诗。(课件出示诗句和庐山不同景色)
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
(一)观察长方体
1、整体观察(出示长方体小药箱)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这个长方体的药箱,谁来说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都是哪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生回答,师强调看到的面,是相对观察者说的。
(3)师:请同学们按照活动要求观察这个小药箱请(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4)学生观察。
a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几个面。
b坐在不同方向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药箱的哪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5)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有的同学看到一个面,有的看到两个或三个面。你能找出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多能看到药箱的几个面?请大家站起来走一走,看一看。
(6)学生自由走动,观察。
(7)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我们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可能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2、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
(1)教师拿起小药箱让不同方向的同学观察、我们从正面、上面、左面来看这个药箱得到的都是什么形状?
(2)分别出示药箱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分别是哪几个面。
(3)做40页第1题,在书上完成。(课件演示进行订正)
(二)分别观察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1、师:刚才老师和你们共同观察了长方体,现在请你和你小组的同学分别观察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学具,完成表格。(表格中要求同学们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物体,并将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学生观察,完成表格并汇报。
(预设:学生会质疑,圆柱体从正面看有时是正方形的)
2、趣味游戏,强化认识。
(用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师: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谁来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可能是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致,你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至少还要知道另一个面的形状)
(课件呈现不同的物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因此,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三)观察组合图形
1。观察交流加深认识
过渡:刚才,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一个物体,那么,我们从不同角度同时观察两个物体,会看到什么形状呢?
(1)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摆成和桌子上一样的位置,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它们,观察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看到的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2)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说得非常清楚明白。老师这里有几组图形(例2图),你们能正确判断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吗?
1、学生判断。
2、做40页第3题。
三、逆向练习训练思维
师:刚才我们一同观察了单个物体以及立体组合图形,并猜测和判断了它们在不同方向上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如果反过来,给你出示一个物体或立体组合图形某一方向上看到的形状,你能不能猜测出它们什么呢?(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圆形和一个正方形)
1、学生猜测,并畅所欲言。
(师讲解,圆柱体当底面直径和高等长时,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形状是正方形)
2、再次引导学生明确:
(1)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2)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观察的认真,仔细,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要懂得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希望你们做一个处处留心观察的有心人。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6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2、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教学重点:
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觉。
教学准备:
一个圆柱体的茶叶盒或者饼干筒。
教学过程:
一、准备铺垫
1、教师将一个圆柱体的饼干筒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分别蹲着看、站在讲台下看、站在讲台上看。
2、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再让看过的学生谈一谈看到的情况。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由低到高看物体,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一)由低到高观察物体(第63页)
1、在讲桌上照书上的图摆好教具,让学生由下到上进行观察,说出感觉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看书,并模拟书上的情景观察讲桌上的物体,体会由低到高不同的画面。
3、标出观察顺序。
4、师: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说一说。
(二)由远到近观察物体(第64页)
1、模拟情景,在讲桌上摆一个房子模型,房子后面摆几个高一点的长方体当作小树。
2、让4、5个学生在教室最后观察,然后向前走到讲桌近处观察。
3、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两次看到的画面有什么不同。
4、让观察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三、尝试练习
1、独立解决书上“说一说”。
2、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三、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个玩具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一个六个面颜色都不同的正方形,让学生在某一位置观察这个正方形,问学生最都能看到几个面的颜色,要看到其他几个面的颜色,怎么办?
2、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为什么每个人得到的结果不同呢?”
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师:那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你同意谁的结论?
生:他们四人都不对,因为只摸到了一部分,不全面。
师:对呀!这四个人得到的结论都不是全面的。为什么呀?
生:他们四个人都是从各自的角度上摸的?
师:要全面的了解一个物体的特征,必须要全面的去观察这个物体,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综合无分析把握这个物体的形状和特点。我们本节课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
(二)探索新知:
1、观察物体
(1)出示闹钟,(放在学生中间)分组进行。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
(2)学生活动,观察物体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看到的物体形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1:因为我在闹钟的前面。
生2:因为我在闹钟的后面。
生3:因为我在闹钟的左边。
生4:因为我在闹钟的右边。
师:我们每一个人只看到一种结果,你相信别人的结果吗?真是这样吗?
学生交换位置观察,再交流一下(注意自己的观察位置)
(3)师:通过刚才的不同观察,你有什么想法?
生:没一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
生: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都不一样。
生:没一个物体都不一样,有好多形状。
师:是这个物体不一样吗?
生:不对,是我们人看的饿位置不一样。
师生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结果是不同。
(4)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
师:谁能说一说图中恐龙的三个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2、学生分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三)应用拓展:
1、多媒体课件出示图:桌上放着一个茶壶,四位同学从各自的角度观察。
(出示茶壶四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请指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2、小组活动进行观察
67页“做一做”中的活动。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数学课本直接进行操作,每个小组成员先从某一角度看这摞书,然后交换位置看一看。最后,在教科书上进行连线。
(四)巩固新知:
1、每个学生从各自的方向观察自己的玩具,说一说看到的玩具有什么不同。请几个学生说给全班同学听。注意:“我在它的(位置),我看到了(形状)”
2、小组活动巩固知识:任选小组成员中的一个玩具,放在桌子中间,说一说从自己的位置看到的玩具的样子。
A: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
B: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
(五)应用总结:
师:那么“盲人摸象”故事中的四个人的说法对吗?他们四个人怎样说,才是正确的?
生1:应该说:“大象的腿像一根柱子。”
生2:应该说:“大象的耳朵像一把扇子。”
生3:应该说:“大象的尾巴像一条蛇。”
师:你们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大象的鼻子像水管。
生:大象的身子像小山。
师:他们如果这样说,你还笑他们吗?
生:不笑了,他们只是从一个角度来说的。
(六)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同学们好吗?
2、如果让你去观察一个物体你用怎样的方法观察呢?
通过小结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对的,对一个物体应全面的观察。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我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
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平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有信心吗?
老师这里有一张给小鸭子照的照片,请全班同学认真观察照片,说一说你知道这些照片摄影师站在小鸭子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鸭子的哪一面?
质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地非常好,不过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都是照着同一只鸭子,可是每张照片都不一样呢?
揭题:说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细观察物体,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学生喜欢感兴趣的猜一猜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熊猫)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国宝熊猫)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
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熊猫?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所以我们观察物体要全面有序。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4)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1题” )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2题)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解放军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 侧面 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