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的教案(精彩6篇)

时间:2015-06-02 01:29: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列子》的教案 篇一

《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深刻的教化之道被世人所传颂。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列子》中的思想,是每位老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介绍《列子》的作者列御寇生平事迹和思想背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观点和人生态度。列御寇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人,他在一生中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人生哲学。通过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列子》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其次,我们可以选取《列子》中的一些寓言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故事来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比如,《列子》中的“黄帝问道天下”、“仲尼牧羊”等寓言故事都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通过引导学生逐段分析,并讨论其中的道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其中所表达的哲学思想。

最后,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讨论《列子》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观点,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比如,《列子》中提到的“无为而治”、“乘空而行”等观念都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义,可以引导他们更好地领会《列子》的思想精髓。

总的来说,《列子》是一部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著作,通过在教学中巧妙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其中的哲学思想,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人文素养,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列子》的魅力所在。

《列子》的教案 篇二

《列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思想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列子》中的哲学思想,是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列子》的文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对整部著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比如,《列子》分为外篇、中篇和内篇,每篇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内容,通过讲解每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列子》的整体架构。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列子》中的一些经典段落和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中的哲学内涵。比如,《列子》中的“黄帝问道天下”、“仲尼牧羊”等寓言故事都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通过让学生逐段分析,并探讨其中的道理,可以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智慧。

最后,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讨论《列子》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观点,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比如,《列子》中对“道”、“无为而治”、“乘空而行”等观念的阐释都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其中所表达的哲学思想。

总的来说,《列子》是一部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著作,通过在教学中巧妙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其中的哲学思想,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人文素养,激发思维和创造力,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领略《列子》的魅力所在。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让学生受益匪浅。

《列子》的教案 篇三

  一、故事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愚公移山》影片的片段或播放《愚公移山》的录音故事,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愚公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二、学习指导语,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要求和训练方式

  先学习题解,然后每个同学思考一下: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古就被人们所传颂,当代也应该肯定,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有人提出是否还需要愚公精神。本次口语交际以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能用充分的理由阐述出自己的观点。

  三、分组

  学生各自思考好自己的观点后,可按自己的想法分成两组,一组持“愚公移山的精神已经过时了”观点;另一组持“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仍需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观点。

  四、组内交流

  两组同学在各自组内都要分别说说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分别列举事例,组员之间提出意见互相补充。

  五、全班讨论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两组学生分别阐述各自的观点。阐述观点时要有充分的理由,对方如有反驳也可以插话。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如果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还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是否会费时费力,达不到好的效果。

  2.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如果放弃愚公“持之以恒”的精神,人们变得越来越懒惰,科技是否还会继续进步呢?

  六、总结

  可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教师为发言最佳小组颁发“最佳合作奖”,为发言最精彩的同学颁发“最佳口才奖”。

《列子》的教案 篇四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懂得寓言的特点及两则寓言包含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表演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才不会出现无根据的或不必要的担忧;

  ②认识事物要注重本质,不能只注重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寓意,进而拓展延伸。

  三、学习准备:

  布置预习,确定学生表演,提出服装、语言等要求。

  四、学习活动过程:

  活动一:表演杞人忧天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步骤:

  1、由一个同学旁白,介绍杞人与劝导者出场。

  2、杞人穿看黑色衣服出场,劝导者穿着鲜艳的衣服戴着眼镜出场。

  3、杞人哀声叹气,担心天会坠落,地会塌陷,寝食不安;劝导者满脸笑容,乐观开朗。

  4、杞人与劝导者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或忠实于原文,或对原文进行改编,表演整个过程。

  5、全体学生根据杞人与劝导者的对话理解课文内容及包含寓意。

  活动二:表演《扬布打狗》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理解课文及寓意

  活动方法:表演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过程:

  1、由一位同学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介绍有关事项:如扬布及其那条狗,可用“从前……”

  2、三个同学出场:杨朱神态自然,在一旁看书,若无其事,狗在一旁观看杨布衣服,摇尾讨好,杨布穿着白衣服出行,与兄杨朱打招呼,抚摩其物出去。

  3、两分钟后,杨布穿着黑衣服慌慌张张地从门外进来,默不出声,其狗迎上前去乱叫,惊拢了杨朱,杨布正要打其狗,杨朱阻止杨布,并说明理由:假使你的狗白看出去,黑看进来你也许也不会认得呀!

  4、学生从表演中理解课文和寓意。

  五、自我测评:

  1、老师提出重点词理解:如“崩坠”、“废寝食”、“衣素衣”、“吠之”等检查学生理解课文程度。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则寓言,并谈谈他们各有什么寓意。

  3、解释加点词语。

  ①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②伸呼吸,中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③,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④素衣而出

  ⑤扑矣,子亦犹是也

  ⑥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4、口语交际,谈谈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口头表达)。

《列子》的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辅助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分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3.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

  一、预习检查

  ⒈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善哉【zāi】 峨峨【é】 兮【xī】 卒逢【cù】

  援琴【uán】 舍琴【shě】 辄穷其趣【zhé】

  ⒉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词义。

  善鼓琴:擅长 。 卒:同“猝”,突然。

  援琴:拿,拿过来。 舍琴:放下。

  善哉:好。 逃声:使逃脱。

  3.作者简介。

  列子,名列御寇,或称列圄寇、列圉寇(今河南郑州市人),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约于战国早中期间,与郑繻公同时,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都选自此书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

  4.背景介绍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是琴不是筝),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二、课文导入

  音乐导入: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导入。学生听完后,畅谈感受—— 师:听完这首古筝曲后,你从这动听的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师: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由来呢?

  三、教学步骤

  1.朗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朗读课文:全班齐读、举手朗读。

  2.疏通文意,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内容。

  明确:逐句疏通,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义,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竞相解答,教师帮助(视情况提问重点词句,并板书重点词句),学生在书上或导学案上作好记录,以便积累。

  3.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完成翻译。

  4.提问:“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明确:“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5.提问:从文中得出一个什么成语?

  明确:高山流水(觅知音)

  四、拓展延伸

  1.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甲】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乙】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提问: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明确:略。

  (2)提问: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

  明确: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2.展示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五、布置作业

  将这则故事改写成一则300字左右的白话故事。

《列子》的教案 篇六

  《伯牙绝弦》是《列子》中的一则,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

  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虚词,夯实文言基础。

  2.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理解人物间的情感。感受伯牙钟子期情意投合、惺惺相惜的友情,引导学生体会古人重情重义的纯朴情操。理解文中蕴涵的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3.想象自己即是伯牙,进而感悟“知音”并练笔。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高山流水”的典故。

  2、理解伯牙与钟子期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深厚情感。

  教材分析

  《伯牙善鼓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第四篇文章《古文二则》其中的一篇。两则短文所选内容都是传说故事,《郢人》出自《庄子》,《伯牙善鼓琴》出自《列子》,庄子和列子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所以,学习这两篇文章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道家学派的文字。从内容上看,两文故事性较强,学生乐于学习,也是记叙性的文字,可以按记叙文的要求理清人物所经历事件的过程或情节。两文从主旨上看,都表达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的主题,但又各有侧重,《郢人》侧重于信任配合与怀友,《伯牙》则侧重于互相理,互相欣赏。由知音的故事引出本文的学习,在学习第一则《郢人》的`基础上再深入理解伯牙与子期的交情。讲授本文时,可以侧重在比较中理解二人的真挚友谊。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传说故事,学生在以前的学习经历中,广泛接触过此类作品,可引导学生将掌握的有关阅读传说故事的知识和技能做适当迁移,应用到文言文的传说故事阅读上,了解传说故事的内容及其蕴涵的深刻含义。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方法,对阅读故事性较强文章比较感兴趣。上学期七单元的两则古文分别讲的是“诚信”和“质疑”,本学期这两则短文主题相近都是讲“朋友”,这样的主题可以加深孩子们对友谊的理解。在讲授《郢人》这一节的时候,我适当做了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两个人在信任的前提下建立友谊,学生参与度较高。所以,对于《伯牙》这一篇非常富有民族情怀的文章,也应该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古代音乐背景,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激发其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音乐导入: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导入。学生听完后,畅谈感受——

  师:听完这首古筝曲后,你从这动听的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师: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由来呢?

  2、介绍俞伯牙与钟子期。(故事形式)

  春秋时期,伯牙从小就酷热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 师傅带他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寓言《伯牙善鼓琴》——看看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如何善听琴的。

  3、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积累文言字词,探究古文所蕴含的道理。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展示预习成果

  1、作者简介

  (学生举手谈谈作者及其作品,教师补充。)

  (ppt展示)列子,名列御寇,或称列圄寇、列圉寇(今河南郑州市人),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约于战国早中期间,与郑繻公同时,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都选自此书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教师讲述列御寇的故事。)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

  2、检查预习,纠正字音。

  卒( )逢暴雨 乃援( )琴 舍( )琴 辄( )穷其趣 子之听夫( )志

  (二)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朗读课文:全班齐读、举手朗读。

  (三)疏通文意,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逐句疏通,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义,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竞相解答,教师帮助(视情况提问重点词句,并板书重点词句),学生在书上或导学案上作好记录,以便积累。)

  (四)合作探究

  1、文中怎么叙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

  2、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三、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1、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2、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3、(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四、巩固练习,自主检测。

  1、做“导学案”之“练习巩固”题。 (做完后,学生展示,先答答案,然后说原因,要规范完整。)

  五、拓展延伸

  (一)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举手演读所作)

  2、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明确: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二)展示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六、课堂小结

  1、《高山流水》的原曲据说已经失传,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即课堂开始时所播放的音乐。(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则古文。

  2、高山流水,琴台知音。这则发生在一位音乐家和一位樵夫之间的故事,浪漫而诗意。我们无须去验证这则传说的真实性,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精神、心灵与情怀。

  七、布置作业

将这则故事改写成一则300字左右的白话故事。

  八、板书设计

  《列子》一则

  《伯牙善鼓琴》

  ——《列子》

  寓意

  俞伯牙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钟子期

《列子》的教案(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