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记读后感800字【最新3篇】

时间:2012-03-02 07:48: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山月记读后感800字 篇一

《山月记》是唐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苏轼在黄州与友人游山玩水的经历。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心情的描写,苏轼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读完《山月记》后,我被苏轼深深地打动了。整篇文章透露出淡淡的忧郁和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让我产生了很多共鸣。文章中所描绘的山水景色如画,清新而富有诗意,读来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峦起伏、松柏苍翠、溪水潺潺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他以文人独特的感受力和表达方式,将自然界的美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除了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我更加喜欢《山月记》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思考。苏轼在文章中提到:“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句话让我深思,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归宿,不能随意侵犯他人的领地和权益。他还写道:“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物必先获于其主,而后成其美。”这句话告诉我们,事物之间的不平等是自然的规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轻易地去评判他人。

通过《山月记》,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苏轼将自己融入到自然之中,与山水相依相伴,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丽。这种和谐共生的思想是我们现代社会所缺少的,我们应该学习苏轼,与自然保持亲密联系,感受自然的美好,并且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总之,《山月记》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思考的散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苏轼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读完这篇文章,我对自然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山月记读后感800字 篇二

苏轼的《山月记》是一篇极富诗意和哲理的散文,读后让我心生敬畏之情。文章以崇山峻岭、嵯峨秀丽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索。

在《山月记》中,苏轼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他用“峻极于云表,势镇乎骊山”,“松柏之盛,美则林矣”等词句描绘了山峦的雄伟和松柏的茂盛,让人仿佛看到了眼前的山峦和树木。同时,他还以“夜放白鹿,青娥应秋”等诗句描绘了月亮的明亮和夜晚的宁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除了对自然的描写,苏轼在《山月记》中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他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意味深长,告诉我们在社会中有很多人才,但真正能够发现并培养他们的人却很少。他还写道:“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物必先获于其主,而后成其美。”这句话传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不能随意去评判他人。

通过《山月记》,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苏轼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思考。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索。这让我意识到自然界的伟大和人生的短暂,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和一切。

总之,苏轼的《山月记》是一篇令人陶醉的散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意义。读完这篇文章,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悟,并且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山月记读后感800字 篇三

山月记读后感800字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月记读后感8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此书收录了中岛敦写的十个小故事,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以此命名的《山月记》。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及中式古典传奇,日式怪谈风,聊斋意味于一体,常年入选日本国语教材。我们可以在这本故事集里看到被国人熟知的《左传》,《论语》,《西游记》等经典如何用日式怪谈风来演绎。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唯有行动才能对抗虚无。

  《山月记》中有言:“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深刻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其实,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仅仅几句话,平庸至极的十几年和纠结挣扎的当下尽在眼前闪过,像是把深藏在内心角落的情绪开诚布公地展览。

  我不敢说人人都是孤芳自赏的,但纵观当下这个快节奏时代,大多数都是自视甚高,鲜有人自认不足。新时代青年都自诩与众不同,清高且孤傲,沉溺于自己的小小一方天地,而在与人相处时,又从心底里散发着些许自卑,宛如一个矛盾体。现在看来,这不过是源于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认知。

  后来,面前横亘两条路——往上,才华不足技艺不精,缺少与他人比肩的才情;往下,芸芸众生俗不可耐,更无与他人为友的谦卑。又因自恃有些情怀,终日一副“世界亏欠我,世人不懂我”的骄横模样。

  随着年岁增长,灵气和才气褪散,妄自尊大的傲气未改,混搭成了极其孤僻做作的文艺中年,自卑又自负,脆弱又敏感。相比大腹便便的油腻中年,更多了几分可怜可悲。

  杨绛先生早有诊断:“你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这种思想上的“慢性病”往往是最致命的。纠结虚无的人,就在这现实与向往中痛苦挣扎,难以自恰。

  《山月记》中的李征说到:“我常卖弄什么‘无所作为,则人生太长;欲有所为,则人生太短’的格言,其实我哪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无非是害怕暴露自己才华不足之卑劣的恐惧和不肯刻苦用功的无耻之怠惰而已。”

  人间世,凡尘里,相比于浩瀚宇宙我们只是无比渺小的存在,经历了庚子年间的疫情,或许已经让大多数人从“探究虚无”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活着便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接受自己的平凡,正视自己的不足,或许一切已不再像从前那般苦恼了。

山月记读后感800字【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