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6篇)

时间:2011-04-02 07:14: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祖先的摇篮》教案 篇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需要寻找一些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的教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祖先的摇篮》这篇教材,正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篇文章以描写祖先留下的摇篮为线索,让学生领略到了祖辈们的勤劳和智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传统文化的珍贵性。

首先,这篇文章通过描述祖先留下的摇篮,勾勒出了一幅祖辈们艰苦劳作的画面。在文章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祖先们辛勤劳作的场景,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祖辈们为生活奋斗的艰辛。通过这样的描述,学生们可以更加珍惜现代的生活,懂得祖辈们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其次,文章还通过祖先留下的摇篮,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珍贵性。在摇篮中,不仅有着祖先们的智慧和手工艺,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这样的教材,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祖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懂得传统文化的珍贵性和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文化根源的热爱和自豪感。

最后,通过《祖先的摇篮》这篇教材,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文章中,祖先们用木头编织摇篮,展现了他们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节约利用。通过这样的教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祖先的摇篮》这篇教材,不仅是一篇描写祖先留下的摇篮的文章,更是一篇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的教材。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珍惜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让学生在感受祖辈们的智慧和勤劳的同时,也能明白传统文化的珍贵性,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祖先的摇篮》教案 篇二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忽略了传统文化的珍贵性,忘记了祖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而《祖先的摇篮》这篇教材,正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可以让学生了解祖辈们的智慧和勤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首先,通过《祖先的摇篮》这篇教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在文章中,祖先留下的摇篮不仅是一件实用的物品,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通过对这个物品的描述,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勤劳、节俭、团结等传统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通过《祖先的摇篮》这篇教材,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在文章中,祖先们用木头编织摇篮,展现了他们的手工艺巧和智慧。通过这样的教材,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手工艺的珍贵性,激发学生对手工艺的热爱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通过《祖先的摇篮》这篇教材,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文章中,祖先们用木头编织摇篮,展现了他们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节约利用。通过这样的教材,可以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总的来说,《祖先的摇篮》这篇教材,是一篇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的教育资源。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祖辈们的智慧和勤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的珍贵性,珍惜和传承祖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祖先的摇篮》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

  二、自学建议,合作学习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

  三、汇报自学情况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5、质疑:

  四、理解课文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

  二、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四、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

  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边读边思。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摇篮、苍苍茫茫、文明、博物馆、神圣”等词语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试着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先预习课文,明确预习要求:

  (1)有感情地把诗歌朗读几遍;

  (2)自学生字新词,思考:摇篮是什么意思?“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3)提出疑难问题。

  (4)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课文。

  3、揭示课题:祖先的摇篮。

  板书课题:6祖先的摇篮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抽读

  (3)提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师:你在预习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齐读。

  3、研读诗歌的第一章节。

  (1)出示图片内容:

  屏幕上显现出森林里广阔深邃、浓烈粗犷的多姿多彩画面。

  教师朗诵《祖先的摇篮》。

  (2)谈话引导:

  “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生: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板书:原始森林

  画面显示“原始森林的苍苍茫茫”。

  师:说说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受?

  生:面积大、一望无边,那浓郁的树阴,碧绿碧绿、清凉清凉。

  师:看,这“摇篮”多么大呀!(师作解释:“摇篮”是供婴儿睡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多用藤或竹制成,可以左右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引申意: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想去亲近一下这个“摇篮”吗?

  4、过渡: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苍茫的大森林,去寻找那美好而遥远的回忆吧!

  三、复习巩固

  1、“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第一章节。

  3、背诵第一章节。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摇篮浓绿赛跑遥远苍苍茫茫、地久天长污染文明神圣博物馆

  3、根据课文内容写句子。

  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起点),是(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祖先的摇篮》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2、按要求预习课文,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

  3、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

  4、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教学难点

  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教学媒体

  原始森林的图片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自学课文。

  1、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

  2、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赛跑污染神圣

  4、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二、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学习第1节

  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

  2、指名朗读、交流。(板书:一望无边)

  (二)学习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

  1、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

  2、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3、讨论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4节。

  1、自读,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2、讨论交流。(板书: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

  3、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联系全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原始森林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呢?

  2、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办法和措施。(板书:天长地久不被污染)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总结

  四、展开想像,学习表达。

  1、指导完成课后第3题。

  2、指导口述“介绍天然博物馆”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

  2、完成课后练习题2。

《祖先的摇篮》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会认“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祖先的摇篮》。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讲解“祖”)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标注小节号,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小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请4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生交流,师补充)

  2、出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3、思考:为什么把原始森林当作我们祖先的摇篮呢?他们会在摇篮里干什么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画一画。

  (1)出示: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这些词你能表演一下吗?如果你也在原始森林里做这些事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快乐、自由)

  (3)谁能读出这样的感受?指名读第2、3节,师评价,男女生合作读。2、照样子,说句子。

  例: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1)那是的摇篮。

  (2)那是的摇篮。

  四、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出新课

  1、复习生字、词语。

  2、上节课,我们体会到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得很快乐,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研读课文,合作学习

  1、课件出示最后一节,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1)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联系第1节中“一望无边”理解。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示原始森林图片,感受辽阔、茂密)

  (3)大家现在说说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结合前文,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4)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2、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配乐)

  三、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如果学生有困难,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第3题的词语展开想象。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想问?

  [教学板书]

  祖先的摇篮

  原始森林(美好)

  猜想祖先生活(快乐)

  [教学反思]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诗,诗歌通常不是那么好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祖先的摇篮》教案(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