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推荐4篇)

时间:2016-07-08 03:29: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一

本篇主要介绍如何设计一堂关于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数学课。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学会判断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

2.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判断直线间关系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平行线与垂直线的判断方法。

2. 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

1. 活动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的例子,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活动二:概念讲解

讲解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概念,介绍平行线的判断方法和垂直线的性质。

3. 活动三:练习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判断直线之间的关系来巩固所学知识。

4. 活动四: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让他们通过合作探究一些关于平行线和相交线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5. 活动五:课堂展示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知识。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探究的成果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二

本篇主要介绍如何设计一堂关于线性方程的数学课。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线性方程的基本概念,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线性方程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线性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方程,如何解决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三、教学设计

1. 活动一:导入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线性方程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活动二:概念讲解

讲解线性方程的定义和解法,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3. 活动三:练习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列方程、解方程来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活动四:课堂讨论

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解决方法。

5. 活动五:课堂梳理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解题思路,让学生对线性方程有个整体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识。

2. 问题解决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掌握线性方程的解法。

3. 讨论交流法:通过课堂讨论来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五、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的情况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2、 能利用其性质与判定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关系.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的运用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能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新授:

  I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片.某地质专家为估测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上一棵树(B点)为B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A点抽一小旗作标志)沿南偏东60°方向走一段距离到C处时,测得∠ACB为30°,这时,地质专家测得AC的长度就可知河流宽度.

  学生们很想知道,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II引入新课

  1.由性质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的变化,引出研究的内容——在△ABC中,苦∠B=∠C,则AB= AC吗?

  作一个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然后观察两等角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2、小结,通过论证,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板书定理名称).

  强调此定理是在一个三角形中把角的相等关系转化成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类似于性质定理可简称“等角对等边”.

  4.引导学生说出引例中地质专家的测量方法的根据.

  III例题与练习

  1.如图2

  其中△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 ]

  2.①如图3,已知△ABC中,AB=AC.∠A=36°,则∠C______(根据什么?).

  ②如图4,已知△ABC中,∠A=36°,∠C=72°,△ABC是______三角形(根据什么?).

  ③若已知∠A=36°,∠C=72°,BD平分∠ABC交AC于D,判断图5中等腰三角形有______.

  ④若已知 AD=4cm,则BC______cm.

  3.以问题形式引出推论l______.

  4.以问题形式引出推论2______.

  例: 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求证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引导学生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分析证明.

  练习:5.(l)如图6,在△ABC中,AB=AC,∠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E.问图中哪些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上题中,若去掉条件AB=AC,其他条件不变,图6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

  练习:P53练习1、2、3。

  IV课堂小结

  1.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几种方法?

  2.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几种方法?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有何关系?

  4.现在证明线段相等问题,一般应从几方面考虑?

  V布置作业:P56页习题12.3第5、6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等腰三角形内角的角度。

  2. 熟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2.通过例题教学,帮助学生总结代数法求几何角度,线段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简洁的逻辑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叙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是怎么得到的?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也可以简称“等边对等角”。把等腰三角形对折,折叠两部分是互相重合的,即AB与AC重合,点B与点 C重合,线段BD与CD也重合,所以∠B=∠C。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由于AD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所以BD= 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ADB=∠ADC=90°,AD又为底边上的高,因此“三线合一”。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4,则其周长为多少?

  二、新课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底边与腰相等,这时,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我们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呢?

  1.请同学们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个内角的度数,并提出猜想。

  2.你能否用已知的知识,通过推理得到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A=∠B=C,又由∠A+∠B+∠C=180°,从而推出∠A=∠B=∠C=60°。

  3.上面的条件和结论如何叙述?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

  例1.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1和∠ADC的度数。

  分析:由AB=AC,D为BC的中点,可知AB为 BC底边上的中线,由“三线合一”可知AD是△ABC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从而∠ADC=90°,∠l=∠BAC,由于∠C=∠B=30°,∠BAC可求,所以∠1可求。

  问题1:本题若将D是BC边上的中点这一条件改为AD为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或底边BC上的高线,其它条件不变,计算的结果是否一样?

  问题2:求∠1是否还有其它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判断下列命题,对的打“√”,错的打“×”。

  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

  b.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其它两个内角也为60°( )

  2.如图(2),在△ABC中,已知AB=AC,AD为∠BAC的平分线,且∠2=25°,求∠ADB和∠B的度数。

  3.P54练习1、2。

  四、小结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推出等边三角形的各角相等,且都为60°。“三线合一”性质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推出其中一个结论成立,其他两个结论一样成立,所以关键是寻找其中一个结论成立的条件。

  五、作业:

  1.课本P57第7,9题。

  2、补充:如图(3),△ABC是等边三角形,BD、CE是中线,求∠CBD,∠BOE,∠BOC,∠EOD的度数。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推荐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