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文言文教案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曹刿论战》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如何分析文章中的论点和论据。
4. 能够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曹刿论战》的核心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古代思想和逻辑推理。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介绍《曹刿论战》的背景和作者,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和论据。
2.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和分组训练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逻辑结构和思想内涵。
四、教学过程
1. 学生阅读《曹刿论战》的原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2. 老师讲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论点和论据,提出自己的见解。
4. 整合讨论结果,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逻辑推理过程。
5. 老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如何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评价学生对《曹刿论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帮助他们提高文言文的写作水平。
《曹刿论战》文言文教案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曹刿论战》的文言文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能够用文言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和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言文中的思想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分析《曹刿论战》中的修辞手法和逻辑结构,教授文言文写作技巧。
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练习写作和互动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学生阅读《曹刿论战》的原文,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逻辑推理过程。
2. 老师讲解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3. 学生互相交流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4. 整合学生的反馈意见,总结文言文写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5. 老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鼓励学生多练多用。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和互动讨论,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理解能力。
2.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文言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曹刿论战》文言文教案设计 篇三
《曹刿论战》文言文教案设计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记载了春秋争霸时期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以曹刿的活动为线索,把战前准备、战中指挥、战后的总结做了简练的描述。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⑵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练读中,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本文运用人物对话推动事件发展,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本文语言的精练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品读法、演读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2、解题:
《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3、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二、读
1、个体自读。
结合注释,读得准,读得畅,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虚词停顿要鲜明;要再现故事的氛围。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3、小组竞读。
要读得齐,读得响,读得有滋味。
(可以四人一组,一人一段,一人评。)
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如: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⑵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⑶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⑷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⑸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4、学生齐读课文。
三、译
1、学生个体自译。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质疑问难,解难。)
对与以下的重点难点字词句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与老师之间互动解决。
⑴加粗词的古今义:
肉食者鄙又何间焉牺牲玉帛大小之狱
⑵判断句式:忠之属也
⑶省略句式:可以一战
⑷倒装句式:“何以战?”战于长勺(倒装)
⑸重点句子:
①肉食者谋,未能远谋。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同桌互译。同桌互评互补,互助互进,培养伙伴关系,形成共学优势。老师做点拨调控。
3、学生对照注释对照自己的理解找差距。
第二课时
一、查
利用大屏幕中的题目来检查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是否真正理解。
1、古今异义;
2、词类活用;
3、一词多义;
4、通假字;
5、重点虚词;
6、重点文言句式
二、演
1、小组合作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寻找故事中可以想象的地方,增补情节,用白话文再现文中情景。大屏幕中出示提示:
三个场景人物人物活动
乡下曹刿乡人一次对话
宫廷曹刿鲁庄公战前对话
长勺曹刿鲁庄公战时指挥;战后对话
2、选择小组中三个同学上台来创造性地展现当时情景。
三、评
自由评说台上表演的同学,是否演出了人物的特点和当时的气氛。
四、探
学生根据对文本与课本剧的理解与感受来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1、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鲁庄公是个什么的人,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
2、本文中写人与写事上采用什么手法?
3、长勺之战胜利了给我们什么启示?
五、课堂小结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