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在幼儿教学的应用论文(最新3篇)

时间:2011-04-09 07:47: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民间美术在幼儿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一

标题:民间美术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民间美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民间美术在幼儿教学中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教学效果。它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幼儿教学中积极运用民间美术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民间美术;幼儿教育;教学效果;创造力;表达能力

引言

幼儿时期是人类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的艺术教育在这一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间美术作为一种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因此,在幼儿教学中应用民间美术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

一、民间美术对幼儿创造力的激发

民间美术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创造性的表现形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在幼儿教学中,通过引导幼儿欣赏和模仿民间美术作品,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传统绘画教学中,通过让幼儿观察和模仿民间画家的作品,可以培养幼儿对色彩、形状、线条等艺术元素的感知和运用能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二、民间美术对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幼儿教学中,通过引导幼儿绘画、雕塑、剪纸等民间美术形式的实践,可以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幼儿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或手工制作,可以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进而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民间美术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促进

民间美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参与民间美术的学习和实践,幼儿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进而促进他们的智力、情感、社会和身体等多方面的发展。此外,学习民间美术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结论

民间美术在幼儿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教学效果。通过应用民间美术,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幼儿教学中积极运用民间美术是非常必要的。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民间美术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幼儿参与民间美术的学习和实践,为幼儿的艺术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晓明. (2015). 民间美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艺术教育研究, (1), 66-68.

2. 赵丽丽. (2018). 民间美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幼儿教育, (3), 79-81.

民间美术在幼儿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三

民间美术在幼儿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需要从幼儿做起。把民间美术融入幼儿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幼儿进行泥塑、剪纸、编制等民间传统艺术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造型与风格、色彩与配搭、民间美术的表现与种类,以激发和提高幼儿对美术的感受与创造能力,也为幼儿自由创作奠定基础。将民间美术与文化镌刻在幼儿的心灵里,使宝贵的传统文化得到再次的唤醒与传承。

  关键词:民间美术;幼儿教学;创造力

  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尝试在幼儿教育中结合他们的特点进行民间美术的教学,把民间美术融入幼儿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的民间美术活动,以激发和提高幼儿对美术的感受与创造能力的同时,将民间美术与文化镌刻在幼儿的心灵里。本文以笔者所在大班开展民间美术教学为例,总结几点经验和体会与大家一同探讨。

  一、从环境中渗透,激发幼儿对民间美术的情趣

  民间美术教学引入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学效果相对有效,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民间美术的教学中,存在着作品受到限制,只有将教学环境设计系列化,发挥教学环境的长处和优势,才能把民间美术的教学作为一个真正有潜力的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民间艺术教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幼儿园开展大班民间美术活动中,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为幼儿营造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促进幼儿在美的环境中获得经验,激发幼儿对民间美术的情趣。例如:教师可在活动室设置美术展览区,鼓励幼儿收集不同的民间艺术工艺品回来与同伴分享,从而提高幼儿对民间美术作品中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加深对民间美术所蕴涵的民族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在开展活动中,教师可结合中国传统节日,鼓励幼儿共同参与合作,布置主题墙的创设或环境吊饰的制作等活动。教师也可以结合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发动幼儿收集旧利是封、纸盒、瓶子等物品,指导幼儿运用废旧物品制作灯笼、鞭炮,增添节日气氛。指导幼儿收集浅色丝袜,中间塞进棉絮,画上眉毛、眼睛、鼻子,最后用线扎一扎,做成娃娃。幼儿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再加上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感知,能有效地增强幼儿对民间艺术的敏感性和审美感知能力。

  二、从动手中体验,提高幼儿对民间美术的技能和创造能力

  (一)水墨画艺术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中国近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学习水墨画首先要对水墨画产生一定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幼儿刚接触水墨画时,为幼儿提供水、墨和宣纸,不向幼儿提任何要求,让他们自由地做水墨游戏,感知浓淡不同的墨在纸上的不同变化,对此幼儿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惊讶地发现了墨色在宣纸上的变化,如在宣纸上点一笔出现了蝌蚪和小花,画一笔又出现了小河和波浪,用浓墨在纸上一画变成“天黑了”,加上一些水,刷一刷“天亮了”,水墨交融的感觉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在宣纸上随意拖出一根线条,在不经意间让线条游离在纸上,在此过程中,体验使用毛笔作画的感受。不知不觉中,儿童就会在饶有兴趣当中发现隐形的变化,在这不断变化的画面中,幼儿了解到了水、墨与纸的关系,都不由自主地说:“水墨画太好玩了”。当幼儿对水墨画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后,向他们介绍关于水墨画的起源及水墨画的其他工具和材料,并让他们欣赏了一些中国名画家的作品,如:齐白石的虾和白菜、徐悲鸿的马,以及一些国内优秀的儿童水墨画作品,激起了幼儿学习水墨画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我班幼儿的水墨画作品《小金鱼的家》,在“全国青少年美术绘画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脸谱艺术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脸谱是中国戏曲中特有的化妆造型艺术之一。中国戏曲脸谱突显装饰性的美,极富有想象力,并且用夸张的绘制手法表现,趣味性浓,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乐为幼儿接受和学习。在学习绘制脸谱前,先给幼儿欣赏一段“变脸”表演和“说唱脸谱”的'视频,加深幼儿对脸谱的了解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再指导幼儿尝试用左右折叠,对称印画的方法来制作脸谱,有些幼儿还会根据“说唱脸谱”歌曲中的歌词大意,运用主色调来表现脸谱的意义,如红色表示忠勇的关羽;绿色表示勇猛的程咬金;黑色表示正直的包拯等,幼儿的作品色彩绚丽夺目,都非常具有特色。在一次家长开放日中,笔者尝试鼓励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活动,让幼儿和家长都戴上一个透明的脸谱,使用黑色勾线笔互相帮对方画脸谱上的花纹和图案,幼儿和家长都乐在其中。活动由点到面地推动美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指导幼儿学习绘制富有装饰性图案的脸谱,培养了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尽情享受审美的幸福和快乐,从而提高幼儿艺术素养,也增进了幼儿对民族戏曲文化的了解,激发了幼儿对民族戏曲文化的喜爱之情。

  (三)剪纸技法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传统剪纸的图案较为复杂与幼儿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没有太多的交集,因此,有些孩子对剪纸不感兴趣。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体验式教学,让幼儿在动手尝试中掌握初步剪纸的知识与技能。为了提高幼儿对剪纸的学习兴趣,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从幼儿感兴趣、喜欢的图案入手,把中国民间剪纸工艺中“镂空”、“黑影”两种主要的剪纸技法与幼儿剪纸相结合,使幼儿乐于动手、动脑,让幼儿在原有剪窗花的基础上学习剪出蔬菜、水果、动物等多种图案。我班幼儿基本已掌握剪窗花的方法,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用左右对折的方法,指导幼儿先剪出对称轮廓的外型,再运用“镂空”的技法剪出里面的花纹,最后在作品下面套上色纸衬托,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把部分优秀的作品布置在幼儿园的环境里,为幼儿园的环境增添了一道民间艺术的亮丽风景。传统的剪纸艺术多限于个人创作为主,而我在幼儿已掌握剪纸技法的基础上,尝试引导幼儿进行多人剪纸创作,先让幼儿进行分组讨论,定出创作的主题,然后商量分工细节和材料的搭配,最后才开始创作,我班幼儿成功制作了大型剪纸作品《蔬菜王国》、《齐齐运动会》等,幼儿欣赏着与同伴合作的成果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剪纸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绘画的兴趣,还训练幼儿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了幼儿的思维想象,提高了幼儿审美的意识和高雅的情操。

  (四)面塑艺术与美术教育相结合

  面塑是我国的传统民间民间艺术,它具有趣味性、多样性、观赏性,并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色彩丰富、构思巧妙,题材广泛。一直深受幼儿的喜爱。面塑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动手捏出自己喜欢的事物。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选用色彩鲜艳的胶泥作材料代替了传统的面粉,运用与幼儿泥塑相结合的团、搓、捏、压、修饰、粘接等技法,指导幼儿制作出一个个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小动物,如乌龟、蜗牛、小鸡、蛇等。面塑艺术源于民间,扎根于生活,为了让幼儿真切体会走进生活的感受,在开展面塑活动的同时,笔者尝试把民间面塑古朴简练的造型艺术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指导幼儿塑造出一只只古朴、简洁的杯子、小碗、碟子和花瓶等物品,受到了家长们的赞赏。在一次区美术教研活动中,把面塑技法运用到陕西民间艺术“绣花鞋垫”中,先利用面塑塑造出一对大小相等的鞋垫,再运用小珠片、亮片、小图形玩具、吸管、开心果核等材料,让幼儿在鞋垫上创作左右对称的图案和不同材料的排序花纹,幼儿在新的技法中体现民间艺术的多变性与灵活性。在面塑活动中,幼儿用自己一双灵巧的小手,表现了民间艺术的美和智慧,不仅提高动手动脑能力,还体会到自身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从评价中学习,提升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审美情趣

  教学、学习、评价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评价是其中的反馈环节,合理的

课程评价方式与高效的课堂教学同样重要。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它在教学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美术教学中评价环节也是不可缺少的。《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主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对于幼儿来说,称赞和鼓励是成功的催化剂,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提高民间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指导幼儿创作过程中,对有创意的作品或有进步的作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幼儿总结和积累经验,哪怕是小小的进步,都努力为他们提供自由发挥创作的机会。如:让幼儿自由地选择添画画面时,不干扰他们的作画模式。幼儿的作画创作受限时,给予鼓励的话语。如:和别人画的不一样才是最好的!你一定比老师画得更漂亮!从而鼓励幼儿自信、大胆地绘画出心中美好的图画。

  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曾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作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幼儿活动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并不是单纯向幼儿传授民间艺术的技能,而是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玩一玩的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情感,让中国民间美术在幼儿的心里生根发芽,对于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玉兰,主编.走进民间艺术世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李文馥.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4]庞丽娟.文化与传承[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5]史宝莉.开设中国民间美术课的思考与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11).

  [6]袁浩鑫.俗中见雅———中国民间美术艺术特征浅论[J].电影评介,2007,32(8).

  [7]卢宏飞.浅谈民间美术教育的现实意义[J].艺术论坛,1994,21(8).

民间美术在幼儿教学的应用论文(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