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文言文教案设计(推荐3篇)

时间:2012-08-04 02:22: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曹刿论战》文言文教案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曹刿论战》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如何分析文章中的论点和论据。

4. 能够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曹刿论战》的核心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古代思想和逻辑推理。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介绍《曹刿论战》的背景和作者,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和论据。

2.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和分组训练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逻辑结构和思想内涵。

四、教学过程

1. 学生阅读《曹刿论战》的原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2. 老师讲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论点和论据,提出自己的见解。

4. 整合讨论结果,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逻辑推理过程。

5. 老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如何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评价学生对《曹刿论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帮助他们提高文言文的写作水平。

《曹刿论战》文言文教案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曹刿论战》的文言文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能够用文言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和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言文中的思想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分析《曹刿论战》中的修辞手法和逻辑结构,教授文言文写作技巧。

2.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练习写作和互动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学生阅读《曹刿论战》的原文,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逻辑推理过程。

2. 老师讲解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3. 学生互相交流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4. 整合学生的反馈意见,总结文言文写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5. 老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鼓励学生多练多用。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和互动讨论,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理解能力。

2.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提高文言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曹刿论战》文言文教案设计 篇三

《曹刿论战》文言文教案设计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记载了春秋争霸时期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以曹刿的活动为线索,把战前准备、战中指挥、战后的总结做了简练的描述。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⑵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练读中,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本文运用人物对话推动事件发展,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本文语言的精练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品读法、演读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2、解题:

  《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3、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二、读

  1、个体自读。

  结合注释,读得准,读得畅,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虚词停顿要鲜明;要再现故事的氛围。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3、小组竞读。

  要读得齐,读得响,读得有滋味。

  (可以四人一组,一人一段,一人评。)

  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如: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⑵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⑶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⑷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⑸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4、学生齐读课文。

  三、译

  1、学生个体自译。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质疑问难,解难。)

  对与以下的重点难点字词句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与老师之间互动解决。

  ⑴加粗词的古今义:

  肉食者鄙又何间焉牺牲玉帛大小之狱

  ⑵判断句式:忠之属也

  ⑶省略句式:可以一战

  ⑷倒装句式:“何以战?”战于长勺(倒装)

  ⑸重点句子:

  ①肉食者谋,未能远谋。

  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同桌互译。同桌互评互补,互助互进,培养伙伴关系,形成共学优势。老师做点拨调控。

  3、学生对照注释对照自己的理解找差距。

  第二课时

  一、查

  利用大屏幕中的题目来检查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是否真正理解。

  1、古今异义;

  2、词类活用;

  3、一词多义;

  4、通假字;

  5、重点虚词;

  6、重点文言句式

  二、演

  1、小组合作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寻找故事中可以想象的地方,增补情节,用白话文再现文中情景。大屏幕中出示提示:

  三个场景人物人物活动

  乡下曹刿乡人一次对话

  宫廷曹刿鲁庄公战前对话

  长勺曹刿鲁庄公战时指挥;战后对话

  2、选择小组中三个同学上台来创造性地展现当时情景。

  三、评

  自由评说台上表演的同学,是否演出了人物的特点和当时的气氛。

  四、探

  学生根据对文本与课本剧的理解与感受来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1、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鲁庄公是个什么的人,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

  2、本文中写人与写事上采用什么手法?

  3、长勺之战胜利了给我们什么启示?

  五、课堂小结谈收获

《曹刿论战》文言文教案设计(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