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公开课教案 篇一
南州六月荔枝丹公开课教案是一场备受瞩目的教学活动。在这个夏日,荔枝丹成熟的季节,南州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吸引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前来观摩学习。
这场公开课的主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课程中,老师们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他们强调了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如何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习效果。这些方法和技巧都是在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除了老师们的分享,公开课还邀请了一些学生代表进行表演和演讲。他们展示了自己在学习中的成绩和进步,让在场的观众们看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向上和努力拼搏的一面。这些学生代表的成功经验,给在座的老师和家长们以很大的启发,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决心。
通过这场公开课,参与者们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也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和力量。南州六月荔枝丹公开课教案的成功举办,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南州六月荔枝丹公开课教案 篇二
南州六月荔枝丹公开课教案是一次教育盛会。在这个夏日,南州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吸引了众多关注教育的人士前来参与。
这场公开课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程中,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实践探索的经验。他们强调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这些经验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除了老师们的分享,公开课还邀请了一些企业代表进行交流和互动。他们分享了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向,为学生们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指导。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仅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这场公开课,参与者们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南州六月荔枝丹公开课教案的成功举办,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开拓了新的视野和思路。
南州六月荔枝丹公开课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知识。
掌握以引用古诗文为主的说明方法。
整体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能力目标:
筛选信息,把握基本特征。
选择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品味生动、精确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作者敢于质疑,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
形成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二、学习重点
1、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技法。
2、引用古诗文的作用。
3、合理、严谨的说明顺序。
三、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归纳
四、学法指导
把握特征,梳理文脉。
筛选信息,质疑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荔枝知之甚少,缺乏直观感性认识,更谈不上深层次的体悟。以本为本乃是破解难题的根本途径。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被贬岭南。诗人在遭受了政治上的残酷打击的同时,却得以尽情尽兴品尝岭南特产——荔枝。对此,诗人欣喜万分,赋诗以表明心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何以能使得诗人乐而不归?我们来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
板书课题:南州六月荔枝丹
贾祖璋
(二)出示目标
1、掌握荔枝的形态及内部特征
2、分析引用古诗文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4、品味缜密准确的语言
投影显示上述目标,学生齐读目标
(三)出示学法
筛选信息,抓住特征;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拓展提升。
(四)研讨目标
第一、解决第一个问题
投影显示目标: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荔枝的基本特征?
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勾画与荔枝特征有关的语词。讨论,小组展示:
1、外部:外壳(粗糙);颜色(深红或紫色);形状(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大小(直径三到四厘米);重量(十余克到二十余克)
2、内部:膜(白、轻、薄、艳);肉(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核(长圆形,表面光滑而色棕褐,无核)
3、生长:花期(二月初到四月初);产地(我国);古籍记载;习性(喜温暖)
生小结:从外部到内部,再到生长情况等方面介绍荔枝,具体、生动、准确。
第二,解决第二个问题
投影显示目标:
1、本文运用哪些方法进行说明?
2、最突出、最典型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分析其作用。
回顾旧知:初中学过几种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子、举数字、打比方(比喻)列图表、分类别、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等。
要求:浏览课文,就第一个小问题进行讨论。小组交流意见,形成本组结论:
展示:
举例子:20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所得,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
举数字: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荔枝大小通常直径三到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
打比方:心脏形,有细长如指形的“龙牙”,有圆小如珠的“珍珠”。
接下来就第二个小问题进行研讨:
扫读文本,自主学习,思考。将用得最多或者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找出来。
明确:引用古诗文
要求:学生将文中引用的古诗文勾画出来,小组推荐代表有感情地朗读。
小组讨论:引用这些古诗文有什么作用?
展示: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特点。
“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成片荔枝树林的景色。
“南州六月荔枝丹”——荔枝的产地、成熟期、颜色。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膜的轻、薄、艳。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不耐贮藏、运输。
要求:再读文本,分析引用古诗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提醒:注意标题,开头,中间,结尾。
组内争议,组间交流。
展示:
以诗句为题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引起阅读兴趣。
开头引用白居易的文章,概括介绍以前对荔枝的总体印象,引发质疑。
中间部分针对荔枝的几个特征(外壳、颜色、膜、不耐贮藏、习性)引用诗文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说明。
结尾引用苏东坡的诗句点出荔枝的发展前景。
师小结:引用古诗文,使文章的语言丰富多彩。文章富于文学性、趣味性。体现科学小品文艺性的特点。同时,文中引用古诗文也使得文章的结构脉络异常清晰:总——分——总
第三、解决第三个问题
投影显示目标: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
要求:浏览课文,回顾第一个大问题,讨论。
明确:先说果实,后说花期、产地、古籍记载、习性,是先主后次。就果实来说先外部后内部,是从外到内,由表及里。
师小结:抓住荔枝的基本特征,整体上从主到次。具体到果实上,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尽管材料多却组织得井然有序,详略得当,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第四、解决第四个问题
投影显示目标:品味精确的语言。
学生浏览课文,找出用词精确的语句加以解释。
展示:
大多数是深红或紫色……也有淡红色的,又有黄荔,淡红色而略带淡红。
荔枝大小通常直径三到四厘米。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
师小结:语言的精确性体现了科学小品的科学性、严谨性。准确地介绍了荔枝的'基本特征。
(五)自主互动
再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自主交流解决。
问题组:本文还有那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互动展示:作诠释,引用史料。
(六)探究拓展
投影显示:请同学们写一段有关荔枝的文字,把文中引用的古诗文连缀起来。比一比,看谁写的又快又好!
(七)课堂总结
投影显示: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特别是引用古诗文按照从主到次,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顺序,准确、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基本特征。体现了科学性与文艺性相结合的文体特点。让我们多角度、全方位了解了荔枝的科学知识,受益匪浅!
(八)布置作业
投影显示:介绍一种你最喜爱的水果,突出引用的说明方法。
南州六月荔枝丹公开课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理解作者引用的史料及诗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的能力。
2.理清说明顺序,探究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
3.体会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文学性。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概括内容要点。
2.品读赏析本文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文学性。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引用的诗词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筛选各段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2.点拨法。针对课文的难点,教师酌情给予指导。
3.竞赛激励法。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文字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各段信息要点,概括大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荔枝特写镜头。
同学们,这是我国南方非常有名的一种水果,它叫——(学生齐答:荔枝),请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眼中的荔枝,也可虚拟情境,向从未见过荔枝的人介绍荔枝,或向从未品尝过荔枝的人推荐荔枝。
今天,我们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他是如何介绍荔枝的。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多媒体显示: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生于1901年,浙江省海宁县人。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写《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学碎锦》。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科学小品”,则是介绍有关科学常识的文艺性的说明文,它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情趣。这种,知识性强,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条分缕析的特点,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既寄托着作者的深情,又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三、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通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
教师选四位同学回答,明确:zēnɡ xiāo lǐ lào jūn ɡuī dì zǐ zhù
2.学生速读课文,筛选各段关键信息,概括段意。
学生分头读课文,用课文中的原句或自己组织语言概括。请最先完成任务的同学举手示意,教师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教师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其余同学评议。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佳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
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实物投影显示):
质疑《荔枝图序》——外壳——颜色——果形——大小——膜——肉——不耐贮藏——核——花——产地——图谱——移植——发展生产
四、划分段落层次,理清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全文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10),主要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特点。
第1段引述白居易《荔枝图序》引出说明对象。第2段到第5段,主要写荔枝的外部形态。第6段到第10段,写荔枝的果实。从壳膜写起,写了果肉、贮运、核、花。
第二部分(11~14),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情况。先写荔枝的产地分布,次写有关荔枝的专著,再写荔枝的移植,最后写大力发展荔枝生产的建议。
2.理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如有不同见解,其他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见解。
明确:本文是把荔枝作为水果来介绍的,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课文主要介绍荔枝的生态特征,次要介绍生产情况。在介绍果实时,又根据它的结构特点,采用了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空间顺序:壳——膜——肉——核。在说明荔枝果实的外部特征时,又按照壳面构造——色泽——外形——大小、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这样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说清了有关它的其他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教师总结,科技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观察顺序,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属于空间顺序,从主要到次要的说明顺序属于逻辑顺序。合理的说明顺序可以使科技说明文条理分明,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1.学生精读课文,自由质疑,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2.教师整理学生的提问,为探究定向。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开头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仅仅为了引出说明对象吗?
(2)为什么要写荔枝不耐贮藏这一点?能否从课文中删去?
(3)有关荔枝花的文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
明确:
(1)我认为开头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不仅仅为了引出说明对象,而且总挈全文。课文从荔枝的外壳说起,照应了“壳如红缯”句;写果实,从壳膜写起,照应了“膜如紫绡”句;写果肉,照应了“莹白如冰雪”。所以,引《荔枝图序》既引出说明对象,又总领全文。
(2)贮运固然不属于果实本身,但与果肉关系密切,理应介绍。
(3)由荔枝果实想到花,有花才有果,所以附带介绍花,给人完整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找出来加以说明。
2.筛选课文中引用的诗词典故,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
3.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要求顺序合理,条理分明。
南州六月荔枝丹公开课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2.以引用为重点,学习用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3.从课文引用的材料中,在思想认识上受到一定的启发教育
4.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5.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
本文的结构方式。
教学难点:
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释题导入: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此题内涵丰富: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六月(公历七月);鲜果的色彩丹,绚丽如丹。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二、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三、通读课文,注意字词:
字词正音:
缯zēnɡ:古代丝织品的通称
瓤ránɡ:瓤子醴lǐ:甜酒囊nánɡ:口袋
酪l&agra一ve;o:用-乳-汁制成的半凝固状食品
勃bó:烟起貌莆pú:福建莆田县
词语补释:
龟裂jūnli&egra一ve;:呈现许多裂纹。(龟甲ɡuījiá)
幅员:领土面积。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使动用法)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不了了之:把问题放在一边,就算了事。了:完成。了(第二个):了结、结束。
逼真:⑴极象真的;⑵真切。
绚丽:灿烂美丽。
渣滓:⑴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⑵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造化:⑴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⑵福气、运气。
四、指导自读:
1、结合注释阅读全文,标出读不准音的、不懂意思的、难写的字词,查词典解决,做到能读、会写、懂意思;
2、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细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特色,对文章有进一步的理解;
3、写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4、划出课文中引用的部分,思考它们的表达作用;
5、提出疑问。
五、编写全文提纲,弄清顺序,理解脉络:
通过这个结构提纲,使学生明确:《南州六月荔枝丹》介绍荔枝这种水果的生态特点,因此从生理特性写起,写到它的生活习性,并且以生理特性为主,生活习性为次,这是文章总的说明顺序。写荔枝的生理特性,主要是写果实的特点,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由表到里,即从外部形态写到内部结构,一层一层,从外壳一直写到内核,条理非常清楚。
第10段说明荔枝的花,在分段处理上有一些分歧,如课文的练习,把它归入内部结构,这显然是不恰当的。因而有的就把主体部分分为“果、花、产地、习性”四大段,这种分法可以参考。
(列提纲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要充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提出问题:
背诵(或抄录)。《荔枝图序》全文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一团一团一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批把,壳如红缮,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提问:白居易写荔枝,从树形、树叶到花、壳、实、味等等,写得比较全面,而课文的第1段为什么只引用了其中“壳如红缯,膜如紫绢,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四句?
引文是为写作目的和说明内容服务的,引用哪些文句,必须有所选择。第1段里所引4句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这篇文章所要说明的重点。这一段把自己幼时对荔枝干的认识同白居易对荔枝的描写进行对比,通过比较提出问题,为下面进行具体说明开了路。这篇说明文的开头同《景泰蓝的制作》不一样,不是用平实、简洁的语言而是写得比较生动,这就是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二、研读课文:
1、本文在介绍荔枝时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的?那部分是作者介绍的重点?
果实(重点)
2、作者在介绍果实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外部形态 -- 内部结构
好处:符合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规律,便于读者理解。
3、作者对荔枝外部特征的介绍是从那几方面介绍的?
4、看书第二段,作者是用哪个词来描写荔枝外壳的? “粗糙”。
5、那么,什么叫做“粗糙”?
不光滑,不精细。
6、用“粗糙”这个词来描述荔枝是否准确?
准确(不准确)
7、想一想比如草莓、核桃、卢柑、猕猴桃等果实的表面能否用“粗糙”这个词来形容?
可以。
8、大家说,只用“粗糙”这一个词能否把荔枝的外壳说清楚?换句话说你头脑中出现了荔枝的模样了吗?
没有。
9、这只是初看荔枝时对荔枝外壳总的认识。你们看看为了把荔枝和其它果实区别开来,作者抓住荔枝的那些特征来介绍的?采用了什么方法?
特征--龟裂片、片峰。
方法--下定义、打比方
10、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准确、形象、简明。
11、荔枝的外壳已经说清楚了,作者为什么又在最后补充了一句话?
更准确、更令人信服、不片面、不绝对。
12、由此可见要说清楚一个事物至少要具备几个条件?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有一定的说明方法。准确简明的语言
13、为什么一定强调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主要、最本质的方面。只有把握了事物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特征往往是呈多方面的,从不同角度看特征不止一个这就要根据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进行重点说明,以便是读者对被说明事物有个深入、细致、全面的了解。
14、从这个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作者是从不同方面来写荔枝的外部特征的,这里有没有不是荔枝的外部特征的地方?重量。
15、既然不是外部特征,可为什么又在这里出现了呢?
因为同种事物重的个头肯定也大,写重量是为了说荔枝的大小,因此也是必用到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6、在写荔枝颜色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这句话说的是否准确?为什么?
准确。有了限制词:成熟、大多数、或,使荔枝的颜色具有普遍性。使说明语言准确的方法之一是-----加限定词,使其具有普遍性。
17、根据上面所讲的阅读第四段文字,在介绍荔枝形状时哪些词语不能少?为什么?
“或”、“通常”、“有的”、“显隐随品种而不同”。修饰限定作用.
18、明白了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和说明语言的准确运用,现在我们来实践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手里的卢柑,尽量用准确的语言介绍卢柑的“外部形态”。(学生活动)
19、为了使说明事物更准确起见,还可以借助一些资料。下面是百科全书上一段关于柑果的介绍。
柑果:又称橙果。浆果的一种类型。外果皮坚韧革质,中果皮疏松髓质,有纤维束布其间,干燥果皮内的“桔格”就是这些纤维束。内果皮膜质分为若干室,室内充满含汁的长形丝状细胞,是原来子房内的表皮一毛一发育而成的。这是果实的食用分,如柑、橙、桔、柚等的果实。
20、这段文字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介绍的?
外--内(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
21、本文在介绍荔枝的内部构造时是怎样介绍的?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22、荔枝的内部构造是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写,这部分介绍在结构上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贮藏”不应放在这个结构里。那么它应放在哪合适?有关资料。
荔枝花————10
有关内容
栽培史、产地——11
古代荔枝谱 ——12
习性、生长北限—13
23、有关内容有这麽多,是不是随便放一个位置就行?应把它放在哪?
不行。放在“栽培史、产地”处。
24、可见,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前面说的三个条件外,还应该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查阅有关资料。
三、小结: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要查阅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