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上册教案(精简6篇)

时间:2014-03-08 03:45: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在初一数学上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解方程的方法

解方程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一数学上册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解方程的方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概念。例如,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式,然后解答问题,让学生明白解方程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解方程的应用价值。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方程式引导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例如,通过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清晰的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逐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引导学生巩固解方程的知识。例如,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解题技巧。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练习,让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的引导和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初一数学上册的教学中,解方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如何在初一数学上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一数学上册是学生接触较多新知识的阶段,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一数学上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分析问题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建立逻辑思维框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一数学上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建立逻辑思维框架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建立逻辑思维框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思维,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一数学上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一数学上册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提问:

  1、图1—3中,A,B,C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从图1—1,1—2,1—3,1|—4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后,教师总结: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2、1—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的“勾股定理”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那么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意义,学会合并同类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分类思想。

  3.情感目标:借助情感因素,营造亲切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难点:合并同类项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观察下面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分类:

  你是依据什么来进行分类的呢?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需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

  2、对下列水果进行分类:

  (二)新知探究1:

  1、对下列八个单项式进行分类:

  a,6x2,5,cd,-1,2x2,4a,-2cd

  这些被归为同一类的项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2、揭示同类项的概念。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另外,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计调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调查方法。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作了逐一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

  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使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

  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

  师: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题在班级进行调查,请设计一张问卷调查表。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展示结果。

  教师指导、评论。

  师: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有哪些方法收集到数据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

  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就以下统计的数据,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去收集比较合适?

  (1)你班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

  (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

  (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4)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能够按要求对给定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分类讨论观点和分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给定的数字将被填入它所属的集合中

  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法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形势归纳

  小学我们学了整数和分数,上节课我们学了正数和负数。谁能快速提出以下问题?

  1.有以下数字:15,-1/9,-5,2/15,-13/8,0.1,-5.22,-80,0,123,2.33

  (1)将以上数字填入以下两组:正整数集{}和负整数集{}。你填完了吗?

  (2)将以上数字填入以下两个集合:整数集合{}和分数集合{}。你填完了吗?

  称整数和分数为有理数。(指点题,板书)

  二、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根据课本寻找自学的机会

  提纲中问题的答案;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并了解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为展示归纳作准备。

  三、展示归纳

  1、找有问题的学生逐题展示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答案,学生说,老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教师根据每个题目的`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强调;

  3、全部展示完毕后,老师对本段知识做系统梳理,关键点予以强调。

  四、变式练习

  逐题出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有问题的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并完善,最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必做题:课本14页:1、9题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