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小蚱蜢》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并正确表达故事中的关键信息;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蚱蜢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3. 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重点:
1. 故事中的关键信息;
2. 小蚱蜢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描述;
3. 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的设计。
教学准备:
1. 《小蚱蜢》故事书;
2. 小蚱蜢的图片或玩具模型;
3. 角色扮演道具(如小蚱蜢头饰);
4. 游戏道具(如小蚱蜢跳跃游戏板);
5. 故事中关键信息的图片卡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小蚱蜢的歌曲,引起学生对小蚱蜢的兴趣。
2. 故事讲解: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小蚱蜢》故事,重点介绍小蚱蜢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图片展示:展示小蚱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蚱蜢的外貌特征。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5. 游戏活动:设计小蚱蜢跳跃游戏,让学生模仿小蚱蜢的跳跃动作,锻炼身体协调能力。
6. 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强化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蚱蜢》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小蚱蜢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了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和热情。
中班《小蚱蜢》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并正确表达故事中的情节发展;
2. 能够用语言描述小蚱蜢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3. 能够通过绘本阅读和创作活动拓展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故事中的情节发展;
2. 小蚱蜢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的描述;
3. 绘本阅读和创作活动的设计。
教学准备:
1. 《小蚱蜢》绘本;
2. 绘本中关键情节的插图;
3. 绘本中小蚱蜢的情感描写;
4. 绘本创作活动的材料(如彩纸、颜料、毛笔等);
5. 情感表情卡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展示绘本中关键情节的插图,让学生猜测故事发展。
2. 绘本阅读:与学生一起阅读《小蚱蜢》绘本,重点关注小蚱蜢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3. 情感表达:展示情感表情卡片,让学生根据小蚱蜢的情感变化选择合适的表情。
4. 绘本创作:让学生根据绘本中的情节和情感描写创作自己的小蚱蜢绘本,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 分享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绘本作品,与同学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
6.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故事中小蚱蜢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强化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对《小蚱蜢》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通过绘本阅读和创作活动拓展了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表情卡片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表达情感,促进了他们的情感发展和交流能力的提升。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们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中班《小蚱蜢》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三
中班《小蚱蜢》语言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蚱蜢的行动方式,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趣味性。
2、能够用动作表现蚱蜢等动物的动作。
活动重点:了解小蚱蜢的行动方式,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趣味性。
活动难点:了解小蚱蜢的行动方式,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课件《小蚱蜢学跳高》。
活动过程:
1、引入
(1)播放课件【视频小蚱蜢】,请幼儿说说画面上是谁?有什么本领?你见过吗?
(2)教师:这是小蚱蜢,它们跳得很高,今天也有只小蚱蜢要跳高,跳去哪里呢?
2、理解儿歌
(1).播放课件【儿歌欣赏】,请幼儿完整欣赏儿歌。
教师:儿歌里的小蚱蜢在干什么?
教师:小蚱蜢是怎样跳上狗尾草的.呢?可请幼儿用动作模仿。
教师:当小蚱蜢跳上狗尾草得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小蚱蜢会高兴吗?为什么会摔下来呢?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同时初步了解不能骄傲自满。
3、朗诵儿歌。
(1)再次播放课件【儿歌欣赏】,请幼儿欣赏。
(2)播放课件【朗诵儿歌】,请幼儿看着画面学念儿歌。
(3)播放课件【朗诵儿歌】中的"小蚱蜢学跳高",请幼儿跟着画面一起念儿歌数遍。
4、认识小蚱蜢。
(1)播放课件【蚱蜢的照片】,请幼儿仔细观察蚱蜢的样子。
(2)播放课件【蚱蜢在哪里】,请幼儿找找蚱蜢。
(3)播放课件【跳跃的小蚱蜢】,了解蚱蜢的弹跳力。
(4)活动结束。
幼儿一起到教室外,学小蚱蜢蹦跳。
活动延伸:
播放课件【秋天的虫虫】,教师可请幼儿说说秋天还有哪些昆虫?它们长的什么样?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了解更多秋天的虫虫。
附录:
儿歌:小蚱蜢学跳高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得高!
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