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期末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篇一
近一年的教学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回首过去的工作与收获,我不禁心生感慨。在这一年里,我经历了许多挑战与困难,但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以下是我对本学期和本年度工作的总结。
首先,我要感谢学生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没有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我无法取得这些成绩。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进步是我最大的动力。通过与学生们的互动和交流,我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其次,我要感谢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合作。在这一年里,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使我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同事们的互助和鼓励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们一起分享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在教学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和实验课程,我帮助学生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和培训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和分享,我不断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也参加了一些培训课程,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方面还需要加强,有时候缺乏新颖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其次,我需要更好地管理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我也要更加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服务。
总之,过去的一年是充实而有意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生们的支持,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也清楚地意识到,教师的工作永远没有止境,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服务。
教师学期末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篇二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在这一年里,我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以下是我对本学期和本年度工作的总结。
首先,我要感谢学生们对我的支持和理解。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努力让我感到欣慰和鼓舞。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我帮助他们培养了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其次,我要感谢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合作。在这一年里,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使我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同事们的互助和鼓励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们一起分享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在教学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和实验课程,我帮助学生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和培训课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和分享,我不断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也参加了一些培训课程,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方面还需要加强,有时候缺乏新颖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其次,我需要更好地管理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我也要更加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服务。
总之,过去的一年是充实而有意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生们的支持,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也清楚地意识到,教师的工作永远没有止境,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服务。
教师学期末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篇三
教师学期末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本学期,教科处以学校学年计划为指导,结合教科处的工作职责与特点,紧紧围绕“优化、突破”这一主题,从“教师专业发展、备科组教研与科组建设、课堂研讨与学情研究”等方面,务实、扎实地开展工作,寻求我校教研工作的突破。
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教师,学校教研能否有效,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动力与水平。特别是对我校而言,如何尽快促进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如何让一大批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发挥指导、引领作用,这将是学校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良性、特色、跨跃发展的关键。本学期,教科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本学期,教科处进一步完善了“师徒结对”工作,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灵活的“师徒结对”形式。一位年青教师,可以选定一位师傅作为自己的导师,也可以拜几位老师为师傅;同时,学校聘请了冯敏仪、赖淑英等12位校级青年教师为指导教师(他们都是学校的科组长或区市省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每周三下午第八节课,分两组集中于教科处,就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当周安排的两位校级指导教师展开研讨。研讨的问题,有心理压力方面的、有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有学科教学方面的等等。问题富有针对性,探讨富有实证性,反馈富有
时效性。这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和新任毕业班的年青教师,帮助尤其大。如潘玉雯、陈刚、田斌等老师,他们在各自的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都有出色的表现。因为他们的好学与勤奋,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越了老教师2.对“新秀、骨干、名师”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任务驱动更明确。为帮助“教坛新秀”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充分发挥“骨干、名师”专家式的引领作用,本学期,我们要求“教坛新秀”与相关的各级“骨干、名师”结成对子。同时,要求“新秀、骨干、名师”敢于承担公开课、示范课,特别要求名师、骨干教师,要开展课题研究,要开设专题讲座,要积极写论文,不断总结与传承好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特点。本学期,作为教坛新秀,周老师参加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获区第一名、市一等奖;谷跃飞等骨干教师为青年教师开专题讲座。值得一提的是,教科处根据区名师办的相关要求,成功组织了名师述职大会。在大会上,邓校等6位省市区名师就他们的工作特点、成果作了详细的汇报。不但展示了他们作为名师的风采,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名师的引领、指导作用。这次述职大会,不仅是名师个人工作成果、教育思想的汇报会,也是一次成功有效的校本培训会。
3.组织中青年教师举行教学设计比赛和说课比赛,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区市优秀论文评比活动(在市获奖的论文较多),重视科组教师集体参加市学科基本功解题大赛,并以此为契机,夯实、更新老师们的学科基础。初步落实了教师学年“三个一”计划和公开课网上管理、公示制度。
二、加强科组、备课组建设
本学期开学初,学校提出,我们的教研活动,要在级组统筹、科组规划的基础上,让备课组成为核心、实体,切实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本学期教科处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些努力:
1.积极参加佛山市品牌学科评比,推进我校品牌学科建设,提升我校科组教研实力。我校已经有语、数、物、化、生、地、信息等七个学科申报了佛山市品牌学科,目前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各科组的热情很高、信心较足。各科组以此为契机,加强了科组资料的整理、科组经验的交流、科组教师的专业发展、科组特色的形成,提升了科组的教研水平,增强了科组的凝聚力、协作力和工作落实能力。
2.制定了《佛山三中备课组长岗位职责》和《佛山三中科组长岗位职责》,以文本的形式,明确了科组长、备课组长的具体职责,引导科组长、备课组长各施其职;同时,再一次明确了各备课组活动的形式、时间与地点,利于形成常规,也利于检查落实。本学期以来,备课组教学研讨的氛围较好,备课组成为学科教研实体的构想,在工作实践中得到初步的体现。
3.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加强科组、备课组与省内同类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本学期各科组都组织了全体组员到省内一些学校听课学习,如语文科组去了清新一中,数学科组去了东莞实验中学,等等。老师们在听课、交流中学到了许多。在教学观念、工作热情、学科教研等方面,都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冲击,老师们工作信心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紧迫感与责任意识。另外,根据学校“加强与外校联考,提高教学竞争力”的构想,本学期高一高二备课组与深圳宝安中学、东莞实验中学展开了中段考试题交流,为实现真正的联考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三、加强课堂研讨与学情研究
课堂是学校工作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和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而有效课堂的研究,就必须立足于对学情的充分把握。本学期,教科处试图在学情研究、课堂研讨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将教研的触角深入到学校工作的最核心之处。
1.加强了高三复习课有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刘闻主任的高三复习课“自主评讲”模式,汤涛老师的物理复习课模式等等,形成了我校的特色,并相继在不同范围得到推广,获得较高的评价。另外,区市组织的多场高三教学研讨活动,在本校召开。省考试院秘书与市教研室教研员及全市各科高考中心组成员,到我校展开专题教研。我校以此为契机,展示我们的常态复习课,听取各位专家的指导,加强高三有效复习课堂的精细化研究。
2.加强了高一级学情研究。针对我校生源情况的新变化以及本年高一生源结构的新特点,中段考后,教科处联合高一级部,对本级学生就“对学校、班级、自己的总体评价”,“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业、晚修、早读、文理分科”等问题展开问卷调查。之后,对调查数据作了详细分析,并形成了调查报告,为级部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参考。
四、系统总结、提炼高三备考经验
编辑《佛山三中2009年高考总结》,总结了我校09年高考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近四年我校的高考进行全面的总结,编辑出版《红棉争艳》高考专刊(第七期)。各班主任、备课组和级组提供的宝贵经验为20XX届的高考备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也总结了我校近几年高考成功经验,有些甚至成为我校的备考模式,为高考备考的可持续性提供支持。
教科处的工作,不能急功近利,也无法急功近利,讲的是“磨刀砍柴”,“慢火炖汤”。过去一学期,我们在工作上,作了一些尝试,有了一定的突破,但距离“科研兴校”的目标,还很远。我们还有许多工作需要不断去突破。下学期,教科处要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从课题的开发与开展、教研氛围的营造、教师专业成长任务的驱动、教学公开周的举办、高三复习课的增效、高一高二教与学对“3+文综/理综”高考模式的适应等方面,谋求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