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的幼儿园班级管理 篇一: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班级管理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在新理念下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需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一个学习场所,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注重班级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伴的温暖和支持。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活动、举办主题班会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亲情,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其次,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需要注重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注。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新理念下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注重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注,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发展支持。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资源,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他们的教育。
再次,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需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幼儿园阶段,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知识和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在新理念下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资源,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最后,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榜样作用。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是孩子们的重要引导者和榜样。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新理念下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总之,在新理念下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注重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注、培养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榜样作用,可以帮助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新理念下的幼儿园班级管理 篇二:促进综合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园班级管理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在新理念下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中,促进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理念下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规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自觉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作业、整理书包等,培养他们的学习自律和学习积极性。
其次,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综合能力。在新理念下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和问题解决训练,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注重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社会发展中,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是一项重要的综合能力。在新理念下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合作活动和团队游戏,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最后,注重培养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幼儿园阶段,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理念下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情绪管理的培训和人际交往的训练,引导孩子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在新理念下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中,促进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以及培养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新理念下的幼儿园班级管理 篇三
新理念下的幼儿园班级管理
摘要:21世纪是个崭新、布满挑战的时代,各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如同缕缕清风一般扑面而来,新的课程理念冲击着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幼儿园课程也进行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作为在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教师来说,我们在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讨下,已逐步理解和领会新课程理念蕴涵的教育思想和基本理念,并尝试着在实践活动中应用,为推进教育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害词:新课程、班级治理、幼儿个性发展 21世纪是个崭新、布满挑战的时代,各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如同缕缕清风一般扑面而来,新的课程理念冲击着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幼儿园课程也进行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2001年9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理解和领会新课程蕴涵的教育思想和基本理念成为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重点任务之一。那么,新课程理念蕴涵着哪些新的教育思想和基本理念?我们应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班级治理呢?
一、新课程理念的内涵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要注重早期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要以素质教育的启蒙为核心,为所有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团体、个人展示幼儿素质教育的方向和途径。调整和改变当前学前教育课程过于强调学科要求、缺少整合、教师中心的倾向,突出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时代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机构根据儿童自身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使其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儿童的发展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教师必须根据儿童爱好和发展特点实施教育。
(一)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是班级治理的重点问题
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每个幼儿又各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们有自主性、独立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个体。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地去评价每一位幼儿。 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模式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品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强烈地影响个人创造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要害素质之一。人与人由于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在体质、气质、性格和个人爱好等方面会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造就了人们的不同个性,也使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个人的独创性正是在这种各自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差异性与多样性乃是创造思维生成、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土壤。没有不同观念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发展也就将趋于停滞。正如同一种元素不能合成新的化合物一样,同一种思想也难以碰撞出聪明的火花,一个布满差异的多样化社会才更加具有活力。今天,我们的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造性,需要有新的方法,新的发明和新的思想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对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集体意识的宣传和培养,却相对忽视了个体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精神在提高人的素质非凡是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的意义与作用。我们固然需要统一意志和良好的秩序,但我们也不应忘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集体创造力始终是个体创造力的有机组合,是个人能动性的综合反映。长期整洁划一的同化性练习,会严重束缚人的个性发展,扼杀个人独创性,其结果也会削弱了集体的生气与省略。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治理中,应该加强对个性化的教育。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各种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另外,幼儿的个性形成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教师有教书之热情和育人之爱心,有耐心,有奉献精神,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二)注重多元智能理论在班级治理中的运用
在人们强调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中,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德华?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在我国幼教领域掀起了浪潮。“多元智能”理论出台已四年多,现在,它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为,人们发现“多元智能”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人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霍德华?加德纳强调:实践证实,每种智能在人类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八种以上智力潜能,每个人都有能力改进且扩展自己的智能,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有独特的智能组合。儿童是与成人相互平等的主体,是有着很大自我发展潜力的个体,必须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认真对待每个孩子的特质、爱好和目标,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潜力”(加德纳)。由于家庭环境和受教育的差异、遗传素质的不同,以及儿童主观心理活动不同,各有具体的特点,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有文静、有好动;有反应灵敏,有迟缓……就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儿童,我们应视差异为正常,不能以年龄或班级为标准来武断地划一,应在充分尊重儿童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 同一个班上的孩子,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则能说会道。于是,我们便利用孩子们的优点因材施教,发挥他们的特长,这样做很好,但是,发挥孩子们的特长仅仅完成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的一半工作,另外的一半工作应当是最大程度上帮助孩子发展他们并不擅长的那些方面。 基于我们幼儿园“多元化的武术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的总课题,我们在日常活动中渗透武术的教学。在武术体训活动中,我们可以从孩子们模拟的动作中看到有的孩子身体素质很好,“睡下起腰”、“跪下腰”等难度较大的动作难不倒他们,如张嘉妮、徐佳怡,但是,有的孩子的身体素质就不够好,如杨昊隽、邵家乐,他们在武术体训时,就感觉很吃力,有的孩子则乘机浑水摸鱼。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不是选择放弃,而是不断地以各种方法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慢慢地克服困难。赵宇川的韧带较紧,再加上他的胆子小,在刚尝试劈叉等动作时,总是说“不行!”老师帮他,他的身体总是保持紧张状态。于是,我们给予个别指导,并在练习中不断肯定孩子的进步,同时,还请家长予以配合,在家给孩子创设一定的机会,也引导他们练练。渐渐地,孩子有进步了,他们在自己的本领模拟得有些象时,便会兴奋地叫我们去欣赏。现在,即使身体素质不够好的孩子,有的基本动作也学会了,在这期间,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关注了个性教育,也就关注了每位幼儿,这样,每一个孩子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层次的发展。
二、新课程理念对幼儿班级治理的新要求的同时,也对新时期的幼儿班级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新课程理念的班级治理要勇于创新
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一群3--6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在传统的幼儿园班级治理中,有些教师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和班级制度的强制执行;教师的关注点更在于幼儿的“补短”。毫无疑问,关注薄弱环节对孩子是有所帮助的,但这种关注往往伴随着对其优势项目投入的减少。这样一来,可能孩子会是平衡发展。而现在的班级治理,提倡的是民主治理,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人人都是班级小主人;教师意识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种应然状态,而不是实然状态,我们可以把他作为一种理想,而不是现实,教师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个性的发展。我们班有个孩子叫蒋祝君,平时小椅子上坐不住,学本领时也是一种无所谓的样子,在大家的眼中她是一个并不出众的孩子。可是在英语爱好班时,我们却发现,这个孩子对学英语的爱好却很高涨。于是,我们就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不断去肯定、鼓励、引导她。后来,孩子不但参加爱好班更投入,而且有时还做起了“小老师”呢,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当然,我们还可以逐渐把孩子的爱好点转移到其他的方面上,让她各方面都有进步。
(二)新课程理念在班级治理中的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试行已有几年了,在日常的教育、治理中,我们也体验、感慨到了其蕴涵的教育思想和基本理念的重要性与适应性,但是,我觉得,我们应不时地去进一步理解、领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3--6岁的、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孩子。我们应该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起来分析与思考,假如,只拥有理论而缺少实际,则只是空想;而只有实际,缺少理论则如同一艘失舵的船,会迷失方向。因此,我们在班级治理时应该把新课程理念与实际想结合,这样才能使班级治理更好开展、使孩子更好地得到发展,理论更深刻。
(三)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提高班级治理的要害 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治理。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使一个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动的发展,作为治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把握孩子发展的脚步。那如何做?如何使自己适应这千变万化的时代潮流呢?首先,治理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终身学习系统的构建、完善。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因此,新形势下治理者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终身学习的主体之一。因为,没有教师的学习提高,教育工作不能正确地运作,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想让孩子有一瓶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勤于向书本学习、勤于向孩子学习、勤于向专家和家长们学习……平时,我尽可能地抓住机会去“充电”:通过几年的业余时间,我学习了信息技术、大专和大本等,并纷纷都拿到了证书;园领导抓住一切机会组织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新课程,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丰富我们的知识经验、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其次,治理者要善于观察,向经验学习。幼儿本身就是
一本生动的书,天天呈现给我们一幅幅活泼的画。每个教师对这本书要认真地“看”,仔细地“读”,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及时记录,碰到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分析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最后,治理者要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在熟悉、观念调整之后,治理行为过程中的反思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我是不是按新纲要的理念做的?”“我做得怎么样?”“班级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反思是教师提升自己的要害,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自己,丰富自己,教师就会逐渐地充实和能干起来。三、实施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幼儿园班级治理
(一)师生共同创建宽松、愉悦的家庭式氛围是班级治理的前提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因此,我觉得幼儿园的班级治理首先应该注重这种氛围的创设。我们知道,小年龄的孩子情感依恋强烈,这就更要求我们营造与家庭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物质、心理环境,以便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自由、快乐的发展。平时除了提供轻便、方便、柔性的生活设施,便于儿童休息和随意活动外,我着重创设心理环境,和他们近距离地接触,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沟通与交流,以此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孩子们呢会很快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老师的亲近上,抱抱你的身体、摸摸你的衣服、牵牵你的手、坐坐你的大腿,这些动作都是他们表达对你的接受。除了动作,他们还从语言上来表达对你的认同“老师,我给你买一件漂亮的衣服”、“老师,我带你去吃麦当劳”。虽然他们的承诺遥遥无期,但是,在我看来却无比激动,这是我们共同创建的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是班级治理的前提。 除了心理环境外,物质环境当然也很重要。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熟悉,也更加爱护。”因此,在创设物质环境时我让孩子积极参与,每个区角摆放些什么?怎样摆?墙面如何布置?都让孩子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虽然,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比教师本人独立完成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就其教育效果来说,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爱好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二)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治理行为是班级治理有效方法
面队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身份。英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等。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过去,教师是幼儿园活动设计者、组织者,而今教师们将幼儿园活动设计部分空间让给了孩子,让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师则只是从中撷取幼儿爱好所致、幼儿发展所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题生成新的课程,为幼儿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等,再次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预备教具原是教师的工作,可现在,为了发展孩子的自主性、能动性,我们发动孩子采用自己的方式收集资料,然后在教学活动中和孩子一起对资料进行整理,在整理资料过程中逐步接近知识本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索式教学打破教师中心的倾向,让孩子带着问题、悬念采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思考、探索,充分体现对孩子的信任。这种信任建立在对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定位在现有能力之上力所能及能力之内,能激起孩子学习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学习探索活动中布满自信,调动已有的知识能力积累去寻找获得新的知识,此间家长资源也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2、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二期课改以幼儿发展为本,它非凡关注幼儿的主体意识和初步的社会意识的孕育,倡导为幼儿学会生活、学会探索、学会表达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及其活动空间。现在孩子的学习探索活动已从课堂拓展到了家庭、社区、社会。渗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在生活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自由安闲地表达表现,在生活游戏活动中轻松自然地学习。孩子从平面的相对单调的课堂,走向立体的丰富、广阔的多元环境,从与学习环境单项的或多向接触,部分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到与学习环境放射型接触,所有器官参与活动。他们感受到的信息量大了,信息的内容广泛了,全方位、大容量的刺激,激起了他们对世界多纵的探索的需要。教师在期间主要是“引”,但是“引”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把“研究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幼儿学习的参与者 新课程理念强调孩子的主体性。
孩子虽小,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们自己的愿望、要求爱好和爱好。我们要学会洞察他们内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与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随意斥责、批评,要尊重他们。然而“要尊重孩子”这句话经常挂在我们的嘴边,但有时我们却没能很好地做到。有一次,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在做花,当我在讲解示范是时,发现张嘉妮好几次想站起来,并且不时地看我的脚,我走过去,摸摸她的小脑袋,想提醒她一下,可是她却说“老师。。。。。。”“别说,好好听。”没等她说完,我打断了她的话,张嘉妮不说话低下了头。小朋友们开始自己动手做花了,可是嘉妮却还坐着不动,于是我走上去,弯下了腰问“嘉妮怎么还不做?我拿走了!”看我想真的要拿走,嘉妮哭起来并摇摇头。看到孩子哭了,我又问“刚才你在做什么?”她边哭边说“我看见老师的脚底下有一张纸”。我一看,真的,不知什么时候脚底粘到了一张纸,原来刚才孩子想告诉我这件事,可是我却没有给她机会,没有问清楚,就批评她。想到这,我放下手工纸,对孩子说“对不起!刚才老师不对,现在我们一起来做红花送给妈妈爸爸,好吗?”孩子爽快地答应了。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我们在心里应先问问自己“这样做行不行”? 现在,我们开展的是主题式活动,教师在每个环节都应把幼儿当成学习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活动,了解幼儿的需要,倾听他们的需要,进行探讨、互相交流。教师在每个环节都应创设引起他们感知、探索学习的环境,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爱好、能力特点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我们的集体教学活动,已从分科式向整合型过度,从原先单科、无可选择内容方式的集中教学,到多学科有机融合,其中,个性化的布置深得孩子喜爱。
另外。主题性区域活动中教师将选择与操作的权利完全交给了孩子,他们不仅可以根据喜好选择活动内容,还可以按自己的能力选择活动方式,在一个多纵的自由选择的环境中,孩子们自由性得到了充分发展,他们在自由选择中渐渐熟悉了四周世界,熟悉了自己,也真正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探索世界的爱好。在此,教师参与的行为方式主要是:倾听、观察、交流。教师倾听幼儿的心声,是尊重幼儿的表现;教师观察幼儿,可以适当地调整内容、计划,照顾个别、发现“火花”;教师与幼儿交流,既有认知上的更有情感上的,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对于小年龄的幼儿来说,表情、动作更能使他们缩近与教师的距离,从而更好地把你当成他们的朋友。 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变化显而易见,他们更开朗、自信、敢想敢做、富有想象、对学习及新奇的事物布满探索欲望,这不仅有利于孩子今天的成长,也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更有利于我们开展班级治理。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治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从此可以看到,幼儿园的班级治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们在日常的治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治理。
1、明确家园结合与班级治理的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地位,许多家长已经熟悉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园合作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我们觉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的。在幼儿园的班级治理中,有些活动我们或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例如,在2004年度的第二学期,我园开展了“艺术月”活动,其中有一个内容是“巧手绘中华”,为了更好体现我班的实力,我们把家长召集起来,大家共同商讨对策,家长们纷纷反映用各种形式来展现,有的说“画”、有的说“折”、有的说“用布做”……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由于家长参与的面广、展现的作品表现形式多样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大家为此而欢呼雀跃。由此看出幼儿园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确定了在班级治理中家园结合的目的: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治理的工作,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行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以便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家园合作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班级治理的开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另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因此有些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为了保证班级治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在学期初开展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了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治理得更好。
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开展了亲子活动等。
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其作用。 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在家园双方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上,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提高班级治理质量。 新课程如同一盏指路明灯,它使我更清楚地看到:幼儿园班级治理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需要凭借各方面的力量。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时地探索幼儿园班级治理的新思路,那么我们就会更好地适应这个新形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