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小学一年级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小猴子、下山、树林、大树、爬、落叶、果子、高兴。
2. 能够听懂并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猴子下山的过程。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故事《小猴子下山》的图片或绘本。
2. 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如小猴子玩偶、树木模型等。
3. 播放器准备好故事录音。
教学过程:
1. 开场导入:教师出示小猴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故事讲解:教师播放录音或亲自讲解故事《小猴子下山》,让学生听懂故事情节。
3. 词汇学习:教师板书关键词并做解释,让学生熟悉这些词汇。
4.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描述小猴子下山的过程,激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5. 制作故事情节卡片: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制作卡片,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6. 整合训练:学生表演故事,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7. 温故知新:教师出示故事图片,让学生回忆故事并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关键词汇的掌握也更加熟练。学生通过口语表达和制作卡片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故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小猴子下山》小学一年级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复述并理解故事《小猴子下山》。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猴子下山的过程。
3. 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图画展示来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准备:
1. 故事《小猴子下山》的绘本或图片。
2. 教师准备小猴子玩偶和相关道具。
3. 准备好音响设备和故事录音。
教学过程:
1. 开场引入:教师播放故事《小猴子下山》的录音,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故事讲解:教师讲解故事内容,重点强调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和小猴子的心情变化。
3. 词汇学习:教师板书关键词并做解释,让学生掌握并理解这些词汇。
4.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5. 图画展示: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画出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6. 整合训练:学生合作表演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团队合作能力。
7. 温故知新: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故事,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听懂、复述了故事《小猴子下山》,还通过角色扮演和图画展示来表达对故事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采用角色扮演和图画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故事情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
《小猴子下山》小学一年级教案 篇三
《小猴子下山》小学一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减法。
2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算式。
教学难点: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算出得数,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棒、师准备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在花果山上有一群猴子,有一天他们下山来,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就提着篮子来摘桃,你想知道小猴子摘桃子的结果吗?请看投影片。
二、出示“小猴子下山”的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谈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自说说,然后小组内交流。
三、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同桌悄悄说说。同桌互相合作学具解答自己刚才发现的问题。
四、全班交流自己是怎样解决发现的问题。
生说算式,师板书。
五、操作学具
通过学具操作,着重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0的含义,体会一个数减去0得数还是原数的.道理。
六、扩展练习
1、同桌互相说说40页第1题的图意,并列出算式解答。
2、谁能又准又快地计算41页的第2题。
3、小组讨论第3题,根据图意如何列4个不同的加减算式。
4、看图能正确流利地讲一个有关的数学故事。(小组合作探讨)
七、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